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中
(遼寧省丹東水文局,118001,丹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將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四級。標準是技術交往的語言,是規范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制度。水利行業標準是水利工作的技術指南,水利行業標準的發展既是水利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水利事業發展的結果。本文統計2001—2014年涉及水文事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從標準變化中分析水文事業的發展,并對標準制定與修訂提出建議。
本文統計標準包括國標(GB)、推薦國標(GB/T)、水利行業標準(SL)、水利行業推薦標準(SL/T)、水利行業指導標準(SL/Z)、計量檢驗規程(JJG)。
根據2002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水利技術標準匯編》,本文所錄標準的發布日期截至2001年1月31日,統計時間為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統計范圍包括《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水文卷》全部,《綜合卷》《水資源與水環境卷》《防洪抗旱卷》《供水節水卷》中涉及水文業務的內容,包含全部專業序列,如綜合技術、規劃、建設(勘查設計施工質量)、管理、材料與試驗、裝備等。
統計來源包括水文局實際使用的各類標準、國家標準查詢網、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網站、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網站、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電子目錄等。
①統計期間水利行業標準制定129本,國家標準制定25本。歷年制定數量見圖1實線,分為3個階段:2001—2004年為第一階段,歷年制定數下降,平均每年4本;2005—2013年為第二階段,每年制定數相對穩定,平均每年12本左右;2014年為第三階段,制定數量劇增,達25本。②修訂標準38本,歷年修訂數量見圖1虛線,可分為2個階段:2001—2010年為第一階段,每年平均修訂2本;2011—2014年為第二階段,每年平均修訂4本以上。

標準新制定數與修訂數年際變化規律都說明近年水文穩步發展,2014年發展更為迅速。
《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水文卷收錄標準71本,修訂33本,存量38本;統計期間新制定行業標準129本,期間修訂5本,存量124本;國家標準25本,無期間修訂;三部分合計187本(大水文范疇),其中水文與水質合計146本(傳統水文范疇)。
本文對歷年編制的專業新序列首本標準進行統計。
①2002年制定《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裝備標準》(SL 276—2002),是水文第一本基本建設規劃設計規范,該標準為水文基地、水文站配置及規模提供經濟技術指標。
②2005年制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SL/Z 322—2005),該標準是2003年水利部出臺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后的第一本試行標準,為水資源論證報告提供技術指導。同年《水質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 》(SL 325—2014 )、《實時雨水情數據庫表結構與標識符》(SL 323—2011)、《基礎水文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標準》(SL 324—2005)三本標準制定,全部為水文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說明水文數據庫規范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統計期間,水質和雨水情數據庫表結構規范又進行了修訂,說明水文數據庫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
③2006年制定《水資源實時監控系統建設技術導則》(SL/Z 349—2006),該標準是水文水資源實時監測、在線遙測技術生產應用穩定后設計的技術規范。
④2009年制定《生態風險評價導則》(SL/Z 467—2009)及 2010 年制定《河湖生態需水評估導則(試行)》(SL/Z 479—2010), 生態系統平衡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自然資源和限制因素,這兩本標準是為水文水資源的生態保護提供技術指導。同年《水資源公報編制規程》(GB/T 23598—2009)制定,該規范為水資源公報的編制與發布提供技術指導。
⑤2011年制定《水文設施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規程》(SL 504—2011)、《水文設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SL 505—2011)、《水文設施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SL 506—2011),這些標準為水文工程前期規劃工作不同階段提供技術指導,是水文行業前期規劃工作深入發展的結果。
⑥2014年制定《水文設施工程施工規程》(SL 649—2014)、《水文設施工程驗收規程》(SL 650—2014),兩本標準為水文基本建設施工管理和驗收管理提供技術指導,是 “十一五”“十二五”以來水文投資逐漸增加、水文站網建設規模逐步擴大的必然需求,是水文行業縱深發展的客觀需要。同年《洪水影響評價報告編制導則》(SL 520—2014)、《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編制導則》(SL 666—2014)制定,防洪影響評價是防洪抗旱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山洪災害防御是防洪抗旱工作范圍的進一步擴大。
綜上,統計期間新增加的專業序列種類標準集中在水文數據庫表結構、水文事業規劃設計、水文基本設施工程建設管理、水資源分析評價、涉水生態保護及洪水管理等方面。
