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波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國企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黨建工作始終是國企的獨特政治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科學發展的關鍵因素。”這為各級黨組織更好開展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礦區服務事業部托幼管理中心黨委緊密結合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服務家長、服務幼兒,做好群眾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基層黨建工作的新特點
重點在基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建工作也是如此,要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強化固本強基的思想,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努力把每個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
亮點在機關。機關干部由于經常性開展各類黨的教育活動,總體素質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兩年來,通過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活動的開展,機關干部在政治理論修養、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上,能夠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盲點在流動。企業基層黨組織對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管好“在家”的黨員就行,外出流動黨員管不了也管不好,缺乏工作主動性。部分基層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管理存有畏難情緒,對流動黨員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出現了工作上的“死角”和“盲點”。
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思想認識出現“淡化”。有些領導干部對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少數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把黨建工作看作“份外事”,對黨建工作漠不關心,存在著重業務輕黨建、重形式輕效果、重突擊整改輕基礎建設等問題。
工作方法開始“老化”。一些黨支部黨員教育內容陳舊、老化,開展活動形式太少,習慣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缺乏靈活性,創新性,難以應對廣大黨員對新理念、新文化、新知識的渴求。
隊伍素質有所“弱化”。黨建工作的目標和要求,與現有政工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還有一定的差距。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綜合素質不高,加之有些同志黨政“一肩挑”,熱衷于從事具體行政事務工作,不能主動積極地做好黨務工作,影響了班子整體合力的發揮。
提升基層黨建水平的對策
扛起責任抓黨建,排憂解難辦實事。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要把本職工作,把組織交給的任務,當成“責任田”,把它看成是組織的一種信任,是自己的一種責任。首先,我們要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核心,以打造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為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位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真正做到思想上“零距離”、工作上“零縫隙”,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局面。其次,抓好黨員干部的經常性教育管理,認真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黨內制度,積極開展“雙述雙評”工作。實施黨員素質提升工程,分層次抓好黨員教育培訓。再次是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把嚴考核、硬兌現作為一個重要環節。每年末對黨建責任制指標體系進行嚴格考核評價。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對考核結果為優秀、合格、需要改進的黨組織,分別給予不同的表彰及處理,以促進黨建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
立足基層抓黨建,真幫真扶見實效。基層黨建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能否真正推動基層各項工作的科學發展,是促進和諧的關鍵。首先,要做到深入調查夯根基。調查研究是我們搞好決策、做好工作的法寶。托幼管理中心黨委在深入走訪調研過程中,廣泛、真心地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并探討對策,制訂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其次,要做到培樹典型激動力。“手中有典型、工作上水平”。中心黨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每年對推動幼教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進行表彰。進一步激勵了各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以身邊的先進典型為榜樣,勇于爭創佳績、爭當時代先鋒。再次,要做到互幫互助強作用。服務民生是做好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多年來,中心各級領導干部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盡心竭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建立“員工互助基金會”幫扶機制,著力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小事不出園,大事不出中心。
創新方式抓黨建,豐富載體增活力。創新工作方式,豐富活動載體,既是激發基層黨建活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服務企業發展大局的重要手段。首先,創新理念與經營管理相結合。黨的基層組織活動要加大圍繞生產經營中創新創效、促進企業發展等活動來開展工作。抓基層黨建工作要有品牌意識,通過探索創新確立自己的品牌。其次,創新機制與志愿活動相結合。中心黨委組織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活動中,我們找準服務項目,優選服務方式,通過上門服務、承諾服務和網絡服務等方式開展便捷高效的志愿服務。廣大在職黨員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礦區環境。第三,創新載體與主題活動相結合。托幼管理中心黨委就圍繞“科學發展創先進、‘礦區建設爭先鋒”的主題,開展創建“黨員服務承諾”“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為載體,引導黨員干部勤奮敬業,扎實工作,不懈進取,使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
(責任編輯:崔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