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華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學
淺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張坤華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學
生物是一門理論知識全部來自于對現實生物世界的觀察與實驗的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是及其重要部分。新課標下,對高中生物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本體為教學主體教學目標除了把知識教給學生之外,要著于培養學生的能力。而生物實驗教學則是鍛煉學生實驗能力與學習能力的重要課程。于是不僅能在實驗中提高他們的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若想在實驗中充分的鍛煉到學生,那么就要摒棄傳統的沒有什么難度的實驗教學,讓學生不止于“體驗”,更要注重于“實踐”。在學習過程中設立探究性的生物實驗,探究性實驗設計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則。
(一)科學性
探究性實驗要圍繞的是教材內容進行擴展,使學生在基本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相關能力的訓練。其實驗內容不能過于低幼化,太過于普通而沒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如進行簡單的酸堿度測試等;所以要求實驗內容具備一定的難度,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自主實驗性
傳統的生物實驗模式依賴于教材既定的實驗設計,包括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教材描述的很詳細,同時教師也會細細講解一遍。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只是按部就班,降低了學生的自主性。所以探究性實驗的設計時,要注重“啟發性”,即要求學生在實驗中也調動其思維進行思考,提升能力。
(三)探索拓展性
高中生物實驗應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與拓展性,生物實驗必然會比課本所言的綜合性更強,所以就需要學生發展探索和拓展的能力。學生自發的進行研究探索如進行一門精密的科學實驗,使學生了解到探究的樂趣,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足夠的難度,不僅會使學生的思維簡單化,還會使學生對實驗逐漸喪失興趣。
在進行高中生物實驗課的設計時,教師要注意要把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方面上,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一)轉變觀念以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為主
教師首要問題即是改變其傳統的觀念,把側重點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上來。以往的教師教學是圍繞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最終的應試成績。實際上,這屬于治其標而不治其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面,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自發的進行全面的學習,學習能力上去了,學習任何一門也會輕松很多,真正讓學生在高中時期學到最重要的學習的能力。
(二)自主學習能力塑造
由于應試教育的大背景,學生在學習時展現出了自學能力的低能化,太過于依賴教師的引導。教師把知識講解過,把題目布置過,學生才會去思考與練習,更何談自主的進行相關書籍的閱讀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使學生深度學習重要能力,教師在實驗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方法即是布置實驗前的預習導學作業,使學生進行自主的預習與研究,在實驗中不斷思考查閱資料討論,最終實驗完成。
如在進行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的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師可以在實驗前布置預習作業:1.分別在何種常見物質中,含有糖類、脂肪與蛋白質?其中哪幾種比較適合實驗使用?并在實驗中攜帶一些樣品進行制備實驗。2.如何檢測其中的糖類、脂肪與蛋白質?3.檢測原理是什么?
學生提前進行預習,理解自己將要作什么實驗,當他們把自己選擇的樣品帶到現場,就會對實驗產生投入感;在進行實驗中,教師要對實驗規范進行講解,養成學生正確規范的實驗習慣;在進行檢測實驗中,學生要求在課前了解檢測原理,這一方面則要涉及化學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查資料或咨詢化學老師來得到答案,在理解了變色機制后,對于試劑的認知度就會加深。一堂課下來,學生必然會十分投入并獲益匪淺。
(三)分工協作能力獲得
在當前社會,急需要的人才要具有一定的分工合作的能力,且在學生進行學習與生活時,也需要分工協作的能力,便于他們融入生活中去。所以在學習生活中,也要體現合作式學習能力的塑造。在進行實驗時,要進行明確的分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與學習狀況來進行分工,使學生在最合適的位置起作用,使學生們人際關系更友好,增長學生的能力與信心。
(四)自行選題設計,培養其創新思維
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教師給出參考實驗題目,使學生根據其興趣自行進行選擇。學生基于興趣,進行實驗設計,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進行觀察實驗比較,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提供咨詢與器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另外,還可以對原本的實驗進行優化,使學生思考實驗中的不足,并進行優化改造,全面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既存的實驗中,同樣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啟發,讓學生對實驗進行思考,看是否能有改進的地方。對實驗可以進行實驗操作方法創新,實驗試劑的改進,實驗裝置的改進,以及實驗條件的改進。如在進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中,就可以進行實驗試劑的改進。脂肪的檢測在教材中,是檢測花生子葉來進行檢測的,花生了葉進行切片時較難,且觀測效果也不理解。學生提出了使用動物脂肪來進行實驗的想法,并且在教師的監測下付諸實踐,發現其效果較花生子葉更明顯。另外,在檢測蛋白質時,也可將需要泡豆研磨的豆漿換為易取得的雞蛋清。
(五)學科交叉,塑造綜合能力
學科與學科之間是有著共通之處的,如在進行實驗時的分析,很多地方就會用到數學的方法,另外,影響到觀察現象的也有關于化學、物理、地理等各方面的綜合影響。在進行設計實驗時,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無視或忽略,而是要把他們適應的安排入實驗中,使學生理解如何把不同學科的知識都應用起來,鍛煉其綜合應用能力。
如在進行“植物細胞的失水與吸水”實驗中,學生會對其吸水與失水的原理產生興趣,教師放開學科界限,可以從化學與物理的角度講解其實驗原理,從而使學生對于知識進行深度的理解。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要緊跟我國的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改變觀念,致力于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門路,得到成長,得到興趣,得以在教師的指引中,啟開生物研究的大門。
[1]寧衛.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3)
[2]慕曉茹.高中生物新課程問題化內容組織與教學分析——真實情境中的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解讀[J].中學生物教學.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