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輝(安德里茨(中國)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高速造紙輥動平衡及動撓度的控制
譚國輝
(安德里茨(中國)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本文簡單分析了不平衡及動撓度的產生和危害,建立了不平衡種類的力學模型,給出平衡精度的概念,分析了不平衡量及動撓度的控制方法,并通過實例分析了造紙輥不平衡量及動撓度的具體控制及調整。
造紙機械;造紙輥;高速;動平衡;平衡精度;不平衡量;動撓度;控制
一個水車,如有不平衡量,停下來時,重心總是在下方,這是靜不平衡。在高速旋轉時,會產生很大的離心力,引起機器振動及變形,該變形稱為動撓度。振動和動撓度,會使機器性能低下,零部件過早損壞。造紙輥作為造紙機械的核心部件,其振動及動撓度的要求嚴格,否則會造成定量不穩、軸承磨損。
不平衡的產生,可能是設計方面的原因,如有非加工面;可能是材料缺陷,密度不均勻,厚度不一致;可能是生產和裝配誤差。
為滿足造紙輥在高轉速、高能量和高應力狀態下的工作要求,盡量使其重量最輕、尺寸最小和成本最低,首要是進行振動及動撓度的控制,控制不平衡量源頭。
根據力學模型可建立如下的力學公式:
主矢力:
主力矩
根據力系簡化結果的不同,可能存在四種不平衡狀態:靜不平衡,R0通過質心不為零,M0=0;準靜不平衡,R0不通過質心不為零,=0;M0=0偶不平衡,R0為零,M0不為零;動不平衡,R0不為零,M0不為零。
要想得到理論上絕對的動平衡,必須使主矢力與主力矩都為零,即旋轉軸z必須通過質心,而且是主慣軸之一。但幾乎很難實現,我們引入了平衡精度的概念。
對于2000m/min的造紙輥,選用精度為G1.0,而250m/min的,選用G2.5。
對于車速2000m/min的高速造紙輥,需要控制兩個指標——剩余不平衡量和動撓度,保證紙機正常運轉,無振動、定量穩定。
首先,要從源頭開始,控制不平衡量的產生,使它盡可能降低到最低,為后面動平衡校準打好基礎,否則不平衡量過大,無論如何也無法校正到符合要求。必須從原材料、設計、生產各個環節出發嚴格控制。然后,在專用的動平衡機上,進行精確的動平衡校正。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兩校正面法和三校正面法。
兩校正面法,即兩端面配重,主要用于低速輥子動平衡和高速輥子的預平衡。輥子速度低,局部不平衡引起的動撓度不大,用此法校正整體不平衡量即可。此法將不平衡量分解到兩端面上,得到等效力R1和R2,通過動平衡機測出其大小及相位,在相反相位上將其平衡。制造時,在兩端面靠近外圓的地方,預留幾個螺紋孔,根據不平衡量及相位,擰入配重塊,來調整動平衡。
三校正面法,即中心面和兩端面配重,主要用于高速輥子。輥子高速旋轉時,如果輥子的局部不平衡量集中在中部,會引起較大的動撓度,無法通過兩校正面法來降低,往往是整體動平衡合格而局部動撓度超標。此法將不平衡量向中心面分解,得到力R0和力偶M0,在中心面上校正R0,在兩端面上校正M0,從而控制不平衡量及動撓度。制造時,中心面上的配重,通過平衡環來實現,通過圓周均布的彈簧固定于中部,配重塊也是通過此彈簧壓緊在內表面上,來校正動平衡及動撓度。
所分析造紙輥的主要參數為:設計車速2000m/min(轉速772rpm),包膠后直徑815mm,輥芯外徑/內徑為803/754mm,軸承中心距6500mm,總重量4600kg,平衡精度G1.0,中心動撓度0.1mm。
在原材料上,為了保證鋼板密度均勻、厚度一致,選用質量可靠、有信譽的廠家。在生產上,輥殼焊接成型后,增加鏜內孔車外圓工藝,來保證殼體的厚度均勻。在設計上,必須校核臨界轉速,保證運行速度在85%臨界轉速之內,從而有效避開共振,計算如下:

首先,在專用的平衡機上,用兩校正面法將整體動平衡校正達標,使兩端面不平衡量不超88g。用光電傳感器測出中心動撓度及相位,一般動撓度都小于0.1mm,而無需進行三校正面校正。而對于個別情況,則需要繼續進行校正。
先根據實際情況,在中間預裝的平衡環,與動撓度相反的相位上試配重,同時,在兩端面,與平衡環配重相反的相位上,各配上1/2重配重塊,然后測試動平衡及動撓度,根據實測數據,按比例調整配重,如動撓度減少但偏少,那就增加重量,如動撓度出現在反方向,那就減少重量。如此反復,直到動平衡及動撓度達標。
通過校正,許用不平衡量小于88g和動撓度小于0.1mm,達到要求,其中動撓度曲線如下:
[1]機械手冊編輯委員會.機械設計手冊(新版)[S].第五卷.
[2]Mechanicalvibration—Balancequalityrequirementsforrotorsinaconstant(rigid)state—Part1:SpecificationandverificationofbalanceTolerancesISO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