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彩琴
(紹興市人民醫院,浙江紹興 312000)
消化內鏡是一種精密醫用光學儀器,通過深入人體體腔內,對人體消化道直視觀察、采集圖像攝影,進而對患者進行診斷與治療。由于在進行消化內鏡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密切接觸患者的體液、細胞或組織等,如果清洗、消毒、滅菌不徹底將會造成醫院感染[1]。為全面實施衛生部頒發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2],預防和控制消化內鏡引起的醫院感染,本院消化內鏡室自2009年建立消化內鏡的規范化流程管理以來,消毒后的消化內鏡合格率達到100%。現將消化內鏡室規范化流程管理報告如下。
1.1 消化內鏡室人員優化管理 對消化內鏡室的工作人員進行無菌操作和預防醫院感染的培訓,增強醫務人員對內鏡清洗消毒重要性的認識,以《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為準則,規定在操作消化內鏡時,操作人員要戴手套、帽子、口罩,穿隔離衣,對特殊感染(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的患者操作消化內鏡時還需佩戴護目鏡。在操作結束清洗消毒時,戴橡膠手套和防滲透圍裙進行防護。工作人員接觸患者分泌物及被污染的器械可能被污染時,必須立即更換手套、隔離衣,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洗手。醫院感染控制的專業人員每月1次對消毒后的內鏡進行監測和檢查,同時檢測消化內鏡室的空氣質量,對消化內鏡室物體表面和醫務人員手衛生進行采樣作細菌培養,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2 規范流程管理
1.2.1 消化內鏡室日常運行管理 由專職人員建立內鏡室消毒管理流程。在采用常規消毒方法的基礎上,每日消化內鏡診療前,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清洗擦拭內鏡消毒室地面和物體表面。每日檢測和記錄消毒劑的濃度,一旦發現消毒劑濃度降低時立即更換。每日診療結束后對消化內鏡室和消毒室進行徹底清掃消毒,保持環境清潔,內鏡懸掛整齊,物品擺放有序,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池、沖洗池、酶洗池,吸引瓶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 min,刷洗干凈,干燥備用。消化內鏡室內采取每天1次每次1h的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各內鏡檢查室配備專用消毒柜,放置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每周對消化內鏡室進行1次大掃除。
1.2.2 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管理流程 臨床工作中發現,合理應用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可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3]。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全部放置于專用清潔柜,專職護士嚴格查對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滅菌消毒標識、無菌有效期及包裝密封是否完好,按使用有效期的先后順序放入清潔柜內,按先進先出的原則取用,避免物品過期。每周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對清潔柜進行1次清潔消毒。
1.2.3 內鏡清洗消毒流程管理
1.2.3.1 使用前再次消毒 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如用2%堿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于20min,沖洗、干燥后方用于患者診療。
1.2.3.2 使用后消毒處理 按水洗、酶洗、清洗、浸泡消毒、沖洗和干燥流程嚴格消毒。注意刷洗鉗瓣內面和關節處,清洗紗布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的配置及浸泡時間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中的規定,注意沖洗送水、送氣管道和活檢孔道,浸泡消毒前用50ml注射器或高壓氣槍向各管道充氣,排出管道內的水分,以免稀釋消毒劑。采用2%堿性戊二醛浸泡消毒,保證消毒時間,胃鏡、腸鏡及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于10min。消毒完畢消毒人員更換手套,用注射器或高壓氣槍向各管道注入空氣,以除去消毒液,將內鏡置入沖洗槽,流動水下用紗布清洗內鏡外表面,反復抽吸清水沖洗各孔道,用紗布擦干內鏡外表面,將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凈,取下清洗時的各種專用管道和按鈕,換上診療用的各種附件,方可用于下一例患者的診療。
1.2.3.3 儲藏管理 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后,用75%乙醇對消毒后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干燥,儲存于潔凈的鏡房內,鏡體應懸掛,彎角固定鈕應置于自由位。儲柜內表面或者鏡房墻壁內表面應光滑、無裂隙,便于清潔,每周用施康消毒液清潔消毒1次。
1.2.4 醫療廢物的管理流程 感染性廢物是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主要醫療廢物。使用后的醫療廢物集中放置,用防滲漏的黃色專用容器存放,避免造成二次污染,護士將感染性廢物放入黃色垃圾袋內,扎緊袋口,注明“感染性廢物”、廢棄科室名稱及廢棄時間,由專職工人每日2次定時收集醫療廢物。
2.1 評價指標 對消毒后的消化內鏡按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的規定進行采樣監測,細菌總數<20cfu/件、未檢出致病菌為合格[4]。
2.2 結果 2008年(規范化流程管理前)至2012年內鏡消毒后檢測情況見表1。

表1 2008~2012年內鏡檢測情況
消化內鏡作為一種重要的侵入性診斷及治療技術,在臨床應用操作流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疏忽,均有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此規范消化內鏡室的流程管理對于保障醫療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院消化內鏡室自2009年建立了消化內鏡室的人員優化管理和規范化流程管理以來,對內鏡室的工作人員進行無菌操作和預防醫院感染的相關培訓,增強其對內鏡清洗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確保內鏡消毒滅菌的安全、有效和醫療安全。完善消化內鏡室的運行管理流程、內鏡清洗消毒流程、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管理流程和醫療廢物管理流程,由專職人員認真做好每日消化內鏡診療前、診療結束后的消毒工作,保持環境清潔。每日對消毒劑濃度進行檢測和記錄,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更換[5]。建立消化內鏡室管理流程,從消化內鏡實施診療操作的每個環節,認真做好每項內鏡消毒工作,保障消毒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徹底性,保證醫療質量。從2009年實施消化內鏡規范化流程管理4年以來,消化內鏡消毒合格率達100%,顯著高于規范流程管理前(2008年的消毒合格率為93.33%),實踐證明,全面實施規范化流程管理可提高消化內鏡室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能力。
[1]饒紅霞,馬媛媛,張妮.護理人員如何控制醫院感染[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4):2196-219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J].中國護理管理,2004,4(3):11-13.
[3]馮凌云.基層醫院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23):I0001.
[4]趙玉英.基層醫院耳鼻喉科醫院感染隱患與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0):267-268.
[5]桂必志.淺談救護車的消毒管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22):77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