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陽 王紅霞
(商務部政研室)
做好“三個結合”拓寬穩增長促平衡新渠道
沈丹陽王紅霞
(商務部政研室)
2015年商務工作面臨著新常態下穩增長的巨大壓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意味著,我們在千方百計穩增長的同時,還面臨著促平衡的更高要求。做好內貿與外貿結合、貿易與投資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這“三個結合”,既有利于創造新常態下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形成新的增長點,又有利于實現以上“四個平衡”。
長期以來,我國連接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渠道主要有四條,即國內貿易、對外貿易、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在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早期,這四條渠道相互隔離,關聯度很小。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國內國際市場的不斷融合,這四條渠道之間互聯互通逐步加深,相互結合日益緊密。
一是內貿與外貿的結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要求。2003年商務部成立,結束了我國內外貿管理長期分割的狀態,為內外貿進一步融合發展奠定了體制基礎。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為了緩解外需下滑的影響,很多外貿企業加快國內市場的開拓步伐,借助展會等各種平臺,加快與內貿企業的對接。一些自主經營的內貿企業,利用自身的營銷渠道優勢,為進口消費品和出口商品內銷打通渠道。同時,國內一些大型零售企業把目光投向海外,努力構建自己的全球采購、配貨和營銷網絡,在國際市場發現需求、組織貨源、引領生產、開展營銷。如蘇寧電器通過收購日本樂購仕,加快推進海外布局。
信息技術的應用和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進一步打破了地域界限,加速了內外貿的一體化。在傳統外貿出口乏力的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據估算,2013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約2 500億美元。阿里巴巴提出“買全球賣全球”、“網上絲綢之路”等構想,其跨境平臺“速賣通”年成交額約80億美元;1號店進口食品和母嬰用品的銷售額達12億元,2014年預計將超過25億元。跨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還帶動了物流、保險、倉儲等服務企業走出去。
義烏小商品市場也是內外貿結合的典型。全球各地的采購商可以在義烏市場直接下單,以在線批發的方式,進入全球市場的網絡直銷。目前義烏小商品市場商品種類超過200多萬種,外貿占比在65%~85%之間,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外企業駐義烏代表處達3 500多家。
從未來趨勢看,內外貿結合的新空間將更多體現在消費類商品的進口方面。2013年,我國消費品進口約1 200億美元,僅占進口總額的6.2%。而美國是26.5%、德國20.6%、日本18.4%。消費品進口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僅為3.1%,遠未達到沖擊國內市場的程度。目前,國內市場對進口消費品需求很大,2014前三季度消費品累計進口1 065億美元,同比增長23.3%。對進口消費品的旺盛需求,推動大型超市、電商平臺等國內流通渠道將進口商品作為吸引顧客、提升經營業績的新亮點。現在,進口化妝品一線品牌對國內大型商場吸引女性消費者的貢獻度超過50%。華潤萬家旗下以進口產品為特色的精品超市的全國門店總數達到40家,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
二是貿易和投資的結合。我國對外貿易與利用外資關聯度一直比較高,吸收外資的規模、結構變化,會直接反映到進出口上,一直是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1996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占全國外貿比重一直在46%以上,2006年達到59%的最高點。近年來制造業利用外資持續下降,對貨物貿易的影響已經顯現。2015年,我國利用外資特別是制造業利用外資如果能有所增長,就會對外貿增長有所貢獻。如果我們能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增加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出口項目,就既有利于擴大進出口,又能帶動外貿轉型升級。比如,通過對外資開放環保、檢測、維修等服務領域,有利于引進先進設備和高水平的服務,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增長。
對外貿易對走出去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我國貿易導向型對外投資比重較大。近些年來,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較快,拉動了我國對很多新興市場雙邊貿易的發展。截至2013年,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批發和零售業占13.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30%。從投資主體數量看,批發和零售位列首位,占境內投資者的38%。這說明貿易企業是我國進行對外投資最活躍的群體,這些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代表處和商業存在,為國內企業進出口活動提供服務。
走出去將成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渠道。隨著我國高鐵、電力、通訊、工程機械、汽車、商用飛機等裝備制造業競爭優勢日益凸顯,通過對外投資合作帶動國內設備、技術、標準和服務出口的潛能還會不斷釋放出來,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
