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斌
鮮紹堂,重慶人,1949年出生,字子鳴,筆名末流,重慶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現任重慶市巴渝文化研究院書畫藝術中心主任、重慶藝術家沙龍協會會長、編劇。作者擅長小說、戲劇創作,是一位歷經磨礪終成大器的文人書法家。
作者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4歲開始練習書法,6歲熟讀唐詩宋詞,10歲就能對古今中外不少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娓娓道來。傳統的文藝生活熏陶,為他今后的藝術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文革”中,鮮紹堂為維持生計曾經干過理發、賣藥、洗印照相等雜活兒,后來憑借他的多才多藝,被特招進鐵路系統上班。幾十年來,他先后干過調車員、檢票員、貨運員、調度員、公司準主任等工作。
無論生活、工作怎么磨礪,他從未放棄對文學藝術的癡迷追求,一直勤奮讀書,不辭辛勞地寫小說、詩詞等。在經過大量文藝習作錘煉后,他創作的《米蘭》《畫眉》《穿牛仔褲的姑娘》《模特兒》《色狼的末日》等小說在多個報刊發表;創作的諧劇《賣藥》《模范旅客》《喜酒》等上演后備受觀眾喜愛。
中國改革開放后期,鮮紹堂敢于實踐,一方面組建起了“重慶遠圖絕技藝術團”,自己擔任董事長兼團長,親自出演各種角色,在市內各地演出達數十場。另一方面,他仍然筆耕不止,繼續在小說、詩詞、電視劇創作上不斷探索。他創作出的《路情》《為奴隸的女婿》《父母的隱私》劇作,小品《情書》《考演員》等,陸續在電視臺播放,其中,《路情》于1987年2月27日在重慶電視臺首播后,中央電視臺給予了重播,國內48家省市級電視臺相繼轉播,作品獲得了第二屆西南五省優秀電視劇二等獎;小品《考演員》獲得了重慶電視臺首屆小品大賽優秀獎。
在取得眾多創作成績的基礎上,鮮紹堂又開始了30集電視劇《凝重》的創作,繼而又將《凝重》改寫為長篇小說。當他將《凝重》部分章節內容在網壇上發表后,受到無數愛好者喜歡和粉絲追捧,國內幾家出版社紛紛找他商談按照有關版權規定為其正式出版事宜。
作者曾自作詩《詠竹》:“縱使千葉一條心,挺拔勁直尚含情。虛懷亮節展翠綠,不圖絢爛只為春。”詠竹言志,抒發出他不隨波逐流的境界。他創作的《詠蘭》詩:“君雖孤寂品極高,幽雅占盡還逍遙。才子騷客多癡戀,淡香冷美如二喬。”詠蘭抒情,彰顯出品高、孤寂、幽雅和自在逍遙的才藝情趣。其《詠菊》詩:“不借東風也能開,眾花沉睡你醒來。千姿百態襯秀色,悅目潤唇頗討乖。”表現出平淡中出奇的平凡清雅品格。《詠梅》:“萬花凋零汝獨嬌,紅黃兩色分外俏。借得上蒼一傲骨,何懼冰雪風蕭蕭。”詠梅抒懷,流露出不懼任何困難的不屈不撓精神。作者在《滿江紅·六十抒懷》中更是暢達地吟誦出“筆馳九州亭臺閣,墨染華夏庭院廳”的遠大抱負。
幾十年來,鮮紹堂一有空就堅持不懈地研習書法,在長期耕耘中形成了一種飄逸的自我書體,其中有的使用中鋒行筆,有的輔以少量側鋒。他書寫的字體方棱,筆畫挺拔,勁健圓渾;線條纖細靈動,堅挺清秀,書寫錯落有致,排列清朗爽快,形成一種歷經世事滄桑卻剛直不阿、勇往直前的書藝風范。他書寫給朋友的書作“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揮毫之際,亦文亦書,字里行間,情隨心至。作者經常使用筆名“末流”,意為未入世俗之流的鴻鵠志向,很好地彰顯出自己建立在深厚文化藝術修養基礎上的書藝才華。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