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公主嶺市第一中學
精彩的數學課堂從“提問”開始
趙陽
公主嶺市第一中學
提問是構建課堂的一個有效教學手段,提問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問題設置的有效性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高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強的學科,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呢?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的責任也是十分重大的,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出來,引導學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此外,也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理念建立
在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比起來更符合當下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因此,本文也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如下探討。
課堂上的有效地提問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高中數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遵循著難度適中的原則,不能太難,也不可以太簡單。假如教師提出來的問題較難,學生很難解答出來,這樣的問題也就失去實用價值,不能達到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信心,這樣的教學也完全偏離了提問的初衷。反之,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用任何思考就能回答出來,也不利于讓學生進入到更深層次的思考之中,不利于促進學生的進步、發展。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把握提問的度,掌握難易程度,提問時要遵循著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的原則,既能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學生通過正確的回答體驗成功的滋味,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深入了解、體會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真正收到既能授之以“魚”,又能授之以“漁”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對數學教學也提出新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以問題為導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快速進入到問題的探究情境當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情境的創設也利于讓學生在親歷感知、認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問題情境創設得好,則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中、主動去學習,體驗到數學的美和趣味。例如,在教學“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這一節內容時,可以邀請兩位同學參與模擬“幸運52”中的游戲環節。讓他們猜一件商品(比如說某種手機)的價格是($1280),給出的參考價位是$0~2000之間。讓這兩位學生都通過不斷縮小價格的范圍,以“逼近”手機的準確值。教師創設的這種問題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符合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究欲望,而且還能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真切地體會“逼近”求解的數學思想,展示了二分法的算法過程,既體現出數學的應用價值,又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的一條有效途徑。而且,數學這門學科可以說是訓練和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工具。所以,數學課堂提出的問題也要具有邏輯性。教師要發揮出問題的價值,就需要把握好問題的梯度,由淺入深地展開提問。比如,通過對函數f(x)=x2和函數f(x)=x3圖像形狀的分析,問學生能發現什么規律?奇函數與偶函數的性質在其逆命題的情況下同樣成立嗎?這種循序漸進式的提問,既有利于學生了解當堂課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又能促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函數的相關性質以及算法。教師再根據教材內容,安排選取有邏輯性的問題,逐漸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眾所周知,高中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提問時,也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學習的重難點內容,并且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深入思考,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努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是以之前學習到的知識作為基礎展開的。教學實踐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認識過程需要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而在數學學習中,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已經學習到知識的基礎上尋找出新的契合點,然后再環環相扣,有效圍繞知識的內在聯系提出新的問題,有利于進一步體現出問題鏈的連續性,還能夠完善知識結構和其之間的內在聯系。由環環相扣的提問策略可以服務于數學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例如,在分析“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相關內容時,教學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和分析數列前n項和的推導方法,之后再提問“等比和等差數列求和方法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的問題,然后再“找出等比數列求和過程中的特殊性”,這一提問主要遵循的是由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尋找出知識之間的契合點,然后再由此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既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又能有效強化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
總的來說,課堂提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發揮出提問的實際價值,在數學教學課堂上要使用一定的教學策略。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問題的引導下,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這樣既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提高整體的數學成績。學生一旦掌握了有效學習的方式方法,能夠融會貫通,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進而使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走入一片新的天地。
以上幾點僅是筆者個人在實踐教學中的粗淺認識和看法,希望能為其他的數學教師提供更多有用的幫助。如若至此,鄙人也將不勝榮幸。
[1]謝建平,謝玉蘭,曹新.關于高中數學生態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12:52-53.
[2]奚圣蘭.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雜志,2014,11(3).
[3]董潔.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3).
[4]施偉.高中數學“提問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活”起來.學園,2009,(12).
[5]《新課程學習》.周世娥.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2012第一期J.15-16.
[6]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