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紅 金萌 韓嬌 曹雙 張月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行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方法 對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6例進行細致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從而得出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作用。結果 10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出院。6個月后隨訪,有64例患者恢復良好,生活基本自理;29例患者出現肢體偏癱,生活部分自理;9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另有4例高齡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結論 良好的臨床護理,可以幫助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圍手術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促進患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高血壓并發癥諸多,其中高血壓腦出血是最嚴重的一種,該病以其病情復雜、發展快等特點,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命。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巨大痛苦。臨床上除了運用藥物治療以外,臨床多運用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該病[1]。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操作簡單、術后創傷小、不受患者年齡和重要器官功能等條件的限制,更易被患者家屬接受。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療效。本研究中,對我院收治的行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6例進行精心、細致的全面護理干預,患者恢復良好,療效顯著,現將臨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6例,男61例,
女45例,年齡32~87歲,病程1~30年,出血量30~110 mL。患者出現頭痛68例,呼吸不規則39例,嘔吐47例。根據意識區分,意識清醒21例,昏迷73例,其他情況12例。
1.2 治療方法
根據CT檢查結果進行定位,確定穿刺點。剃頭備皮,常規消毒鋪墊巾。全麻后在定位處經顱鉆孔,將顱內穿刺針深入血腫中[2],盡量將淤血及血塊抽吸干凈,后用生理鹽水沖洗,確定無出血后,自穿刺針柄連接引流袋,固定,術畢。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處于恐懼與焦慮中,尤其對于開顱手術,存在多方面的擔憂。對于清醒的患者,醫生護士要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手術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顧慮,增強信心,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對于昏迷的患者要做好患者家屬工作,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使手術順利進行。
手術準備及時給予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路及留置導尿,密切監測患者生命征、意識、瞳孔等病情變化,隨時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患者劇烈咳嗽引起顱內壓增高。如出現顱內壓持續增高或腦疝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同時靜脈滴注20%甘露醇,遵醫囑使用降壓藥物,以保證良好的預后。
1.3.2 術后護理
1.3.2.1 病情觀察
①意識觀察: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對患者的意識情況進行判定并和手術前做對比。如患者意識狀態惡化、昏迷加深或出現躁動時,應及時告知醫生,查找原因,謹防繼發性出血或腦疝的發生。
②血壓變化:術后持續監測血壓,血壓應控制在160/100 mmHg左右。血壓過高易引起再出血,可使用加壓藥物平穩降壓,降壓的速度不宜過快或過大。
③瞳孔變化:密切觀察患者瞳孔的變化,當患者出現一側瞳孔忽大忽小或縮小后又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逐漸消失時表明病情持續加重,很有可能出現再次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
④發熱護理:患者發熱多為中樞性高熱,可拖延病情。應采取物理降溫,可在頭部置冰袋,使腦溫控制在29℃ 左右,以防止或減輕腦水腫。當體溫超過38℃要進行有效的物理降溫,使體溫維持在正常水平,并遵醫囑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⑤心率變化:術后進行心電監護可及早發現腦-心綜合征。
⑥呼吸變化:為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應定時給予患者翻身、叩背等協助排痰。必要時予以吸痰,吸痰動作應輕柔,避免引起患者劇烈咳嗽而導致血壓驟然上升。行氣管切開術者行氣管切開常規護理。
1.3.2.2 保持安靜環境
安置病人在單人房病房,保持病房安靜,避免聲、光等外界刺激。對于清醒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血壓大幅度再次引起出血[3];對于昏迷病人,保持皮膚清潔,按時翻身、叩背并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
1.3.2.3 控制腦水腫
為促進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促進水腫消退,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將床頭抬高15~30°平臥,昏迷患者頭偏向一側平臥位。對于躁動患者為防止引流管脫落,應加床檔并適當約束其雙手。
1.3.2.4 引流管護理
引流管護理對于患者能否盡快康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應保證術后患者的各種引流管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打折、脫落或阻塞。引流袋應固定于穿刺部位以下20~30 cm的床頭位置,引流袋更換1次/d,并保持紗布干燥清潔。仔細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如引流液顏色突然變紅,引流量增加,患者出現煩躁、雙側瞳孔不等大等現象,應考慮再出血的可能,并立即報告醫生。
1.3.2.5 飲食護理
術后6 h禁食水,靜脈供給營養。術后2~3天內,對昏迷患者給予鼻飼,食物不宜過冷或過熱,速度不宜過快,鼻飼量不超過200 ml/次,除此之外,每日還應從靜脈輸入一定量的脂肪乳、復方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清醒者可給予高熱、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食物,如無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可由半流食逐漸向普食過渡。
1.3.2.6 保持大小便通暢
長期臥床,易致便秘,如患者排便過于用力易導致血壓升高,誘發再次出血。故應鼓勵患者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等保持大便通暢。對于膀胱充盈和尿失禁患者,為防止尿潴留引起血壓上升[4],必須留置導尿。注意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用碘伏清潔尿道口,尿袋位置始終低于恥骨聯合處,定期更換尿管及尿袋,以防止逆行性感染。
1.3.2.7 保持呼吸道通暢
對于昏迷患者應將頭部偏向一側,避免舌后墜窒息的發生,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清醒患者翻身叩背至少4次/d,及時吸出呼吸道內的痰液或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預防肺內感染。以霧化吸入的方式,保持呼吸道濕潤,稀釋痰液促使痰液排出。口腔護理,2次/d,以保持患者口腔清潔。
1.3.2.8 心理護理
為防止患者術后出現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個人心理狀態,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如多與患者溝通,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等,并及時與家屬溝通,共同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如果患者出現出血癥狀,應立即穩定患者情緒,消除出血帶來的恐懼與緊張心理,并積極引導患者及其家屬配合醫護工作。
2 結 果
研究中106例患者術后1~3天內病情均好轉,一周內復查無異常,相繼拔針。術后6個月隨訪中,有64例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9例患者出現肢體偏癱,生活不完全自理;9例患者不能自理;另有4例高齡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
3 討 論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當前高血壓發病率仍在上升,而且日益年輕化。高血壓腦出血,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的療效顯著,已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的認可[5],這也與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有著密切的關系,高血壓腦出血圍手術期的護理至關重要,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本研究回顧分析10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情況,發現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病殘率、提高救治率,對促進患者康復、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 健.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處理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0):4773-4774.
[2] 張月嬌.138例高血壓腦出血實施微創顱內血腫穿刺術治療的護理[J].黑龍江醫學,2013,(8).751-752.
[3] 倪 紅.高血壓腦出血早期手術治療護理觀察[J].中外醫療,2012,(28).142-143.
[4] 李樹國.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60例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2,(28).148-148.
[5] 李 文,邊育紅.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研究進展[J].慢性病學雜志,2013,(7):54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