《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水文卷分為三冊,分別為水文測驗 (上、下冊)、綜合技術與水文情報預報、水文儀器設備,累計標準71本,其中水文勘測22本、綜合技術3本、水文情報預報2本、水文儀器設備44本。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所有標準修訂33本,其中水文測驗修訂13本(《水工建筑物與堰槽測流規范》(SL 537—2011)替代《水工建筑物測流規范》(SL 20—92)、《堰槽測流規范》(SL 24—91) 和 《比降—面積法測流規范》(SD 174—85),本文按修訂3本統計)。水文情報預報修訂2本,水文儀器設備修訂18本。總修訂比例為46.5%,其中水文測驗修訂比例為59.1%,綜合技術修訂比例0%,水文情報預報修訂比例100%,水文儀器設備修訂比例40.1%。從修訂比例看,水文情報預報修訂比例最大,水文測驗次之,說明這兩個領域水文發展活躍,進步較快。
水文儀器設備標準中,除《水文儀器總技術》(GB 9359—88)系列全部修訂為 《水文儀器通則》(GB/T 18522—2002)系列外,具體儀器標準基本沒有修訂。沒有修訂的內容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標準內容相對落后逐漸淘汰,沒有修訂價值;二是原標準內容仍然符合現在水文需求,沒有修訂必要。
統計期間新制定的標準被修訂的有5本,分別為《水質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SL 325—2014替代SL 325—2005)、《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 322—2013替代 SL/Z 322—2005)、《防 汛 抗 旱 用 圖 圖式 》(SL 73.7—2013 替代 SL73.7—2003)、《水情 信 息 編 碼 》(SL330—2011 替 代SL330—2005)、《實時雨水情數據庫表結構與標識符》(SL 323—2011替代SL323—2005)。
修訂的專業序列主要集中在數據庫表結構、防汛抗旱和水資源管理,說明這些領域進步迅速,升級換代快。
統計期間由行業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的有 《水文情報預報規范》(GB/T 22482—2008 替 代 SL250—2000)、《水文儀器術語及符號》(GB/T 19677—2005 替代 SL10—89)、《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設備通用技術條件》(GB/T 27994—2011 替 代 SL/T102—1995)。此外,《水資源公報編制規程》(GB/T 23598—2009)、《水資源術語》(GB/T 30943—2014)、《水資源規劃規范》(GB/T 51051—2014) 在制定時就是國家標準。
升級為國家標準說明水文核心工作水資源管理與水文情報預報行業水平達到國家標準。儀器設備標準升級至國家標準為企業生產水文儀器提供依據。
按專業門類統計,187本標準中水文119本,占總數的63.6%;水質27本,占總數14.4%;水文水質合計146本,占總數的78%;其余包括防汛抗旱16本、水資源與水環境14本、綜合6本、供水節水5本,各部分比例分別為 8.6%、7.5%、3.2%、2.7%。
本文以水文業務為主體進行統計,對比分析《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其他各卷涉及水文的百分比,從數據看,22%的標準涉及水文,說明水文行業的發展外延性很大。
按專業序列統計,187本標準中水文儀器59本,占總數的31.6%,但水文儀器標準多為社會工業企業生產服務。勘測26本,占總數的13.9%,是除水文儀器外第一大專業序列,說明水文勘測依然是水文行業的主要工作內容。分析方法18本,全部為水質分析標準,占總數的9.6%。勘測與水質合計44本,占總數的23.5%,水文一線基礎工作標準占比達25%左右。其他依次為評價24本、規劃17本、綜合技術12本、數據庫10本、設計7本、計算6本、通信5本、管理3本。其中評價、規劃與設計比例較大,達到13%以上。
單獨分析水文門類(含水質)146本標準中的各專業序列結構,序列種類與187本(大水文范疇)專業序列種類完全一致。其中水文儀器58本、勘測26本、分析方法18本,上述三類占總數的69.9%。評價8本、數據庫8本、計算6本、規劃5本、設計5本、綜合5本、通信4本、管理3本。專業序列分布結構與187本 (大水文范疇)結構也基本一致,評價、規劃與設計、數據庫比例較大,達到5%以上。
《水利技術標準匯編》水文卷中,水文測驗22本,占總數71本的31%,水文儀器設備44本,占總數的62%,綜合及水情合計5本,占總數的7%。與之對比,目前專業序列種類發生了巨大變化,增加了評價、規劃、設計、數據庫、通信、計算、管理等內容,其比例占到總數的30%。
結構變化說明水文行業逐漸從測驗為主拓展到計算、評價等服務工作,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通信及數據庫等基礎工作,建設管理等基本建設工作協調發展;且專業序列種類與水利中其他專業門類如防汛抗旱、水資源與水環境、供水節水等工作基本相同,水文行業獨立性與完整性逐漸提高。
《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水文卷收錄標準71本,統計期間新制定行業標準129本,國標25本,扣除修訂重復計算量,三部分合計存量187本(大水文范疇),其中水文與水質合計146本 (傳統水文范疇)。統計期間修訂標準38本,《水利技術標準匯編》中標準修訂33本,統計期間內修訂5本。水文情報預報、水文測驗等專業序列修訂比例大;數據庫表結構、防汛抗旱和水資源管理等序列升級換代快。專業門類結構說明水文行業外延性很寬。專業序列結構說明勘測與水質等水文基礎工作標準占比達25%左右,評價、規劃與設計、數據庫等比例提高較快。與《水利技術標準匯編》水文卷中專業序列結構相比,增加了評價、規劃、設計、數據庫、通信、計算、管理等內容,比例達30%左右,說明水文工作多業務協同發展。大水文范疇與傳統水文范疇專業序列結構相比,種類一致,比例基本相同,說明水文行業獨立性與完整性逐漸提高。
建議:①優化標準結構,定期清理、刪除淘汰的標準,修訂不適應行業發展的標準。②增加水文門類標準的專業序列種類,促進水文行業獨立性與完整性。如繼續增加水文前期規劃標準、建設質量評定標準、驗收標準等。③完善標準等級梯隊,繼續升級國家標準(GB)系列,擴大行業標準(SL)系列,增加行業標準中推薦類(SL/T)和指導類(SL/Z)標準。
[1]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水利技術標準體系表[S].2001.
[2]水利部.水利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J].水利技術監督,2004(2).
[3]魏新平,張淑娜.從水文行業統計看水文事業發展[J].水文,2013(5).
[4]韓笑萱.水利行業技術標準的管理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1).
[5]鄧堅.水文、水利信息化60年成就與展望[J].中國水利,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