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萍,莫合德斯·斯依提,劉永兵
(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學習倦怠(1earning burnout)是由于超負荷學習壓力、學習動機興趣缺失而導致厭倦學習的消極態度和行為[1]。學習倦怠反映大學生對待學習的負面影響[2]。學業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身形成和實施要達到既定學習目的的行動過程的能力判斷。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是個人通過社會聯系(包括家庭成員、親友、同伴、團體、組織和社會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和心身狀態[3]。筆者通過了解本科護生的學習倦怠、學業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現況及其關系,對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為提高學習效率提供實證支持。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隨機整群分層抽取本校護理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護理專業全日制本科護生,無精神疾患,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清晰,了解調查目的,愿意參與本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民族等。
1.2.1.2 大學生學習倦怠調查量表 參照連榕等[1]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調查量表。量表包括3維度20條目池。采用Likert 5級評分標準,條目按與自身符合度賦分(完全不符合=1分、比較不符合=2分、不確定=3分、比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其中反向條目反向計分。被試者得分越高,其學習倦怠程度越高[1-2]。情緒低落(8條目),反映大學生不能很好處理學習中的問題與要求,表現倦怠、沮喪、缺乏興趣等情緒特征,分值8~40分;行為不當(6條目),反映大學生由于厭倦學習而表現出逃課、遲到、早退等行為特征,分值6~30分;成就感低(6條目),反映大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低成就感受或完成學習任務能力不足所產生的學習能力低成就感[2],分值6~30分。總量表與3 維度量表的Cronbach’sα 系數為0.772~0.865,內部一致性信度較高。學習倦怠3個維度中有1個維度條目均分>3分為輕度學習倦怠,2 個維度條目均分>3 分為中度學習倦怠,3個維度條目均分>3分為重度學習倦怠[4]。
1.2.1.3 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使用梁宇頌[5]根據Pintrich &DeGroot編制的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由2個維度(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各11條目)共22條目構成。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學業,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失敗的評估;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否達到學習目標的評估,是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估計。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標準,各條目按與自身相似度賦值(完全不符合=1分、比較不符合=2分、不確定=3分、比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得分越高說明學業自我效能感越強。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總體Cronbach’sα 系數為0.821,較理想。
1.2.1.4 大學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選用葉月妹等[6]以肖水源等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7]為模型而編制的大學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共3維度,包括客觀支持(3條目)、主觀支持(4條目)和社會支持利用度(3條目)。客觀支持是指客觀、可見或實際支持,包括物質的直接支援,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等;主觀支持是主觀、體驗到的情感支持,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主觀感受密切相關;社會支持利用度存在個體差異。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總量表與3 維度量表的Cronbach’sα 系數在0.771~0.837之間。各條目選項賦值分別為1、2、3、4分,分值10~40分。被試者在社會支持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其所擁有的社會支持越多。
1.2.2 調查方法 對20名調查員進行問卷調查的專項培訓及實踐,并完成48份小樣本預調查,反饋調查中所遇的問題,及時調整并完善問卷。調查前調查員講解填寫要求與注意事項,現場發放問卷、無記名獨立完成,當場回收。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并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t 檢驗、F 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 護生一般資料 發放并回收問卷1 126份,回收率100.00%,有效問卷1 092 份,有效率96.98%。男生82 人、女生1 010 人;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19.34±1.42)歲;一年級327人,二年級258人,三年級263人,四年級244人;漢族540人,維吾爾族459 人,哈薩克族31 人,回族51人,蒙古族2人,其他民族9人。
2.2 護生學習倦怠和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評分情況 314 名護生檢出學習倦怠(28.75%),其中輕度165人(15.11%)、中度79人(7.23%)、重度70人(6.41%)。學業自我效能感很低35人(3.21%)、偏低259人(23.72%)、較高647人(59.25%)、很高151人(13.82%)。社會支持較少112人(10.26%)、一般748人(68.50%)、滿意232人(21.25%)。護生學習倦怠和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得分見表1。

表1 護生學習倦怠和學業自我效能感及 社會支持得分(n=1 092) 分
2.3 護生學習倦怠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見表2。

表2 護生學習倦怠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r,n=1 092)
2.4 學業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回歸路徑分析 以學業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影響的作用路徑分析,見圖1。

圖1 學業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的作用路徑分析圖
2.5 學習倦怠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護生學習倦怠及各維度為因變量,學業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本科護生學習倦怠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結果分析
3.1.1 護生存在學習倦怠現象 主要表現為成就感低,行為不當及情緒低落[2]。以低成就感發生率最高,情緒低落維度次之。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及低成就感水平對學習倦怠各維度均具有預測作用。
3.1.2 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得分不高 多數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護生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心不足,通過個人親身經歷、他人示范效應、社會勸說以及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等[8],可提高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學業自我效能感強的護生,在學習過程中信心十足、情緒飽滿,體驗到的緊張、焦慮和恐懼程度較低。
3.1.3 護生社會支持處于中等狀態 其主觀支持及客觀支持的分值較高,社會支持利用度的分值最低,表明護生主觀、體驗到的情感支持和客觀、可見的實際支持較多,但對社會支持利用度卻嚴重不足。
3.1.4 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倦怠各維度呈顯著負相關 通過影響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效能感和學習行為效能感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習倦怠[9]。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學習倦怠在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及成就感水平越低。學業自我效能感是學習倦怠的有效預測因素[10],學業自我效能感是學生面對學習倦怠時一種有效的中介機制,能降低學習倦怠的程度。
3.1.5 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總分之間有顯著負相關 護生擁有社會支持越高,學習倦怠水平越低。良好的社會支持轉化為護生的學習動力,減少其學習倦怠程度[5]。社會支持是學習倦怠的前測變量,對學習倦怠有較顯著的預測作用。社會支持的效果與被感知利用的程度相一致,對支持的利用度就是以所獲得的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為基礎的。
3.1.6 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預測作用顯著 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作用路徑分析顯示,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有預測作用,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3.2 應對策略
3.2.1 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以降低學習倦怠程度 積極引導護生參與護理科研與臨床、社區護理實踐活動,根據護理專業特點,改革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法、PBL 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講授專業課程,借助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應用平臺,通過影像、圖片、視頻等資料再現真實或模擬場景,使護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其思考和探究的興趣[4]。
3.2.2 提升社會支持改善學習倦怠狀況 在班級中組建學習互助小組,兩兩組合,互幫互助。構筑護生、家庭與學校的現代網絡、通訊交流平臺,充分應用校級教學共享資源,培養創新意識,提高護生的綜合素養,增強學習自信心與職業自豪感。
3.3 研究局限性 本次研究僅局限于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專業本科護生,尚不能完全代表本科護生學習倦怠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的實際情況。建議在后續的研究中選擇代表性更好的樣本進行重復研究,為今后的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更充足的實證研究依據。
[1]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
[2]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29(1):47-51.
[3]王翠榮.高職學生學習倦怠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7):743-744.
[4]郝萍,崔蓉,代亞麗.高職護生學習倦怠現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3,12(10):930-932.
[5]梁宇頌.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4):4962-4963.
[6]葉月妹,戴曉陽.大學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56-458.
[7]肖水源,楊德森.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7,1(4):183-187.
[8]李春燕,姜芬,劉柏梅.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11):36-37.
[9]任春華.大學生社會支持、學業效能感與學習倦怠的關系[J].池州學院學報,2010,24(3):109-111.
[10]李曉華.大學生自尊、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10):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