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倩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積極改革醫學職業教育課程設置適應“雙證”教育發展趨勢
牛倩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作為專門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醫學職業教育,應該積極響應“雙證”制度的要求,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使課程設置與“雙證”教育相適應,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本文在闡述醫學職業教育實施“雙證”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課程設置的方法。
醫學職業體育;課程設置;“雙證”教育
所謂“雙證”是指學歷證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在現代社會中,就業時已經無法通過一個學歷證書來證明自身的能力,還需要通過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來證明,由此逐漸形成了“雙證”制度。醫學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一個類別,應該積極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教學改革的實施融合“雙證”教育,進而有效的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一)符合國家的政策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多,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由此促進了職業教育改革的實施。同時,國家還在相應的法律法規中明確指出,在實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除此之外,我國還制定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實施“雙證”教育的法律規定,這些法律、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雙證”教育的發展。因此,醫學職業教育實施“雙證”教育與國家的政策方向是相一致的。
(二)醫學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提升,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繁榮發展,由此提升了職業教育的競爭性。醫學職業教育為了獲得更多的生源,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社會的需求為主,對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進行優化,通過培養計劃與職業證書相結合,顯著的提升教學效果[1]。醫學職業教育在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確定方面,都要以職業證書為指導方向,將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相掛鉤,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醫學人才。而“雙證”教育的實施與醫學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符合改革的需求。
(三)提升學生就業率的要求
在醫學職業教育中,通過“雙證”教育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相應的醫學知識,同時也掌握了相應的醫學技能,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比較好的保障。現今,社會各個行業在進行招聘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畢業生到崗之后能夠直接從事崗位工作,“雙證”教育的實施可以有效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就業率[2]。
(一)總體思路
醫學職業教育在進行課程設置時,主要的目標就是個性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醫學職業教育的開展,促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顯著的提升,基于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時,應該以國家及社會的實際需求為主要指導方向。在傳統的醫學職業教育中,對學生的學歷是十分注重的,實踐教學方面比較缺乏,基本上不會涉及職業資格教育,這使得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競爭力都比較差,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在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時,就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終身教育為前提,以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目標,將職業資格教育的內容以及實踐教學內容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具體來說,在第一學年,主要的課程為核心課程,不必強調專業界限,實施通識教育,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在第二學年,以專業課為主,較多的設置實訓課程,選修課的數量及種類增多,以學分作為主要的管理手段,加強資格證書相關知識的培訓,并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第三學年,按照分流的需求,將課程設置分為兩種,以就業為主的學生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該加強職業資格考試的輔導,以便于學生畢業能夠取得“雙證”,而以升學為主的學生,課程設置仍舊以專業課的教授及實訓為主,并做好升學對接[3]。
(二)開設多種選修課
在醫學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的過程中,主要的發展趨勢就是增設選修課。在進行選修課的設置,提升課程組合的靈活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的進行選擇,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醫學知識。在設置具體的選修課科目時,可以充分的聯系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開設有針對性、有特色的選修課程,為學生的就業提前打好基礎,比如口腔修復課程。同時,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以學分為依據,醫學職業教育的課程總共包含三類,分別為必修課、限選課以及任選課,必修課是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包含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知識,因此,應該占據總學分的70%左右,限選課的課程局限于學生的專業,主要的目的是深化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因此占據總學分的20%左右,任選課主要是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來選擇,起到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作用,剩余的學分歸任選課所有[4]。在進行考核時,學生的成績評定直接以學分為依據。
(三)重視技能培訓以及考前指導
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成功就業的保障,而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必須要經過相應的職業資格考試。醫學職業教育在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時,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授,同時,還應該注重實踐課程、考前指導的設置,以便于讓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具備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應試能力。具體說來,基礎知識、技能訓練以及考前指導所占據的比重應該分別為50%、40%、10%。另外,在進行技能培訓時,可以聘請一些具有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來進行教學,從而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醫學職業教育以“雙證”教育為指導,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有效的提升了實際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好的幫助學生實現了就業,同時,還有效的滿足了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
[1]張紅亮,馬韶霞.醫學職業教育“雙證”制課程開發思路與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06):30+43.
[2]任暉,李志成,梁瑋.衛生職業院校護理專業“雙證制”教學模式改革的現狀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22):76-77.
[3]袁麗英.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標準編制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31-36.
[4]黃濤,劉暢.高職“雙證書”教育與課程設置銜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