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香
【摘要】伴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的社會,老年常見病及多發病的比例也在逐漸的增長。高血壓是最常見的老年病之一。高血壓的并發癥以心腦血管病最為常見,致殘及死亡率也有很高的比例,所以,高血壓的治療及護理應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高血壓;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見于老年人,現今社會的壓力,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使高血壓的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但還是以老年人居多。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率大約占40%[1]。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會出現中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以及并發心、腦、腎等其它靶器官的損害。有一些患者可能因此會致殘甚至死亡[2]。所以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及護理十分重要。
1 心理護理
1.1 情緒的波動對高血壓的患者病情變化有著顯著地影響。情緒激動會使血壓突然升高,血壓的突然變化會導致腦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對于高血壓的患者來說,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樂觀,平和的心態。
1.2 首先,醫護人員要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與患者溝通時,態度和藹,語氣柔和,總之,讓患者容易接受,感到醫護人員似親人,能穩定情緒與其溝通,利于了解病情,利與護理及治療。
1.3 高血壓的誘因有很多種,患者過飽、便秘、情緒緊張、過于激動、大喜大悲、過怒、過勞、失眠、焦慮等等一些情緒的變化都會使體內釋放的兒茶酚胺的量增加,使血壓急劇上升,心跳加速。保持患者情緒穩定,消除顧慮,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醫患關系保持融洽,讓患者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疾病,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配合醫生治療疾病,充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醫院要有一個良好的醫療護理環境,以利于患者休養。患者要樹立起一顆熱愛生活的良好態度,配合醫生爭取做到早日康復。
1.5 指導患者使用放松技術 如:緩慢呼吸、音樂治療等。綜上所述,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護士必須了解高血壓新的診斷標準及降壓目標,并教會患者及家屬掌握患者的血壓測量方法,以及臨床正常血壓值,學會自我觀察和護理。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加強心理護理,從而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2 飲食護理
2.1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粗纖維食物,像芹菜,西紅柿,木耳大白菜等。少食肥甘厚味。
2.2 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原則。飲食勿過飽,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適當補充維生素及鈣。忌煙酒。
2.3 患者如果過于肥胖,不利于健康,應適當控制飲食,或多參加運動,以利于減輕體重,減輕心臟的負擔。
2.4 要保持大便的通暢,高血壓的患者如果大便過于用力會導致血壓的突然升高,引起意外的發生。
3 適當的運動
3.1 適當的運動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有利于疾病的恢復的。但一定要有原則,運動不能過于激烈,要舒緩。避免長時間靜坐。需要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及體育鍛練。
3.2 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慢跑,傳統氣功,太極拳,八段錦,騎車等。但一定是血壓相對穩定時,如患者血壓波動較大時,應適當休息,必要時需要臥床休息,等到病情平穩后適當參加運動。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在高血壓患者運動時,最好有人陪從或結伴運動,以免運動過程中暈倒或意外的發生,做到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救治,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4 藥物治療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4.1 根據血壓情況逐步的調節藥量,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適當增加藥量,年齡較大者更應注意藥量的調節,并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藥物的作用以及不良反應。
4.2 高血壓的用藥時間應注意,并根據血壓的變化調節。血壓平穩后,維持一個理想的血壓和藥量。高血壓患者的用藥要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藥量,不要以為血壓平穩就可以擅自停藥,平穩的血壓是靠藥物來維持的。藥量的調節一定要遵從醫囑,醫生一定要耐心解釋藥物的維持量,不是隨意可以停用的,防止血壓的突然變化引起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4.3 在服用高血壓藥物之后,不要站立過久,用藥后站立會使腿部血管擴張,導致頭部供血不足,發生暈厥。在服用降壓藥物期間,起床站立等動作不宜過猛過快,以免因此產生頭暈甚至暈厥的發生。
5 保證充分的睡眠
5.1 早睡早起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功能,也可以不同程度的調劑血壓。睡眠質量的保證,對高血壓患者十分重要,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證患者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感覺身體輕松,無疲勞感。
5.2 早上起床時,醒后不要立即起床,要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頸椎等部位,然后緩慢起床,以免突然的體位變化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6 健康指導
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以文化程度的不同,方法要有區別。教會患者改善他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學會自我保健,做到起居有度,學會自我管理,護理上有一定的技巧,讓患者及患者家屬學會自我監測血壓變化,根據血壓變化情況,掌握用藥的劑量,不要擅自停藥,如發現病情變化應隨時就診。已盡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對相應的靶器官的損害。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使其生活態度樂觀,心態及情緒穩定,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預防過激的反應,保持平穩的血壓。
7 結 語
臨床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病兩大類。世界衛生組織界定高血壓的標準是收縮壓為140 mmHg,舒張壓為90 mmHg。高血壓在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心臟,腦血管疾病以及累積腎臟、眼底病變等。有效的控制血壓,合理應用藥物,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達到良好的護理目的。
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臨床護理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求護理人員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更多的關于高血壓的知識,以應用與臨床,更好的去幫助患者,改善他們的生活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痛苦,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原發病,更好的有效的控制血壓。護理人員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高血壓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也與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有關[3]。有效的控制情緒,適當的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從治療轉向預防,減少發病率,提高護理水平和保健意識,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飲食習慣,膳食結構合理,有效的加強心理護理,提高人們的健康知識和保健意識,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宋新杰,王伊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及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6:447-450.
[2] 沈錫悅,孫 靜,馬守兵.影響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新醫學,2008,12(5):474.
[3] 劉 濤.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13,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