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齊曉彥,張 萌,傅賽紅,黃肖群
(金華市婦幼保健院,浙江金華 321000)
患者安全是醫院管理和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醫療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基本。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最頻繁,稍有不慎即可影響到患者的安全[1]。如何提高護士風險評估及防范意識,培養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保證護理安全的關鍵。短信具有即時、迅速、方便、成本低的特點。短信溝通應用于護理管理具有趣味性、知識性、直觀性,護士可以重復查看信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護理部運用護理隱患分享會聯合短信提醒的方法,將警訊事件快速傳遞給每位護士,提高護士發現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消除隱患在萌芽狀態,以促進護理安全管理。1年的實施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為二級甲等婦幼保健專科醫院,固定床位150張,設有4個護理單元、3個特殊科室;全院護士95人,均為女性,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0.16歲;本科53人,大專42人;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24人,護師43人,護士25人。
1.2 管理方法
1.2.1 成立院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及科室護理安全小組 2012年1月醫院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護理部主任任主任委員,各科護士長、總帶教、護理安全員為成員。各科室成立護理安全小組,配1名經驗豐富、善于總結分析的護士為護理安全員。
1.2.2 創建人人參與風險管理的氛圍 護理部從增強護士長風險管理意識入手,要求護士長必須熟練掌握相應法律、法規,護理風險管理理論和識別技巧等。然后分層次組織培訓,提高全院護士的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洞察風險的能力,及時發現護理安全隱患。普通事件發生72h內護士長書面上報護理部、典型事件及時電話上報護理部。對有效杜絕和控制不良事件的護士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并與評比年度積極分子、先進工作者掛鉤,形成積極、主動呈報的良好氛圍。
1.2.3 護理隱患分享
1.2.3.1 醫院護理隱患分享會 每月上旬召開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分析科室上報護理隱患及護理部平時抽查和定期檢查、護士長夜查房、各部門反饋的問題。應用SHEL 模式進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改進措施。SHEL模式是在20世紀末由日本醫療事故委員會提出的[3],即S(soft):軟件部分,護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護士工作的場所;E(environment):臨床環境;L(litigant):當事人及他人,認為醫療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幾方面的影響,可以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醫療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相應對策,以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每季度召開全院護士會議對各科上報的護理事件進行分享,起到警示作用。
1.2.3.2 科室護理隱患分享會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利用晨會分析科內近期存在或潛在的安全隱患以及與藥劑、醫技、后勤、設備等相關的事件,制定相應的措施,提高護士對容易造成護理風險的環節的警惕,增強全科護士的工作責任感,提高化解護理風險的能力。每月底召開科室護理隱患事件分享會,對護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分析時對事不對人,目的是吸取教訓,以免再犯。
1.2.4 手機短信提醒 2013年起,護理部對各種途徑獲得的對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運用手機短信及時傳遞給護士長及護士。信息內容涉及媒體報道的安全事件,如新生兒被盜事件、新生兒燙傷事件、輸錯血事件、氧氣瓶砸傷兒童事件、醫院感染病例暴發事件、使用中兒童床輪子滑脫等;護理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如護理單元備用氧氣筒有氧氣泄漏、葡萄糖液有變質等情況;科室電話上報的典型事件,護理部進行現場調查處理的事件;護理操作規范,如藥物及液體的質量檢查,新生兒安全管理,規范結扎新生兒臍帶,消毒隔離,規范的圍產期護理注意點,關注特殊患者,護送患者交接流程提醒,急產入院、手術護送流程和交接核查提醒,器械紗布的檢查清點,標本及病理的正確采集及保存運送等。2013年1月至12月分享信息共115條,其中制度流程變更16條、儀器設備管理10條、醫囑處理核對提醒18條、書寫記錄不全及缺乏動態提醒17 條、服務意識人文關懷提醒12條、規范操作提醒42條。護理部及時向全院護士長群發,各護士長收到信息后給予回應,并把信息傳遞給科室護理人員,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提高防范意識。
1.2.5 護理部跟蹤督查 護理部每月中下旬到每個科室進行質量追蹤,督查護理隱患分享會和手機短信提醒落實情況。詢問護士更改后的制度流程是否知曉及如何落實、對警訊事件及整改措施是否知情等;詢問患者護士是如何進行床頭交接班、手術室與病房交接、檢查及治療時腕帶核對、特殊檢查注意事項、相關知識宣教等情況。查看護士例會、護理安全會議記錄本,檢查各科室相關問題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
1.3 評價方法 護理部統計2012年(單獨運用護理隱患分享會)與2013年(運用護理隱患分享會聯合手機短息提醒)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數,調查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考核護士對安全信息的知曉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1.3.1 護士對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 自行設計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調查問卷,對全院95名護士進行調查。此問卷經過本院護理專家討論后確定,內容包括護理隱患定義(1條目)、發現護理隱患(4條目)、主動及時上報護理隱患(4 條目)、分析原因并及時排除隱患(3條目)4項共12條目。每條目分5級,對應5~1分。各維度均分=維度總分/維度條目數,維度均分>4.5分為優秀,4~4.5分為良好,3~3.9分為一般,<3分為差。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知曉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
1.3.2 護士安全信息知曉情況 對護理安全相關內容進行考核,每年2次,年考核分按平均分統計,滿分100分,90分為知曉,90分以下為不知曉。
1.3.3 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 護理部每月隨機抽查30例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測評,由患者根據自身的感受填寫。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環境及診療流程、處理問題及時性、健康教育、隱私保護、服務主動性及態度、護士操作技術6部分組成,共10個條目,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3個選項。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一錄入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的變化進行描述性分析。
2012年發生護理不良事件23 起,2013年為9起。不同年度護士對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見表1,不同年度護士安全信息知曉情況見表2,不同年度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見表3。

