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霞 施小琴 馬君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對100例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進行調查,并將符合診斷標準的31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干預組在進行常規口服抗焦慮抑郁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干預,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1.焦慮抑郁癥是冠心病患者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發生率為31%%。2.經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干預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癥,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其抑郁癥的發生,改善患者冠心病相關癥狀,提高冠心病PCI術后療效。因此,心理護理干預在冠心病PCI術后日常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冠心病PCI術后;焦慮抑郁癥;心理干預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冠心病PCI手術,本質上是一種動脈介入治療手術,通過對冠狀動脈進行介入性的治療,可以有效舒塞狹窄或者閉塞的冠狀動脈。用這種手術可以防止手術出現的對患者身體更大的損害,讓患者心肌的功能得到恢復和完善。以其療效快、時間短、低風險等優點成為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醫學在邁入本世紀后,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現代醫學治療模式,已經改變了傳統的生物醫療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科學的生-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新的醫療模式。其中現代醫學尤為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在醫療中的重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PCI術后伴焦慮、抑郁癥狀發生率相當高,尤其會影響冠心病預后[1]。
冠心病伴發焦慮抑郁癥的概率國內外報道不一,多數集中在40%,作者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發現目前有學者認為焦慮抑郁癥是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存在,并冠心病患者被認為是焦慮抑郁癥的易患人群。因此,本文主要圍繞接受PCI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在手術后的心理狀態的變化進行探究。并驗證心理護理是否對冠心病PCI術后伴焦慮抑郁癥患者起著明顯的醫療護理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從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科行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進行隨機問卷調研。共選取案例100例,排出了本身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而后選取有效案例31例,其中對照案例組15例,干預案例組1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只是接受常規性的內科診療,而干預組16例患者除了接受常規治療外,還對其進行心理護理。
1.2 方法
1.2.1 定量與定性分析方法
將PCI術后合并焦慮抑郁患者按《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關于焦慮抑郁癥的診斷標準診斷進行初步的診斷。并按HAMD評分,20~35分者為(輕、中度抑郁),35分以上者(嚴重抑郁)。第一次的評定在患者住院三天內完成,具體有經過專門培訓的護理人員負責。通過一個月的仔細觀看與評估,收集案例患者的各種真實的實驗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仔細的分析,形成定量的報告,最終產生定性結論,
1.2.2 心理護理干預方法
首先,通過制定嚴格的心理護理計劃,從患者入院的那一刻起,就安排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按HAMD評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在具體的護理中,不斷考察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相關心理干預策略。其次,建立社會家庭心理護理模式,即鼓勵患者的家人、親朋好友,甚至其他相關人員對其進行心理溝通,通過探視、鼓勵和陪護等方式,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再次,讓患者自己主動積極地面對疾病,了解疾病的產生機理,護理人員要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給他們及時的認可和鼓勵。再次,通過各種心理暗示療法,如播放舒緩的音樂讓患者心態放松,趨于平和。最后,建立冠心病人之家,讓同樣患這種病的人員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治療經驗和心得,這樣在相互理解和扶持下,可以進一步樹立他們戰勝病魔的勇氣。
1.3 統計學分析
在實驗過程中,為了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可以采用醫療專用分析軟件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定量分析工作。如果非正態的醫療計量信息數據采用秩和檢驗,那么正太分布的計量數據信息可以用t進行兩個不同實驗組織之間的檢驗和對比。常規觀點認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抑郁癥在冠心病患者群體中發病率分析
