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效康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湖南 益陽 413000)
大賽引入課堂,拓展工學結合新方式
——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
董效康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湖南 益陽 413000)
大賽引入課堂教學,拓展了“專業+項目+工作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豐富了課程實訓內容,最大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了學生的專業實際崗位能力,同時也為教師之間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促進了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本文以廣告與策劃專業為例,對大賽引入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性探索。
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工學結合;新方式;廣告與策劃
近幾年,隨著學院整體辦學實力與品牌影響力的增強,視覺傳達設計系廣告與策劃專業學生規模穩中有增,專業建設實現了與學院、系部同步發展和提升的目的,特別是在學院與系部的領導下,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日趨成熟。
同時,在專業教學、實訓實習條件改善的背景下,廣告與策劃專業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在學院主導的“專業+項目+工作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企業真實“項目”的引入是制約專業發展的短板之一,專業課堂教學曾經過多依賴于虛擬項目對學生實訓,這樣就有違工學結合的本質與目的,學生對虛擬的實訓項目也興趣不大,也很難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專業實際崗位能力。其次,網絡與智能手機等新媒體分散了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特別是實訓教學環節,教師如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臨的老話題,也是新話題。再者,作為傳道授業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一個與同行學習交流的平臺,知己知彼,才能彌補自己教學能力的短板,提高教學與項目實訓指導的綜合能力。以上諸多問題,也正是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著眼點與突破點。
那么,如何解決以上諸多問題,進一步完善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呢?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把有影響力的大賽引入專業課堂教學,拓展工學結合的新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廣告與策劃專業建設過程中的不少現實問題。
目前,適合高職院校與廣告與策劃專業學生參與的賽事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有“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以及學院舉辦的相關賽事等。在這些大賽中,不管是廣告策劃類命題,還是廣告設計類命題,大多都是真實的商業實戰項目,因為大賽商業項目的真實性,學生在做作品的同時,也了解了企業的真實訴求與設計要求,體驗了實訓項目所帶來的仿真實訓情景,鍛煉了廣告策劃與設計等崗位的實際能力。
廣告與策劃專業課程教學與實訓過程中,在授課教師為缺少企業真實項目而苦惱時,不妨根據課程內容與實訓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比賽作為實訓項目,來組織教學實訓。經過幾年的專業課程實驗,大賽引入課程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實訓內容,也解決了一些企業真實項目短缺的現實問題,保證了“專業+項目+工作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落實。
“以賽促學”,學生學習與實訓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從2009年到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開始,筆者就把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引入《廣告設計》課程的實訓教學環節,把本次大賽的商業實戰項目作為實訓項目。這次把大賽引入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提交了不少質量較高的優秀作品,其中獲得了湖南省級二等獎一個,三等獎與優秀獎若干個。從此之后,在廣告與策劃專業相關課程教學中,筆者就積極組織和參與一些適合本專業與本課程相關的賽事,如在《市場營銷》課程中引入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學生積極參與,若干作品獲得了三等獎與優秀獎;在《品牌推廣》課程中引入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實訓中所指導的廣告策劃與平面廣告作品,獲得過全國銅獎一次,優秀獎與入圍獎若干項。在最近幾年的廣告與策劃專業畢業設計教學中,學院獎或大廣賽也是畢業設計命題的重要選項之一,從畢業班學生選題來看,大部分學生非常喜歡選擇大賽項目作為畢業設計命題。
大賽引入課堂,參賽的是學生,但背后比的是指導老師。因此學生參加大賽,要想在比賽中獲得理想的成績,指導老師不僅要專業能力突出,也要視野開闊,掌握前沿廣告與策劃理念。因此,大賽引入課堂,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同行間交流學習的平臺。同臺競技,這就要求指導老師不僅要與同校指導老師交流學習,也要與外校指導老師溝通。知己知彼,取長補短,才能洞悉如何指導學生做出優秀創意作品的方法,不斷積累自己在教學實訓中的經驗體悟,提升自己的專業與教學實訓水平。
由于受大賽引入課程教學的啟示,在《促銷策劃》課程實訓過程中,我也以團隊校園促銷比賽的形式進行項目實訓,在團隊競賽的氛圍中,各支團隊從項目策劃到項目實施的每個環節都表現出了很大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實訓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因此,大賽引入課程,可以啟發教師自覺進行教學改革,起到“以賽促教”的作用。
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中,把大賽引入課堂教學與實訓環節,豐富了教學實訓內容,拓展了工學結合的新模式,在教學與實訓實踐過程中,達到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積極效果。
以企業項目為主,以大賽項目為輔,把大賽引入課堂教學、實訓,是廣告與策劃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當然,在大賽引入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還有許多操作問題以待解決。
(一)大賽主題要與專業課程內容一致
大賽引入課堂教學的目的,首先是“以賽促學”,為學生提供一個逼真的實訓情景與內容,以達到提高學生實際專業能力的目的。因此,大賽的內容要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一致。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忽視專業課程的內容要求,而一味地把一些與課程教學不相關的比賽引入課程教學,既達不到“以賽促學”的目的,也不利于專業課程所要求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與課程教學內容不一致的比賽,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與素質高低,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既有能力也愿意參加比賽的學生或團隊參與相關項目的比賽,但不宜作為實訓課題讓學生全員參與。
(二)實訓中要保障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在以大賽項目作為實訓內容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指導老師可能為了追求獲得大賽最優成績,而把精力重點放在部分有獲獎希望的學生身上,那些所謂的“差生”得不到更多的指導與關注。筆者在遇到類似情形時,通常會首先摸清班級學生的學情,然后根據“以優帶差”的原則,采用自愿組隊與老師調配組隊相結合的方式,以團隊形式配置資源,明確分工,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團隊中有事做、能做事。實踐證明,“以優帶差”的團隊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溝通、協調、包容等綜合素質,每位學生的專長也得到了發揮,實訓效果明顯。
(三)課程成績與大賽成績如何銜接的問題
在大賽引入課程教學中,大賽的結果往往在專業課程教學與課程考核之后。
另外,由于指導老師與大賽評委對作品的評價標準或參照體系不同,就會出現課程成績與大賽成績不太一致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學校可以出臺一些鼓勵“以賽促學”的政策與措施,如實行“以賽代考”,可以允許部分課程以大賽成績代替考試或考核成績。同時,在學生評優評先活動中,對比賽獲獎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傾斜。
G4
A
1007-0125(2015)06-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