表1 不同年度護士對護理安全隱患認知狀況(n=95) 例(%)

表2 不同年度護士安全信息知曉情況 例(%)

表3 不同年度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3.1 提高了護士風險管理意識 護理安全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是優質護理服務的關鍵,也是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的重要環節。在醫療過程中,護士與患者接觸、交流機會最多,護理工作的繁瑣及操作的重復性,導致發生護理差錯的機會也較多[4]。如何提高護士風險評估及防范意識,培養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保證護理安全的關鍵。“冰山理論”認為事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個嚴重事故暴露出來,必定有成千上萬的不安全隱患存在,嚴重事故的發生和不安全隱患之間有著相對固定的比率,如果能夠減少不安全隱患,那么嚴重事故的發生必然減少[5]。護理隱患分享會及手機短信提醒幫助護士長能以其他科室或兄弟單位的事件為戒,結合科室的具體情況“舉一反三”查找問題,明確護理安全管理的關鍵點,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積極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引導本科室護士在工作中注重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各項護理操作,遇到問題主動匯報,形成了人人關心護理質量,人人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服務的氛圍。結果數據顯示,護士對護理隱患定義的認知由89.47%提高到96.84%,發現護理隱患方面的認知由86.32%提高到96.84%,主動及時上報護理隱患方面的認知由82.11%提高到95.79%,分析原因并及時排除隱患方面的認知由89.47%提高到97.89%。
3.2 提高了護士安全信息知曉率 有報道[6],護士因倒班或休假,有很多醫院下達的文件、護理部及各護理單元相關規定不能及時了解,也不能很好掌握病房的動態變化,運用手機短信功能,護理部把對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快速傳遞給護士長,護士長結合本科室的特點,把信息及特別提醒事件也以短信的形式群發給科室的每位護士,縮短了信息傳達時間,護士即使在產假、長期病假期間也能獲得信息;短信的可保留性、直觀性、可重復查看也進一步提高了信息的知曉率。本文資料顯示,護士信息的知曉率由86.32% 提高至97.89%。
3.3 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并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代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4],更是醫院生存和發展之根本。有研究[7-8]顯示:安全管理中護理人員對已經發生的事件重視程度較高,而對未發生的安全隱患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對已發生的案例討論分析率可達91.81%,而對預警案例進行分析的僅60.82%。本院護理管理者對預警事件的高度重視,應用SHEL模式進行護理安全管理,通過護理隱患分享會及手機短信提醒,及時分享有關安全事件、安全護理操作規范、安全檢查結果等相關信息,使全院護士能積極主動地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危險因素,不斷完善制度及流程,對護士加強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業務素質和洞察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護理安全;與此同時,在工作中加強主動服務、加強醫患溝通、重視人文關懷,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數據顯示,2013年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明顯減少;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由88.33%上升為96.39%。
[1]章快芳,傅佩芳.實施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96-597.
[2]戴美琴,樓青青,張永樂.無線通訊短信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225-227.
[3]李紅,裘姍姍,朱映梅.運用SHEL 模式分析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J].護理學報,2010,17(3B):24-26.
[4]周倩,李繼平.護士對護理安全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及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44-46.
[5]Nilsen AS.Municipal risk management stavanger[D].University Of Stavanger,2007.
[6]呂新娟,蘇琪琴,盛一平.短信溝通在科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2,11(2):174-175.
[7]昌子艷,賈士峰,劉紅.基層醫院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9):49-50.
[8]吳旭麗,王惠琴.細節管理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0,9(8):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