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風采
智“繪”絲路大樞紐——蘭州鐵路樞紐建設紀實

蘭州市位于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隴海、包蘭、蘭新、蘭青4條鐵路干線在蘭相匯,使得蘭州鐵路樞紐成為我國西部鐵路網中的主要樞紐、陸橋通道的重要節點。但受“兩山夾一河”特殊地形的限制,作為西北鐵路交通樞紐的蘭州鐵路樞紐,其布局呈“一”字形,客、貨車站和編組站均在同一主軸線上,線路改造難度大,對列車提速也有較大影響。在原鐵道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隨著蘭渝、蘭新第二雙線、寶蘭客專、中川鐵路等項目的相繼批復,蘭州鐵路樞紐整體改造規劃也終于塵埃落定。
蘭渝鐵路蘭州鐵路樞紐引入工程
包括貨車北環線及蘭州北編組站等工程,正線全長61km,線路穿越蘭州市三區兩縣,兩跨黃河。共設計特大、大中橋28座,隧道17座(長壽山隧道長12.625km),需征用永久用地4579356m2(6869畝)、拆遷房屋約68萬m2,項目投資約98億元(含征拆費用)。為盡快給寶蘭客專蘭州西新客站建設提供場地,經原鐵道部研究,將建設工期由原定36個月改為18個月。從2009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以來,雖然經歷了北編組站“西移北靠”的選址風波、線路方案調整風波、國家宏觀調控等影響,經過全體參建者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征拆任務重、隧道圍巖差等諸多困難,于2012年年底正式通車運營。
蘭新第二雙線引入蘭州鐵路樞紐工程
全長15.253km,包括4隧6橋及新建調度樓、蘭州站站改等工程,重點受寶蘭客專引入方案及蘭州西編組站搬遷影響,前10km建設從2013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造成工期壓力較大。經過全體參建者的共同努力,2014年年底正式通車運營。
寶蘭客專蘭州鐵路樞紐工程
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涉及蘭新第二雙線2014年底開通的工程,含蘭州西站站場、站房、動車運用所及走行線、聯絡線、既有線過渡等工程,有效工期為15個月;第二部分是東川貨運中心,主要為滿足蘭州西站北廣場建設需要對既有貨場進行搬遷,計劃工期12個月;第三部分是寶蘭客專蘭州西進站端,寶蘭客專正線同步開通,計劃工期40個月。永久征地2887348m2(4331畝),拆遷80萬m2,投資120.7億元。其中:蘭州西站站房建筑面積10萬m2、雨棚10.2萬m2,城市通廊、出租車道及高架車道等配套面積5.14萬m2,地鐵2號線0.44萬m2。車場按一站兩場布置,總規模13臺26線。動車運用所及走行線占地800004m2(1200畝),車場為縱列式布置,設存車線24條,檢修庫1座。東川貨場占地1120006m2(1680畝),拆遷22 萬m2,車場按遠期15條到發線布置。自2013年3月開工建設以來,參建各方群策群力,克服征拆、既有線運營干擾等諸多困難,按照“敢于引領、爭創一流、全面發展”的目標,歷經18個月,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配套蘭新第二雙線開通的西站、動車所等項目,為蘭新第二雙線的按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川鐵路
由中川本線和貨車聯絡線兩部分組成。蘭州西—中川機場全長60.516km,蘭州北編組站至蘭新鐵路的聯絡線全長22km,新建隧道17座,大中橋18座,永久征地2460679m2(3691畝),拆遷50萬m2,投資97億元,初設批復工期4年。自2013年6月進場建設以來,全體參建者克服征拆難度大、環保要求高、城市交通限行等諸多困難,2年時間內完成工程建設,2015年9月正式通車運營,比批復工期提前2年。
工程特點
總結為“15多”,即:征拆多、既有線多、橋隧多、高墩多、軟巖多、交叉多、干擾多、濕陷性黃土段落多、專業多、結合部多、周邊環境影響多、臨時性任務多、檢查多、不可預見因素多、過渡工程多。
工程難點
(1)建設時序倒置。造成工期緊張,過渡困難。
(2)工期緊張。樞紐工程批復一般滯后于正線,加之各項目建設時序倒置,造成樞紐工程工期均為2年。
(3)征拆困難。5年,5個項目,1133萬m2(1.7萬畝)征地,220萬m2拆遷,拆遷安置住戶1萬余戶。
(4)既有線安全壓力巨大。5年,15個車站的改造,100多次的撥接,加之遷改工程,每天都與既有線打交道。
破解樞紐瓶頸
