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
淺談高中化學“以提升學生能力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設計策略
王毅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我們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保證現有基礎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可供選擇的課程學習方式和模塊。
教學設計過程中著眼于幫助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增加了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生逐步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思想。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樹立“全人”概念,關注學生學習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情景創設引入”策略、實施“游戲教學”策略、情感價值觀的升華策略、學生自我評價策略貫穿于課堂環節,實現了生命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化學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新課導入是教學的第一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要使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創設的問題情境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這就告訴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情感因素和認知需要,選擇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素材,讓學生在愉悅、興奮的狀態中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生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最終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主動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所選的素材具體地說,一是內容富有吸引力,能使學生愛看、好思、愿問;二是形式要新穎,讓學生有新奇感;三是要生動形象,讓學生有真實感和親切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真切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本人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引入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創設了“高爐煉鐵”的教學情境。由于高爐煉鐵這個知識在初中已經有所學習,但學生可能已經淡忘,為此通過這個視頻的播放能夠起到復習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從潛意識中喚醒對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回憶,為這節課的教學起到了鋪墊作用。通過高爐煉鐵的視頻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然后用復習、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分類的角度認識高爐煉鐵中的化學反應,從而能夠從得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游戲對孩子來說就是學習,而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勞動。很顯然,孩子們在游戲中更能主動獲取知識。我們的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而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游戲恰恰就體現了這一點。無數教學實踐也證明了,如果能將學生置于學與玩的活動中,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動的天性,而且又能滿足學的效果。
通過這樣的的教學實踐轉變了傳統教法中“教師”的角色,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引導者”。讓學生成為探索科學奧秘的主體,把課堂交出來,讓學生在創設的游戲情境中自主獲取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本人在“游戲教學法”應用與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做了了一些探究和實踐。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對于學生來說內容比較枯燥乏味,而且是一大難點。因此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將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等知識點設計成網絡游戲的形式,通過做任務獲取經驗值升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前先講清游戲規則,讓學生置身于網絡游戲真人版的環境中,先將上節課的知識點回顧化身于游戲中整理裝備的環節,練習題化身于游戲當中的任務環節,習題的設置難度逐漸增加且有針對性,每道題的獲得的知識點化身于游戲中經驗值的獲取環節,在每一環節結束后通過學生交流經驗值的獲取值的多少,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激發學生競爭性心理。教師在課堂上應營造和創立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從而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為愉快的學習,精心設計游戲、實驗、情景,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味、有意思。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化學課堂的情感價值觀的滲透,因勢利導,循序點化,能使課堂豐富有趣,并有助于師生進行感情溝通,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化學教師要認清自身的社會責任,在日常教學中時刻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滲透情感價值觀,能陶冶和熏陶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在教學實際中,以課堂教學為主線,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為起點,以啟發鼓勵為手段,以化學知識教學、化學實驗教學、探究性學習、討論交流為載體,以具有高尚人格的科學家為楷模,努力做到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理育情、以智育情和評價育情;同時抓住課外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利時機,通過課外作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不要求系統和全面,關鍵在于通過評價達到誘發化學思維、優化思維過程,增強思維監控能力,從而提高思維水平。而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把新舊知識聯結,構建起知識網絡,尋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實現了“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為導向的互促型有效課堂教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