三是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結合。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針,十七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
引進來對走出去的促進作用正逐步顯現,我國裝備走出去是較典型的例子。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大型裝備制造業通過合資、合作等多種模式和渠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經過模仿、學習、消化、再創造,技術水平和質量迅速提升。目前,我國已成為大型成套裝備的出口大國,大型成套裝備在走出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但如何通過走出去推動引進來,似乎尚未破題。深圳市在這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做法。目前,深圳參與境外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約占境外投資主體的13%。在政府支持引導下,有不少企業走出去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再把境外資金引進國內,或者通過境外并購引進人才和技術,如深圳華大基因公司就是通過并購美國公司,獲得先進的基因測序設備,提高這些高端設備的國產化程度。實際上,來自香港和其他自由港的許多境外投資,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后再往回投資的。
總體看,我國引進來和走出去之間的關聯還不夠強,甚至存在明顯脫節。制造業一直是我國吸收外資的主要領域,但對外投資存量僅占我國對外投資總存量的6.4%。這說明,我國引進來的外溢效應尚未有效體現在走出去上,而走出去獲取先進要素的能力不強,對提升引進來水平的作用同樣不顯著。
從國內外形勢看,實現2015年商務各項預期目標壓力很大,必須從創新工作方式上挖掘潛能。做好“三個結合”,有利于打破傳統思維模式和工作套路,突破業務局限,創新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內外貿、雙向投資跨界發展、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催生更多新的增長點,拓寬穩增長促平衡新渠道。做好“三個結合”,應抓住幾個關鍵結合點,以點帶面推進。
一是通過內外貿結合促消費。加快建立統一開放、內外接軌的市場體系,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推動進出口清費減負,疏通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體制機制障礙;支持企業整合國內流通和進口渠道,開展國外品牌經營代理,將優質外貿商品銷在國內,豐富國內商品種類,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培育國內商品市場的對外貿易功能,推進在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內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擴大商品出口;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批發展示中心、商品市場、專賣店、“海外倉”等各類國際營銷網絡;促進內向型和外向型商協會的對接,強化商協會在內外貿融合、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中的促進功能。
二是發揮走出去的貿易促進作用。推動出口由貨物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通過支持企業開展重大項目國際合作和工程承包,帶動中國裝備、材料、產品、技術、服務等出口;鼓勵輕工、機械、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等行業的優勢企業對外投資設廠,帶動相關產品出口;通過支持企業開展境外品牌、技術和生產線等并購,提高引進先進要素的能力;發揮好境外經貿合作區作用,促進過剩產能和成熟技術裝備輸出。
三是實現對外貿易與吸收外資有效互動。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和服務出口項目。發揮外資作為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的載體作用,帶動對外貿易轉型升級,促進國內設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
四是營造適宜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依托我國電子商務企業優勢,架設“網上絲綢之路”,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目標。針對跨境電子商務在通關、結匯、退稅、物流等方面存在的障礙,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法規和標準,逐步推動解決,使之成為中小企業網上進出口的主要通道。
五是培育具有產業鏈整合能力的跨國經營主體。支持有條件的流通企業走出去,通過新建、并購、參股、增資等方式建立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等營銷網絡和物流服務網絡。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強、市場影響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中國跨國公司,帶動中國商品、資金、服務等協同走出去,提高我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
六是加強風險防控,消除監管真空。內外貿、雙向投資間的跨界發展和融合,對傳統監管理念和方式帶來新的挑戰。有關部門之間應加強信息互聯互通,消除管理真空。特別是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監管方式,既要促進,又要適當加以引導和規范,避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此外,我國即將成為凈資本輸出國,有關部門應合力防范資本流動中的逃稅、洗錢、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