蘭州鐵路樞紐規劃建設時序:先建設蘭渝蘭州鐵路樞紐貨車北環線和北編組站工程,建成后將原蘭州西編組站、機務段、車輛段搬遷,全部貨車分流至北環貨線;然后開工建設寶蘭客專項目,在原蘭州西編組站的位置上建設西站,在東川修建貨場,待貨場建成后同步建設西站北廣場,同時完成既有蘭新線改建任務,為蘭新第二雙線引入創造條件。
實際建設時序:2009年10月開工建設蘭渝樞紐,2009年12月蘭新二線開工;2012年寶蘭客專開工,但受引入方案影響,西站車場、動車所2013年6月才正式建設。
破解建設時序倒置的優化實施步驟:
第一步:在桑園子設線路所,將隴海下行線貨車利用蘭州東折角方式分流到北編組,上行線與北環線直接貫通,解決了蘭渝正線桃樹坪隧道造成的建設時序問題。待蘭渝正線貫通后,停運隴海下行線,貨車繼續從蘭渝進入蘭州東折角,后續改造隴海上下行線。
第二步:將蘭新第二雙線李家溝特大橋128m連續梁,通過既有線改建優化為簡支梁,并墊資提前啟動了寶蘭客專項目中的既有蘭新線改建,為蘭新二線建設創造條件。
第三步:在研究寶蘭客專引入方案時,巧借站場施工單位的力量,完成了西站站房征地拆遷和基礎土方開挖,節省工期近3個月,實現了各方利益的共贏。
第四步:優化蘭州西客場建設既有線過渡,在鐵路局領導和運輸部門配合下暫時停運了貨場和地區專用線車場,一次性完成既有線改建,為西站車場及土門墩橋梁群建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立足運輸的方案優化
(1)車輛出入段線兼環到線接軌方案。原設計在交換場牽出線接軌,立交方式只能選用上跨方式,但該方式上跨坡度為15‰,且立交橋位于編組場內,存在影響編組場作業視線、大坡道取送車輛、工程造價高等不利因素。經優化,采用環到線兼出入段線接軌方式,在編組場西端利用地形條件設置3.2km長“燈泡”形出入段線,上跨北環上行線,連接下行出發場和上行到達場并接入車輛段,同時兼環到線使用,增加編組場上下行系統列車轉場作業的靈活性,為全路首次采用。
(2)蘭州西機車廠聯絡線優化。原設計聯絡線要通過部分箱型涵從南側穿越至北側,接蘭通廠專用線進入柳家營站,有8m的高差,改人行通道,嚴重制約蘭新線改建、蘭新二線引入和動車走行線的建設。經優化,從南側直接接入動車走行線上行線,既節省了大量土地,又減少了工程實施難度,節約投資1000多萬元。
征拆方案優化
(1)反委托征拆模式。征拆的主體是地方政府,為加快推進蘭州東和蘭州西的拆遷,蘭州鐵路局主動承擔了征拆管理,受地方政府委托,鐵路局成立拆遷管理辦公室,1個月完成了蘭州東站改40戶住戶及15家企業的拆遷任務;3個月完成蘭州西580戶住戶的拆遷,為蘭渝貨車北環線和蘭新第二雙線的順利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2)福利區車站優化。盡量減少征拆,通過縮小線間距,調整曲線半徑,并將線路整體向北偏移2.5m,增設路肩式擋墻收坡的方法,共減少征拆費用約2億元。
(3)東方龍商廈征拆優化。中川右線原設計支擋結構為懸臂式擋墻,征拆范圍包含6層東方龍商廈。優化后,變懸臂式擋墻改為樁基扶壁式擋墻,東方龍商廈不再拆遷。
(4)西固科技街征拆優化。中川右線原設計支擋結構為懸臂式擋墻,征拆范圍包含科技街二層商鋪。優化設計后,變懸臂式擋墻改為樁基扶壁式擋墻,科技街西側130m范圍內2層樓房不再拆遷。
(5)西固清真寺征拆優化。中川左線原設計支擋結構為槽型擋墻,征拆范圍包含清真寺一層商鋪。優化設計后,中川線與蘭新線整體向北側偏移2.5m,清真寺一層商鋪不再拆遷。
技術方案優化
(1)西站代建地鐵施工方案優化。蘭州西站建設工期僅20個月,同步還要代建市政地鐵工程,為節省時間,采用逆施工蓋挖法技術,保證了地鐵和站房同步施工,且不相互影響。
(2)西固黃河特大橋。全長5837m,7處跨越公路,3處跨越既有線,且多處與蘭新線并行,途徑蘭石化、威立雅自流溝。施工中,為確保安全,減少征拆,加快工期,多次優化施工方案。一是將左線21#和22#門式墩蓋梁施工方案優化為預應力混凝土蓋梁吊裝施工,112#和113#門式墩蓋梁施工方案優化為鋼蓋梁吊裝,優化后4座門式墩蓋梁施工節約工期預計5.2個月;二是左線23#墩門式墩施工現場征拆難度大,鉆孔樁、承臺、墩身臨近營業線,預應力混凝土蓋梁距離接觸網近且無法施工等問題,將原設計左線23#門式墩與右線21#普通單線墩優化為1座V形墩,該墩采用轉體進行施工,節約工期3個月,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三是111#—113#門式墩施工跨既有西固環線,與接觸網距離較近,為此將111#優化為普通墩,將112#、113#墩增大跨度,滿足安全距離要求,且節約工期2個月。
(3)北環隧道巧設斜井。中川北環隧道左線全長4219m,右線全長1834m,環到線969m,屬隧中隧、隧上隧(7m,8m),淺埋段較多,單線多,根據地形,化不利為便利,增設2#、3#斜井及一處貫通左右線的橫洞,新增8個工作面,節約工期1年多,且有效解決洞口征拆影響問題。
