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芝
【摘要】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借由嚙齒類鼠科動物進行傳播的傳染疾病,其具有傳染性高、治愈困難的特點,據統計病死率可達20%~90%,而社區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指在社區范圍內產生的出血熱病癥,而由于社區范圍相對較小,所以傳染的可能性相對更大,因此,各個社區更應加強對于社區流行性出血熱的防御與控制。
【關鍵詞】社區流行性出血熱;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512.8 【文獻標識碼】B
1 社區流行性出血熱的定義
社區流行性出血熱,是在社區范圍內產生的流行性出血熱病癥,流行性出血熱又稱作腎綜合征出血熱,病原體為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又稱漢坦病毒)屬于自然疫源性疾病[1]。其具有易傳染、治愈難度高、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征,多由小型嚙齒類鼠科動物為傳染體,包括家鼠及野鼠等,一旦開始傳染,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很大。
2 傳染途徑
該病癥的第一傳染渠道是嚙齒類鼠科動物傳染,病毒寄居在鼠類的排泄物內,人類呼吸到含有病原體的鼠排泄物在空氣中形成污染后散發的氣溶膠顆粒,病毒會經由呼吸道產生感染。誤食被含有病原體的鼠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病毒會經由胃腸粘膜及口腔黏膜產生感染。被鼠類咬傷后,鼠類的分泌物與排泄物與破損的皮膚直接接觸,會經由皮膚粘膜產生感染。除此之外,孕婦被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經由胎盤傳染給嬰兒,且在鼠類體表寄生的螨類叮咬人類后也會引起感染[2]。
3 臨床癥狀與體征
3.1 臨床癥狀
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出血、腎臟損傷及發熱3種,發病后有發熱、頭痛、腰痛、眼眶痛等主要癥狀[3]。且會伴有嘔吐、惡心、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依次會出現少尿、多尿、血壓降低等現象。
3.2 體征
該病癥的體征主要分為毛細血管中毒癥及滲出體征。毛細血管中毒癥即頸、面積上胸部顯現出潮紅,重者面色如同醉酒。另外,咽部、軟腭及眼球結合膜會產生充血,胸部、腋下、咽部等部分會出現紅色血點,嚴重者會產生大范圍的腔道出血及瘀斑。滲出體征主要體現為面部、眼瞼及球結合膜會因滲出而產生水腫,且兩腎周圍叩擊會產生疼痛感。
4 治療措施
4.1 一般治療措施
患者發病時首先要及時按照乙類傳染病上報,并盡快對患者進行隔離,針對不同時期的臨床癥狀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發熱期時,可以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物理降溫等方式進行治療,在患者由于血壓過低產生休克癥狀時,需及時為其補充血量,常用的有平衡鹽液、葡萄糖鹽水、蛋白、血漿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4]。如果有少尿的現象可使用利尿劑進行靜脈注射,完全無尿者可用硫酸鎂、20%甘露醇及大黃口服進行導瀉,且利尿時需補充足夠的電解質及液體,應以口服為主。進入恢復期應注意防止并發癥,加強營養補充,使患者逐漸恢復活動。
4.2 對癥與并發癥治療措施
對有明顯出血癥狀的患者進行大量輸血,提供具有正常功能的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對血小板數有顯著減少的患者,應當補充血小板。對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患者,應使用肝素等抗凝藥物進行治療。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同時配合使用強心藥物。腎性少尿的患者,可按照急性腎功能衰竭進行處理,對入液量進行限制,并采用利尿劑,確保酸堿及電解質的平衡,必要時可采用透析療法。對肝功能受損的患者給予保肝治療。重癥患者可適當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擴散。
5 預防控制措施
5.1 防鼠滅鼠
滅鼠是該病預防與控制的重點,通常采取的有毒餌法及機械法等,滅鼠的時間應選在該病流行的高峰期,即春夏交接與秋冬交接之前進行。在注重滅鼠的基礎下,也要做好預防工作,要確保室內外安裝了防鼠設施,保證床鋪不靠墻或睡高鋪,防止與鼠類的任何接觸。
5.2 防螨滅螨
驅除螨蟲首先要維持室內的清潔、干燥、通風,在清潔時要用濕式清掃,且如有必要可用福爾馬林或過氧乙酸進行消毒。
5.3 接種疫苗
在該病流行季節之前的一個月,需要進行出血熱疫苗的接種,有效的預防發病,根據統計結果,育苗接種方式的預防率在95%以上。
5.4 做好防護工作
不可直接用手接觸鼠類的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不可在草地上晾曬衣物,在該病流行季節時不可坐臥草地,勞動時要盡量避免皮膚出現破損,如若出現要及時對傷口進行消毒及包扎處理。且在野外勞作時,要扎緊袖口及褲腿,穿好襪子,以防止螨類的叮咬。
5.5 保證食品衛生
沒有食用完的食物要密封好,餐具要經常消毒,以避免鼠類的排泄物對食物及餐具產生污染,且剩飯剩菜不可直接食用,需先進性加熱。
5.6 加強消毒與隔離
對鼠類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尸體需要進行身中嚴格的處理,以防對環境造成污染,對易感染的人群應當盡早進行隔離治療,且對患者流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都要進行消毒的處理[5]。
6 結 語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并主要依靠鼠類進行傳播[6]。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發熱、休克、腎臟損害及充血出血等,嚴重的會使得心肌受損進而引發各種心律失常,最為明顯的改變就是竇性心動過緩,一般常見于多尿期移行階段。由于社區范圍較小,所以社區流行性出血熱較比普通出血熱更加易于傳染,為了在發病前做到防止病情擴散,各社區都應當加強對防治措施的了解與推廣,保證社區衛生清潔,做好防鼠除鼠,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社區傳染性出血熱的發病與擴散[7]。
參考文獻
[1] 孟冬艷.流行性出血熱86例觀察及預防[J].基層醫學論壇,2014,(31):4301-4302.
[2] 帥清陵. 流行性出血熱防治的若干體會[J].藥物與人,2014,(08):319.
[3] 李三景,任 娜,陳媛媛,上官新紅.流行性出血熱5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16):190-192.
[4] 梁風敏,崔葉敏,梁建英,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流行性出血熱[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2):212.
[5] 李延秋.低溫季節重癥流行性出血熱治療護理特點[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7):298.
[6] 從 靖,馬玉霞,王式功,等.甘南地區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的氣象條件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6(1):71-74.
[7] 李青華,王利亞,李亞楠,等.2008~2012年中國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病學分析[J].軍事醫學,2013,37(12):89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