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考察時提出“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在2015年全國“兩會”前的省部級干部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系統闡述“四個全面”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布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治國理政、強軍富民和反腐倡廉方略的頂層設計和科學體系。“四個全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今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也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藍圖設計,將共同撐起“中國夢”。全省教育系統要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把“四個全面”要求貫穿到江蘇教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學校管理、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各個方面,努力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清醒認識江蘇教育改革發(fā)展面臨的新形勢
解讀“四個全面”,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zhàn)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三大“戰(zhàn)略舉措”。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可能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五個領域突破利益的藩籬,挖掘社會的潛力,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形成發(fā)展合力;只有按照法治的方式治國、行政,才可能為發(fā)展提供長久的保障,保證航向不偏離,成果能固化;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江蘇教育改革發(fā)展面臨著新常態(tài):從經濟社會全局看,產業(yè)轉型升級進程推進和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實施,需要教育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教育也在服務貢獻的同時爭取更多的支持,獲得自身更好的發(fā)展。教育系統干部師生必須牢固樹立起競爭意識和優(yōu)勝劣汰的危機感,主動對接需求,在優(yōu)化調整人才培養(yǎng)結構、加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服務經濟社會上主動作為,有所作為。從教育自身發(fā)展方式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fā)展,江蘇教育已全面從外延式發(fā)展轉向內涵式提升。這就要求我們主動從拼規(guī)模、求數量,轉向比質量、重內涵,努力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優(yōu)質資源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從深化教育改革看,隨著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敏感期,內部關系更復雜,利益調整更困難,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教育系統必須以“四個全面”為指導,主動順應新常態(tài),不斷深化體制機制綜合改革,理順各項關系,釋放發(fā)展活力,調動多方積極性。
準確把握教育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目標中的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確立的戰(zhàn)略目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發(fā)展階段。這一目標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基本形成,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全面確立下來。這一目標是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是偉大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國人民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烈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其基本內涵是:經濟延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進步,資源勤儉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獲得重大進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含義卻發(fā)生了質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正在進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將來完成時,是到2020年要完成的任務、實現的目標。黨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使“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并且要做到“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特別關鍵的是,要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可以說,這是一幅“全覆蓋”的治理目標藍圖,彰顯出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自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明確提出了“五個邁上新臺階”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推動教育在內的各項民生建設上新臺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生之基,一個人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一個人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一輩子生機不成問題。自古江南出才子,正是得益于良好的教育。江蘇教育更應站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更加主動把教育放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中國夢中精準定位,科學謀劃,全力推進,發(fā)揚好傳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發(fā)揮好優(yōu)勢,創(chuàng)新發(fā)展服務經濟社會,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huán)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做出積極貢獻。
積極推進江蘇教育現代化進程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的目標。在國家教育現代化全局和江蘇“兩個率先”偉大進程中,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近年來,江蘇省教育廳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教育規(guī)劃綱要,著力推進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取得了重要進展。截至2014年底,江蘇省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7.5%,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1.0%,各類教育的質量指標均在全國名列前茅,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水平達到了世界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推進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建設,必須全面落實“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舉措,大力推進省部共建教育現代化試驗區(qū),努力使各項建設更加符合中央要求,更加貼近江蘇實際,更加順應群眾期盼,為全省“兩個率先”做貢獻,為全國教育現代化建設做探索。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具體歷史實踐。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于全面,關鍵在于深化,根本在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的改革密切配合。2015年也是教育改革的攻堅之年,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突破制約發(fā)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和束縛,不斷增強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做到全局與局部相協調,治本與治標相結合,漸進與突破相銜接,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要著眼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謀劃教育改革,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增強教育發(fā)展活力深化教育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直面基層反映和群眾訴求,回應學校和社會關切,著力在抓重點破難點上下功夫。要堅持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尊重基層和師生首創(chuàng),破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讓改革政策著地到邊,做到求實、務實、扎實。
大力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后對建設法治中國的進一步闡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此做了全面具體部署。當前,重點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舉措,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江蘇教育現代化進程,同樣需要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積極開展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修改調研,努力做好立(修)法建議,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于辦學治校全過程,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落實好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確保黨委核心地位和校長依法履職。加快高校章程建設,抓住集體領導、黨政合作、科學決策的關鍵,積極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強化教育督導,實現江蘇省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之一,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理干部,持續(xù)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fā)揮人民監(jiān)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guī)律,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全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南和行動指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更是98次提到了“嚴”字,系統闡述了事關新時期黨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為全黨上下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賦予了更大的政治責任。全省教育系統要以守紀律、講規(guī)矩為基本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于學校黨的建設和黨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從嚴思想教育,引導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廣大師生牢固樹立更加堅定的信念,為教育系統黨員干部精神上多補“鈣”。全省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要從嚴落實責任,將抓好黨建的“第一責任”記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到實處,并緊緊扭住考核這個“牛鼻子”。從嚴改進作風,在認真抓好中央21項、省委18項和廳黨組確定的專項整治任務上務求實效,努力取得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從嚴懲治腐敗,教育系統更應以嚴標準高要求,對腐敗易發(fā)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督促檢查,使黨的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讓黨員干部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心中有畏。
努力營造推進“四個全面”的良好氛圍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形成了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為當今中國改革發(fā)展提供了根本的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緊扣時代脈搏、直面時代命題、肩負責任使命的歷史擔當,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提供了科學嚴密的頂層設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確立了戰(zhàn)略指引。教育系統黨員干部要自覺加強學習,堅持知行合一,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上來。自覺把深入學習領會“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精神實質、辯證關系、豐富內涵、基本要求,把學習“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與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全面把握,準確理解。改進學習方式,注重實效,針對機關黨員干部、各級各類學校干部師生等不同群體提出個性化學習要求,將“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有序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納入課堂教學以及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做到有的放矢,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發(fā)揮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校的智庫優(yōu)勢,組織相關科研力量,積極關注前沿,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把“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研究納入江蘇高校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范圍,作為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的重要使命,引導學科研骨干深入研討,出謀劃策,為學習、宣傳、貫徹“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做出應有貢獻,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服務。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