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緒鵬黑河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漆藝語言與創作思維思考
袁緒鵬
黑河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漆藝語言擁有豐富的表現領域,在創作過程中需要融入真實的個人情感。文章針對漆藝語言以及創作思維的特征進行探討,對我國漆藝文化形成各階段的特點展開探討,提出在創作思維中應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豐富情感表達形式,為漆畫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漆藝語言;創造思維;藝術個性
漆藝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擁有豐富的表達方式,與創作者的藝術思維相關。漆藝通常會以美術為載體,將藝術感悟表達出來,創作型思維在其中發揮著重大作用。美感也是漆藝語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進行漆畫創作時,首先要確定一個主體,再根據自身的理解領悟將其表現在作品中。創作過程中也要體現出作品的層次感,不斷吸收現代漆藝語言理念,與傳統藝術形式相結合,為藝術創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漆藝語言藝術是美術中的一部分,表達方式也分為抽象與具象兩種,具象符合大眾審美特點,因此在漆藝語言表達形式中最為常見,擁有極強的社會基礎。漆藝也會與日常生活所用物品相結合,陶冶情操同時也提升了使用者的審美,借助油畫的特點來完成漆藝創作能夠強化具象特征,讓觀賞者一目了然,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藝術理念。好的漆藝作品在結構上必然是構思巧妙,但漆畫與常規作畫有所不同,還會受到材料選擇以及制作工藝所影響,將這幾點完美的結合能夠營造出恍如身在其中的視覺效果。
藝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如果脫離了感情的投入,及時制作工藝與材料選擇十分完成,最終得到的作品仍然不能稱之為優秀,會出現華而不實的情況,違背了漆藝創作的本意。因此在對漆藝語音進行研究時,應將感情投入到其中,賦予作品生命力,對物品進行漆藝設計時可以將創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更要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這樣作品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增長。藝術創作需要時間的沉淀,但人在不同環境中的情感狀態是不同的,借助作品進行表達時要選取積極的一面,這樣可以通過作品向觀賞者傳達正面能量。漆藝語言中包含人類感情因素與所處時代背景的不同,即使是抽象的表現形式也是經過長時間的創作考慮得出的,不會出現過于草率的決定。
漆藝創作者將自身獨特的思想領悟結合在作品中,便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個性。在當代社會個性被放在美術創作的首要位置,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嘗試通過漆藝來表達情感個性。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首先要學會欣賞,在觀賞一項藝術品時可以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匯集眾多設計理念后可以開闊創作思路。漆藝的創作思想更應該強調個性,在自由發揮階段也要考慮大眾審美,漆藝語言通常是對使用的物品進行美觀設計,這為藝術創作帶來了局限性,同時也帶來了規范性。藝術個性并不代表盲目追求自我而忽略了觀賞者的感受,要通過漆藝語言中的共鳴來展現,提高作品的觀賞價值。當漆藝語言中缺乏個性的融合后,便會造成藝術思維枯竭,漆藝作品也很難獲得高水平的評價,漆藝創作很難再做出突破,只能長時間停留在單一的思維方式中。
藝術是源自于生活的,藝術個性自然也不能與生活相脫離,創作思維與新時代精神接軌后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漆藝作品產生熱愛,選擇物品時也會對漆畫形式進行對比。漆畫與物品的外觀形狀一樣,是最直觀的觀賞部分,將個性融入其中自然能取得預期的觀賞效果,為創作性思維提供載體。
最早的漆畫是在朱然墓文物出土時發現的,可見我國對漆畫的創作時間久遠,隨著人們對藝術的追求領域不斷擴大,漆畫從最早的物品裝飾演變成一種具有深遠研究意義的藝術項目,其內容也得到更新。其內容包含了我國古典文化特點,現代制造工藝中常常會將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花紋作為裝飾涂層,漆畫在此階段被賦予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藝術家的創作思維也更寬廣,對漆藝語言的形成于發展都起到決定性作用。時代性在漆藝創作中是很難體現的,是藝術家在設計觀賞涂層是的思想共鳴,經過歲月沉淀所形成的,在當代藝術思維的靈魂部分,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對外的一種輸出形式。就傳統漆器與當代漆畫的內在聯系而言,是一個難以具體把握卻無處不在的精神在起作用,進一步說,就是東方精神在起作用。藝術的精神是民族、時代、地域和文化圈的體現。中國是漆藝的故鄉,歷史上中國的漆藝影響到周邊的亞洲國家,日本人將漆稱之為“亞洲人的血”并且相應產生了“亞洲漆文化圈”的理論。這也說明了漆的藝術形式及漆媒材產生的美非常契合東方民族的精神。
所謂同步,其實就是兩者同時達到一定的高度。把它們分開來講,并不是畫地為牢,各自為政,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只有這樣,漆畫的現代化才算有指望。在中國美術史上,凡是大畫家都在精神、語言兩方面有突破性的貢獻,如古代的吳道子,范寬,李成等,還有近代的齊白石,黃賓虹。在他們的作品中,兩者都高度統一。繪畫史上在這兩方面,偏向或忽視一方面的,在藝術上的成就都不大。清代“四王”是致力于筆墨形式,但是他們在精神上的空虛和缺乏對生活的追求,反過來就制約了他們在語言上的成就,我們漆畫的發展中也正是存在上述問題,許多漆藝匠師傳統技術熟練,但缺乏繪畫藝術的修養和造型能力,作品以花鳥、山水為多,作品表現出仿效襲古的痕跡,格調不高。許多革新者相對重視某種單方面精神因素,相對比較忽略語言自身的創造性探索,因而其精神表現也往往淺薄。一段時期以來,無論精神或語言的探索都成為熱點,但也大多數都偏向一端。有的作者呼喚漢唐精神,表現宇宙意識,但是由于髹漆技術差,又不愿下苦功學習,只求助于材料的簡單特點,結果只會是大而空。
情感是畫家內心世界和深藏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品格,是藝術家心靈律動的精神追求,用情感來作畫,表達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賦予漆畫以鮮活的生命力,注重個性的不斷完善,確立自己在漆畫領域的藝術個性及創作風格,探索出一種更為成熟、更有藝術深度的語言形式,賦予漆畫以更加鮮明的個性,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個性化的作品來。
[1]林涓.漆藝語言與創作思維略論[J].美術大觀,2013(07).
[2]姜曉光.“物派”語言在現代漆藝中的運用與展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