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德文
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要讓文化經歷從理念到行動、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要得到員工的理解和認同,轉化為員工的日常工作行為。企業文化傳播與推進的方式要確保足夠的內容和范圍,要做到貼近生產、經營、管理、改革,使之深入到每一名員工的內心,進入到實際工作現場,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規劃的方方面面,真正成為企業的價值導向。
深入貫徹,內化于心,夯實企業文化落地的基礎。文化理念要從書本、墻上走進員工的心中,使員工領悟接受,這是企業文化落地的前提。因此,首先要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認知是認同的前提,認同又是實踐的前提,員工如果不了解企業的文化,不知道企業提倡什么,弘揚什么,就不會認同和自覺踐行。工作中,要通過報刊、板報、宣傳欄、網絡等平臺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員工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企業文化的宣傳內容,加大灌輸力度;要通過編纂發放企業文化宣傳手冊、研討、征文、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等形式,細致入微地加強精神融入,提高員工對企業理念的認同感,讓員工理解樹立這樣的理念意味著什么、怎么做才符合這樣的理念、如何對照理念檢查自己的行為符不符合理念要求等,讓文化在潛移默化中規范著每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為企業文化“落地”滋養厚實的土壤。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培訓力度。分管企業文化的工作人員要主動擔負起企業文化“培訓師”的角色,深入基層講授和傳播企業文化,增強全員踐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各級領導要大力倡導并率先垂范。企業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企業家的文化。企業高層領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處于重要地位,是企業文化的提煉者、倡導者、實施者、推動者,是企業形象的直接代言人,對企業文化能否落地生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企業領導,一定要清醒地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身作則并且深度參與,不僅要清楚企業文化體系是什么,還要將這一體系“推銷”給企業的每一名員工。作為企業管理者,不管是高層還是中層,都要從工作出發,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把企業文化首先融入到自己的觀念、作風和處世哲學中,把自己塑造成為踐行企業文化的典范,身體力行,以上率下,持久推進。
要以制度體現文化,讓文化融于制度。理念體系源于管理實踐,是管理實踐的高度提煉,企業文化只有融入到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中才可能由“虛”變“實”,由“無形”到“有形”,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執行性。因此,企業開展的一切工作都要實踐企業文化,要將核心價值觀具體在各項體制、機制、流程中,固化為各項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標準。同時,制度又是企業文化能否落到實處的保障,是觀念、行為、習慣生長的土壤。只有這樣企業文化才能真正地落地生根。例如,要形成學習制度,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制訂具有可行性的能收到實效的培訓教育計劃,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考核,把員工學習成效與崗位收入掛鉤,使企業文化由“空洞”變成“實際”,使其導向、引領、激勵等作用充分發揮,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要對企業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評估。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需要通過一項項具體工作體現出來。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人們的認知程度參差不齊,貫徹落實企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性不盡相同,工作力度和操作水平等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企業文化進行評估,這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基礎性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制訂評價標準,對企業的價值理念、經營方針、制度執行情況等要定期檢查,甄別企業文化是否適合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是否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要在肯定、發揚、審視、修正這個循環中,確保企業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向良性循環。
企業文化建設要避免幾個誤區。一是勿把企業文化建設視為企業“形象工程”。企業文化建設是內在的,是具有發展內涵的,可以由精神領域轉化為物質現實。因此,不要把企業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照搬模式或者簡單模仿,要真正立足于本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深入挖掘,精心提煉,使企業文化服務于生產實踐。二是勿把企業文化的相對穩定等同于固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組織形式與經營管理模式都會隨之發生變化,而一些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缺乏時代意識,導致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企業的企業文化沒有相應融入新的內容,違背了企業文化的“創新性”。三是勿把企業文化建設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新時期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完全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為主,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了,就抓好了企業文化建設。這種思想是錯誤的,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之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系,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其范疇、內容、活動主題和運行方式都不同,不能互相代替。四是勿把企業文化建設等同于開展文體活動。有的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看成是舉辦各種文體比賽或娛樂活動,把這些做法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來完成,開展活動對企業文化建設是必要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卻是淺表層面的,效果有限。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第九采油廠穩定工作協調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