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江,黃昕龍(福建江夏學院,福州 350105)
馬達軸有限元分析
吳新江,黃昕龍
(福建江夏學院,福州 350105)
本文在pro/e中對液壓馬達中的關鍵零件馬達軸建立三維模型,將該模型導入ANSYSworkbench中,將某工況下的受力情況加載在軸上進行強度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此工況下,該軸的強度完全滿足使用條件。
馬達軸;網格劃分;有限元分析
液壓傳動是能量轉換裝置的一種傳動形式,以液體作為工作介質的能量傳遞。它運用動力裝置,將裝置中帶壓力能的液體通過輔助部分、控制部分等裝置后,由執行裝置進行能量再次轉變并對外做功,驅動負載并實現需要的直線或回轉運動。液壓馬達是一種以液體為傳輸介質,將液壓泵提供的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是液壓系統中的重要執行元件,其有結構緊湊、重量輕、體積小、轉動慣性小、傳遞效率高、輸出扭矩大、可以實現無極調速、輸出不受負載影響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船舶、工程機械、行走機械、液壓機具、航空及航天等領域。液壓馬達由定子、轉子、馬達軸、葉片、密封圈、螺栓等零件組成。馬達軸作為馬達中重要的零部件,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馬達的使用性能。
有限元分析是一種有效的數值分析方法,其本質是將連續的實體進行離散,使之成為有限數量和有限大小的單元體,這些構件由節點關聯并傳遞,將離散化的有限單元體替代原來的連續結構體來分析應力和變形。根據力學的解題方法,應用有限元方法逐個分析單元的力與位移關系,依據設定的邊界條件計算整體連續結構的力與位移關系,運用節點的傳遞解出各結點的位移,然后根據這些位移分析各個離散單元的應力與應變。在pro/e中建立馬達軸的三維模型,建模過程中,為了方便分析,對馬達軸的部分細節進行合理的簡化,如圖1,軸長1342mm,最大直徑210mm,最小直徑173mm,馬達軸的模型如圖1所示,軸采用45鋼,其屈服極限為355Mpa,抗拉強度為600Mpa,密度為7.85X10-6kg/mm3,彈性模量為206Gpa,泊松比為0.269。
1.1馬達軸網格劃分
ANSYSworkbench中,打開structure模塊,將pro/e中建立的馬達軸模型導入并進入mech模塊,對軸進行網格劃分。網格劃分作為有限元模型建立時的一個重要環節,其需要考慮的問題較多,需要的工作量較大,耗費的時間較多,網格劃分的結果對計算精度和計算量將產生直接影響,單元格長度、網格數量和網格疏密程度等網格參數決定網格劃分質量,網格體劃分中主要有六面體和四面體網格,六面體網格的計算精度會高于四面體網格,通過控制每個單元的此存來控制網格的數量,一般來講,網格數量越多,模型的計算結果會越準確,但是網格太密,數量太多,對計算設備的要求越高,計算時間長,成本會相應的增加,因此本模型采用六面體網格進行劃分,適當的控制網格大小,同時對鍵槽、軸肩、倒圓和倒角處適當處理,生成的馬達軸的網格模型如圖2所示。
1.2馬達軸載荷分布
轉子通過鍵帶動軸轉動,軸通過鍵將運動和力傳給執行運行機構,因此該軸的兩個鍵槽的側面受力,在軸的支撐部位有軸承的支撐,兩個裝軸的部位也受力,同時該軸受自身的重力作用。將上述分析的力,計算后在ANSYSworkbench中將力加載在模型對應的位置。本文對馬達軸做靜強度分析,因此,將模型固定即可,在求解器里面設置需要求解的參數,本文中研究的是馬達軸的靜強度,將應力和應變作為求解參數加入到求解器即可。
通過計算,馬達軸的結果如圖3、4所示,其中圖3為馬達軸應力分布云圖,圖4為馬達軸位移分布云圖,從圖3中可以看出,軸上應力最大值為27.5Mpa,應力較大的區域出現在鍵槽和軸的端面處,最小值為不到1Mpa,最大應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極限355Mpa,圖4可以看出,馬達軸的最大的變形量為0.09mm,最大變形較小,在可控范圍內。在此工況下,馬達軸的最大應力和應變都在允許的可控范圍內,且其最大應力遠小于材料的屈服極限,滿足馬達軸剛度設計要求。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機構的應力和變形,其優勢在于除了可以處理復雜邊界條件及多種工況外,還能處理不連續的邊界條件和載荷條件問題,可以解決很多機構內部包含不連續性的復雜難題,可以模塊化編程,能夠求得更接近實際情況的應力和位移分布,計算結果可以為工程實際應用提供重要的參考。本文通過在pro/e中建立實際的馬達軸三維模型,并將某一工況下的受力情況施加在模型上進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計算的結果表明,在此工況下,該軸強度完全滿足使用的需求,結果同時表明可以在此數據的基礎上對該軸進行優化設計。
[1]許賢良,韋文書.液壓缸及其設計[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01):3-8.
[2]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網格劃分的關鍵技巧[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9(02):185-186.
[3]夏貴兵.海水柱塞馬達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57—62.
[4]王志強,高殿榮,黃瑤.低速大扭矩水壓馬達柱塞副的結構優化及性能研究[J].煤炭學報,2013,38(s2):536—542.
[5]賈軍,王蓉.基于ANSYS的超大中空液壓伺服擺動馬達有限元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2009(03):30-34.
[6]徐川輝,王旭永,張文俊,苗中華.基于參數對比的凸輪轉子伺服馬達優化設計[J].中國機械工程,2015(09):2421-2426.
吳新江(1986-),男,湖北咸寧人,福建江夏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