(4)九合二號隧道施工優化。該隧道雙線長度為2870m,進口段下穿京藏高速公路(淺埋),出口段1400m穿流砂層,洞身圍巖為Ⅳ級、Ⅴ級、Ⅵ級,屬全線控制性工程,施工中有流砂、有水,風險極大。為解決制約因素,一是采用疏導交通的方式,快速通過下穿京藏高速的施工;二是利用插板技術快速通過流砂段;三是利用地形,從中部圍巖較好的地段增設一處斜井,快速實現隧道貫通,工期提前1年。
(5)動車走行線高矢拱涵襯砌臺車。動車走行線在大金溝段采用高矢拱涵,原設計采用滿堂支架及小型模板拼裝進行施工。但常規方案施工投入大、周期長。經多方調查和研究,通過與技術成熟的模板制造廠家進行溝通、協調,最后采用定制專用臺車進行施工。經優化后的方案進度加快約4倍,且確保了施工質量。
蘭州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從2009年成立以來,就確定了“想在前,盯到位,建精品”的建設理念,一批批隊伍來了,一批批隊伍走了,變化的是項目,永遠不變的是理念。想在前:通過超前預想、超前謀劃,樞紐建設實現了“優質高效、期到必成”的目標,也連續創造了樞紐比正線提前開通的紀錄;盯到位:100余處既有線改建、40座隧道施工的建設任務,實現了“連續5年無重大責任事故”的目標;建精品:北編組站、西站站房、動車所,這一個個黃河之濱的地標性工程,實現了“平穩運行”、“精品示范”的目標。也正是通過這種“無言的示范、行動的引領,結果的認同”,讓所有參建者歡喜而來,滿意而歸,真正實現了共商共贏共成長的目標。
5年來,樞紐參建者在樞紐建設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以“凝心聚力,建功樞紐”為主題,著力培育樞紐建設文化的養成。在建設單位層面,開展“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指揮部”活動,立足主戰場,全員參與,調集一切資源優勢促征拆、抓遷改、保進度,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在提升中服務,在服務中升華;在參建單位層面,開展“趕學比超、建功樞紐”活動,通過獎勵先進,督促、幫扶后進等手段,全面促進安全、質量、進度、穩定、標準化管理等,在樞紐主戰場上營造了良好的“趕學比超”氛圍,使“事事爭先進,人人爭先進”成為一種文化;在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層面,開展“打頭陣、唱主角、當先鋒”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樞紐主戰場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活動的開展,使黨旗在樞紐主戰場上高高飄揚,使黨徽在樞紐主戰場上熠熠生輝。
和諧樞紐:有一種團隊叫共贏團隊
6年來,樞紐指揮部領導班子在致力于推進工程建設、關心員工的同時,考慮最多的是社會的利益、各參建方的利益,一批社會代建工程和施工單位成長起來的一批領導干部就是最好的佐證。
智慧樞紐:有一種引領叫示范引領
5年來,蘭州樞紐指揮部面對建設時序倒置,交叉工期緊張,征拆任務繁重,安全壓力巨大,人才隊伍缺乏等諸多困難,主要領導者敢于擔當,以身作則,創新突破,積極進取,不但較好地完成了建設任務,而且成為服務運輸生產、服務社會發展的建設引領者。
文化樞紐:有一種力量叫內生之力
6年來,樞紐參建者在建設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以“凝心聚力,建功樞紐”為主題,著力培育樞紐建設文化的養成。使責任、創新、帶動、落實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在樞紐建設的主戰場上發揮著巨大作用。
2011年3月,甘肅省重大項目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授予蘭州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十一五’全省重大項目建設先進單位”。
2014年5月,甘肅省總工會授予蘭州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狀”。
2014年5月,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授予蘭州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火車頭獎杯”。
2015年3月,蘭渝鐵路蘭州北編組站獲得“甘肅省建設工程飛天獎”。
2015年5月,全國總工會授予蘭州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責任編輯 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