方文全,薛傳英,薛亮
重慶市云陽縣鳳鳴小學
小學階段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問題研究
方文全,薛傳英,薛亮
重慶市云陽縣鳳鳴小學
留守兒童是隨著我國不斷加快的工業化腳步和勞動力配置的市場化出現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而且近年來出現了擴大化和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農村小學中就有著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其教育是有著特殊性的。作為留守兒童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學校教育應該拓展其發揮作用的范圍,不僅要高質量完成留守兒童校內教育,還應該向校外教育延伸,爭取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更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共同保證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本論文就小學階段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如何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協同配合,打造教育“系統工程”,有效解決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展開探討。
小學階段;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問題研究
小學階段是兒童成長、受教育、培養健康心理和良好行為模式的基礎和關鍵時期,會對其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因而尤為重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不但缺一不可,而且要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留守兒童小學階段學校教育的特殊性并不是因為孩子自身的智力、學習興趣和態度等存在問題,而是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家庭教育上有缺失和社會教育嚴重不足。同時,這也正是要有針對性的改進留守兒童學校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目標,即要拓展學校教育發揮作用的范圍,盡最大可能彌補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足。
1、家庭教育嚴重不到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甚至還有少部分為自我教育。其家庭教育實施者通常因精力有限、教育能力不足、教育方法不當等問題,教育手段常常走極端,比如放任自流、野蠻專制等。應該說普遍偏離正常的的家庭教育模式,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比如性格內向自卑、孤僻偏激、自私暴躁等,進而影響到了行為習慣,出現厭學逃學、消極不合群、行為叛逆、不完成作業或完成不及時、沉迷網絡甚至小偷小摸等,并最終影響到孩子的全面發展。
2、社會教育在我國農村小學普遍缺失嚴重。雖然近年來有關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組織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社會教育不足仍是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如針對留守兒童教育的體制機制仍在很大程度上不健全,或者有制度但執行不到位,甚至有的地方存在相關制度空白;有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或者工作方法不得當,導致收效甚微;針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培訓教育活動,如家長學校等,覆蓋范圍過小、次數過少、教育作用不大等,加上有些留守兒童監護人如孩子的爺爺奶奶,受年齡、精力等所限,即使接受了一定數量和力度的培訓,也不大可能有什么作用。
3、學校的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作為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重要一環,大部分學校的校內教育并未充分結合留守兒童特殊性進行方法、手段的改進,而是僅停留在普通教育和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程度上,學校管理者、教師普遍缺乏管理、教育留守兒童的經驗。至于延伸學校教育功能、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對接的校外教育,在大部分情況下根本不存在。
1、建立學校、家庭、社會聯動留守兒童教育監護網絡。政府要不斷健全留守兒童相關保障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凈化社會環境,營造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并負責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至少要建立或在現有條件上改建一所有寄宿條件的小學,負責無人照看或監管人教育能力嚴重不足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學校要設置包括生活老師、心理老師在內的、具備一定管理水平的團隊,承擔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部分功能。家長和監護人則要最大程度的履行好自身應肩負的教育責任。
2、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留守兒童教育互動網絡,以加強并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有序銜接。建立完善包含基本情況、家庭狀況、監護人情況、學習成績、行為習慣等信息的留守兒童檔案并進行動態管理。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培訓活動、利用各種通訊手段等,通報孩子在校學習表現情況,了解孩子家庭教育開展情況,密切與其父母、監護人等的聯系,加強交流溝通,提高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前面提到,兒童的教育是一項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大部分組成的系統工程,常規情況下,其中居于基礎地位的是家庭教育。但當前情況下,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來說,相對穩定且有一定程度有效性保證的卻是學校教育,因此有必要將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調整到核心位置上,起到帶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以解決小學階段留守兒童的教育難題。
1、創新模式,豐富手段,不斷強化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學校要有專門負責留守兒童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力量,并不斷加強對相關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培訓,以提升其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能力、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使其有能力部分替代家長或監護人的教育功能。例如“代理家長”或“代管家長”模式,由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對口擔任留守兒童的“臨時家長”,對他們進行生活上的關心、思想上的教育、情感上的引導,并負責與孩子家長保持密切溝通,以更好的“替代”其履行好家長的教育職責。
2、拓展學校的校外教育功能,幫助留守兒童獲取更多教育機會和成長所需信息。例如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吸引他們遠離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在健康的成長環境中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同時通過更多的融入集體、團隊,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自卑感。再如,相比師生間的溝通,同齡人的交流會更為順暢,所以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與留守兒童組成課外學習、活動、互助小組,作為及時掌握留守兒童心理、情感以及學習動態的渠道,以實施由針對性的教育。
3、學校和社會要有意識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監護人及其家長的教育能力提升。雖然學??梢酝ㄟ^一些方法和手段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但肯定不可能完全替代,因此有必要“教”會這些孩子的父母和監護人如何在這種非常規的條件下,盡可能多的承擔起教育責任。比如,建立起制度化的監護人培訓制度,利用春節等孩子父母集中返鄉等時間節點或者通過遠程教育手段,對他們進行相關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培訓,以此更新其教育觀念和方法,提高其教育管理能力、監護能力和責任感,對孩子實施有效教育,并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張小鋒.小學留守兒童調查報告[EB/OL].http://www.5ykj. com/
[2]王和.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EB/OL].http:// jcjykc.cersp.com/,2011-5-30
[3]勾立賢.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探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