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遵華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藥物的選擇及治療依從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自制問卷對其藥物的選擇及治療依從性進行調查,分析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主要因素。結果 患者服藥次數越多,患者依從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患者依從性越好;醫保支付醫藥費的依從率顯著高于自費,社會支持良好的患者依從性顯著優于社會支持差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服藥次數、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治療中的經濟問題及社會支持是影響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要針對上述因素采取對策以提高患者依從性。
【關鍵詞】老年患者;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具有病程長、不易根治的特點,大部分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因此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措施即藥物治療[1]。本研究以3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藥物的選擇及治療依從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3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男15例,女15例,年齡57~88歲,平均年齡(67.9±6.5)歲;病程6個月~25年,平均(18.6±3.4)年;所有患者收縮壓均≥160 mmHg,舒張壓≥95 mmHg;均在服用降壓藥物;所有患者排除其它嚴重合并癥及精神類疾病。
1.2 方法
針對所有患者發放自制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醫藥費支付方法、服藥次數及種類、藥物治療的一般效果等;由專業醫師擔任調查員,患者當面填寫調查問卷,無法自主完成問卷者,由患者口述,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代為填寫完成;采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血壓,每位患者測量3次,取平均值為實際血壓值。
采用Morisky依從性量表調本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共包括四個問題:(1)是否有忘記吃藥現象;(2)是否會不注意吃藥;(3)自覺癥狀改善后是否擅自停藥;(4)自覺癥狀加重后是否擅自停藥。患者需針對上述問題回答“是”或“否”,“否”表示依從性良好,“是”則表示需提高依從性。如患者回答上述4個問題中有一個及以上答案為“是”,則判定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差。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x2檢驗計數資料,t檢驗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由本研究可知,服藥次數、患者的文化程度、支付醫藥費的方法及社會支持是影響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服藥次數越多,患者良好依從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患者依從性越好;醫保支付醫藥費的良好依從率顯著高于自費[2],社會支持良好的患者依從性顯著優于社會支持差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此病遷延難愈,是引發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由于該病需長期服藥,因此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會對血壓控制及療效產生直接影響[3]。由本研究可知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服藥次數、患者文化程度、支付醫藥費的方法及社會支持等幾個方面,因此要針對這些影響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具體如下:(1)根據患者的經濟水平制定降壓治療方案,將副作用小、成本低、長效的控釋片劑作為首選藥物;(2)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使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了解更多,從而認識到遵醫囑服藥的重要作用,促進患者認識、態度的變化,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識;由于老年患者認知能力差、記憶力差,因此在反復向其本人進行講述,并做好患者家屬的指導工作,采用書面指導、門診宣傳、定期隨訪等,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3)很多老年患者會合并幾種疾病,用藥時要視病情的輕、重、緩、急先后論治,盡量提高用藥方案的合理性,以避免同時給予患者過多藥物;(4)做好家屬的指導工作,要求其多觀察患者的生理狀況及心理狀況,患者患病后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情緒,暗示感受性增高,而自身的行為控制能力則有所下降,因此更加需要家屬的陪伴及關心,以改善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督促家屬主動[4-5]關心患者的情況,并監督其用藥,以提高患者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宋新杰,王伊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及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6(12):447.
[2] 沈錫悅,孫 靜,馬守兵.影響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新醫學,2013,12(5):474.
[3] 劉 濤.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12,2(2):23.
[4] 鄒 紅,萬小紅,郭艷芳,劉 錚.深圳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59-61.
[5] 盛海平,詹先林,鮑 勇.梅隴鎮社區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研究[J].上海醫藥,2014,35(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