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勇 高新選 李偉等
【摘要】目的 探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及超聲診斷,提高本病的超聲診斷水平。方法 采集我院3年來經臨床證實的16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臨床及超聲圖像特點。結果 本組16例,胸部持續撕裂樣疼痛7例,胸背部針刺狀疼痛5例,胸背部悶脹3例,腹部絞痛1例。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14例,診斷正確率87.5%,漏診2例,漏診率12.5%。結論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超聲學表現具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臨床表現;超聲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B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AD)是循環血液進入主動脈壁內并分離其中層所形成的夾層血腫,是一種具有致命危險的主動脈疾病[1],在臨床上發病比較少見[2],最常發生于中老年人群。AD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病情進展迅猛,發病后如果未經治療48 h內病死率高達50%[3],臨床表現急驟且多樣性,常表現為胸背部持續撕裂樣、針刺狀疼痛及悶脹感,或腹部持續絞痛?,F對我院近3年收治的16例AD患者臨床表現及超聲圖特征總結歸納,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7月收治的16例AD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5.2歲。本組臨床表現為胸部持續撕裂樣疼痛7例,
胸背部針刺狀疼痛5例,胸背部悶脹3例,腹部絞
痛1例。
1.2 方法
采用IE~33超聲診斷儀。檢查前患者空腹4~6 h,檢查前口服200~500 mL清水充盈胃部,探頭頻率3.0~5.0 MHz,檢查時平臥位或左側臥位,對胸骨旁、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至腹部進行全面掃查,測量升降主動脈內徑寬度和心功能,觀察主動脈內分離的起始部和范圍,觀察主動脈血管內膜有無破損及撕脫[4],鑒別真、假腔。
2 結 果
本組16例均經手術證實,經超聲診斷為AD的病人14例,診斷符合率87.5%。根據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6例,Ⅱ型4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本組超聲診斷的14例病人,檢出破口14例,病變累及主動脈分支9例,其中累及無名動脈4例,右鎖骨下動脈1例,腹腔干動脈2例,右腎動脈2例。漏診2例,漏診率12.5%。漏診2例病例中,1例為Ⅲ型主動脈夾層誤診為急性膽囊炎,1例誤診為升主動脈腫瘤。
3 討 論
3.1 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引起猝死的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是其最主要的發病原因[5],正常成人的主動脈壁可耐受巨大的壓力,但當主動脈壁有病變或缺陷時,使內膜與中層之間的附著力降低,長期高血壓可使血管處于痙攣受壓的狀態,加重血流對管腔內壁的沖擊,造成平滑肌缺血、壞死、彈性斷裂或內膜破裂,使夾層血腫形成。某些結締組織遺傳缺陷性疾病、主動脈外傷或炎癥等均可引起夾層動脈瘤的發生,臨床表現為胸背部持續撕裂樣、針刺狀疼痛及悶脹感,或腹部持續絞痛。對于臨床醫生,本病的診斷主要通過動脈血管造影及DSA,DSA一度被認為是診斷本病的黃金標準。不過由于DSA無法顯影血管壁,亦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其相關病因如下:1.高血壓:正常動脈血管壁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但當血壓升高時,主動脈中層的平滑肌發生缺血性壞死、纖維化或內膜破裂,進而形成主動脈夾層血腫。2.結締組織遺傳缺陷性疾?。厚R方綜合征、主動脈縮窄、埃一當綜合征、主動脈瓣二葉畸形及二尖瓣脫垂等患者,因有主動脈壁結締組織遺傳性缺陷,使動脈中層的膠原組織和纖維組織發生變性,引起囊性壞死,當病變的內膜缺乏支撐時,可導致動脈內膜的破裂及夾層血腫的形成。3.動脈粥樣硬化: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硬化的斑塊容易從內膜破損處進入形成夾層血腫。4.其他:如外傷、炎癥、介入等創傷性操作時,可導致夾層動脈瘤的形成。
3.2 超聲表現
AD的超聲表現為患者升主動脈增寬明顯,主動脈長軸和主動脈短軸切面見主動脈內膜撕裂呈膜狀回聲,伴漂浮感和波動感,與主動脈結構不呈平行結構。撕裂的內膜將主動脈腔分為真腔、假腔[6]。真腔內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血流速度很快,而且色彩鮮艷,而假腔內血流速度慢、色彩暗淡,或出現血流逆向信號及無血流信號征象,內膜破裂的入口處收縮期血流由真腔流至假腔,在出口處血流由假腔流回真腔。主動脈全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可通過不同聲窗分段進行。如通過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可顯示主動脈弓及部分升主動脈及左心房旁的胸主動脈,通過劍突下切面可顯示胸主動脈及腹主動脈近端,通過心尖部常規掃描可查左心后方胸主動脈,但由于探頭探查深度的限制,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遠端腹主動脈下的顯示不如CTA直觀。超聲檢查還可以明確AD分型,本組超聲診斷的14例病人,Ⅰ型6例,Ⅱ型4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對于AD的分型,如能明確診斷可有助于臨床醫師確定不同的手術方案,這需引起超聲及臨床醫師的重視。
綜上,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具有典型的臨床及超聲圖表現。超聲檢查無輻射、費用低,可作為本病的急診篩查的首選檢查,同時注意與一些其他臨床表現相似疾病的鑒別,如膽囊結石等,可有效減少臨床醫生的誤診率。對于超聲診斷的AD,可進一步行CTA檢查,以更加精確的顯示夾層破口及范圍,更好的為廣大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黃小洪,黃秀碧,陳建東.主動脈夾層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4):607-608.
[2] 喬 平,紀甜甜.主動脈夾層的臨床與超聲表現[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151-152.
[3] 王洪斌,楊辰垣.主動脈夾層治療進展[J].中華胸心外科雜志,2002,18(2):111-112.
[4] 唐 立,李 華,高海燕.超聲心動圖在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2,29:182-184.
[5] 陳賽君.主動脈夾層的超聲診斷價值[J].血腦血管疾病防治,2012,12(1):29-30.
[6] 許偉瑩,呂夕明,王 亮,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主動脈夾層的臨床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8):72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