共選取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60歲。其中31%(31例)發生焦慮抑郁癥,男12例,女19例。見表1。
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出,有心理護理和沒有心理護理的差別,其中干預組在接受心理護理后,其HAMD評分比對照組要更加積極合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作為一種較常見的心身性疾病,身體和心理因素均可導致患病,所以冠心病患者經常伴有心理疾病。本研究所觀察的PCI冠心病手術病例,都是慢性病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身體狀況下降明顯,以及對PCI手術認識不足,易在圍手術期產生的恐懼、不安心理。冠心病臨床表現如下:如身體表現為氣短、胸悶、胸痛等,心理表現為抑郁、焦慮等。這些身心因素會帶來交感神經的過敏,茶酚胺的釋放增加,最終造成心血管的阻力增強,形成鈉水潴留。這樣導致心臟負荷量增加,進一步加劇上述臨床表現行為,產生惡性循環。研究數據證明,冠心病容易導致抑郁、焦慮等心理并發癥狀,形成對患者心臟和心理的兩重傷害[2]。
焦慮抑郁癥,醫學上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癥,這一癥狀又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類型。前者表現為漸進性焦慮癥狀,病癥初期并不是很明顯,但是到后期就逐漸顯現;后者為偶發性焦慮癥狀,一般沒有明顯的征兆。但是不管是急性還是慢性焦慮憂郁癥,都表現為類似的臨床癥狀,如頭暈、心悸、胸悶、呼吸短期急促、尿頻、尿急、坐立不安等。造成冠心病多伴生焦慮抑郁癥的原因,患者的住院環境、治療時間、個人身體素質、性格、護理等主客觀因素都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臨床表現為焦慮和緊張不安但無明確影響的對象和具體內容,經常會感到煩躁不安,并伴有植物神經紊亂癥狀如心慌、 胸悶、 頭暈、 呼吸急促、 面色潮紅以及失眠和運動性不安。冠心病伴發焦慮抑郁癥的患者往往具有自己催趕自己的A型人格傾向,焦慮抑郁癥的發生往往在疾病應激之后。同冗長的現實壓力、患者對壓力始終缺乏合理的應付方式、又對疾病毫無自知有關。冠心病伴發焦慮抑郁癥的概率國內外報道不一,多數集中在 40%[3-4],本研究冠心病伴焦慮抑郁癥發病率偏低,可能與臨床樣本誤差導致。
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方式,需要護理人員樹立整體護理理念,要安排專業的護理認識,如有經驗的護士等具體負責冠心病患者的身心護理工作。而且要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患程度,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手段。同時,護士等護理人員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溝通素質,能夠通過積極的心理交流,與患者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護士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要學會傾聽患者的心聲,舒緩患者的心理壓力,向患者傳輸積極的病理知識,讓他們知道最新最先進的治療方法,進而樹立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這些護理工作給護士等護理人員帶來更高的標準要求。護理人員首先自己本身就要具備積極的心態,并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傳遞給患者,讓患者能夠信賴護理人員,主動積極地接受治療和護理。但是護士等護理人員畢竟精力、時間有限,此時又需要與患者的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讓他們參與進對患者的護理之中。家庭人員的陪護,有時會帶來更好地身體和心理護理作用。同時在患者之間,也要經常開展各種患者之間的交流活動,互相接收抵抗病魔的經驗。這樣就會形成護士與患者、家屬與患者、患者與患者之間更廣領域的護理,提升整體的護理效率。同時召集患者及家屬開展相關病癥的健康講座,這樣也會幫助接收冠心病PCI手術的患者能夠盡早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緒,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及早康復起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會產生較強的心理應激反應:焦慮、抑郁障礙,對冠心病PCI術后伴焦慮抑郁癥患者經心理護理干預,消除患者的抑郁、焦慮懼等負性情緒,對延緩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疾病的發展,提高生存質量,改變心肌缺血、減少再狹窄及死亡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振香,鄭 蔚.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1(2)139-140.
[2] 葉廣寧,魯 桓,鄭其岳,等.黛力新與帕羅斯丁治療冠心病抑郁并發癥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4):42-43.
[3] Hol t-Lunstad J,Birmingham W,Jones BQ.Is there somethingunique about marr-iage The relative impact of marital status,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ental health [J].Ann Behav Med,2006,35(1):45-51.
[4] Chaput JP,Arguin H,Gagnon C.Increase in depression symptoms with weight loss association with glucose homeostasisand thyroid function [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07,33(1):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