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玉 宋麗華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問題及相關改進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并分析誘發心血管內科疾病護理安全問題的相關因素。結果 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有護理人員因素、護理記錄書寫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結論 通過加強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學習,提高護理技能與水平,進一步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格式與方法,以及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率。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問題;不安全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心血管內科是當前臨床領域中風險較高的一門科室,由于該科室疾病種類繁多,且大多發病急促、病情變化快,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因而進一步會影響到心血管內科的護理服務工作。為此,如何有效改善心腦血管內科護理服務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我院對收治的8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誘發護理安全問題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6例,女34例,年齡37~78歲,
平均年齡(54.2±4.7)歲;疾病類型:高血壓性冠心病42例,心肌梗死26例,風濕性心臟病12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總結并分析誘發心血管內科疾病護理安全問題的相關因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2 結 果
通過采取問卷調查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服務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影響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護理工作人員的因素
由于部分護理人員在護理方面的經驗缺乏,并且法制意識、服務意識與安全意識不強,難以達到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工作質量的期望。有些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方面存在問題,未能有效開展健康宣傳與教育,從而導致一系列醫患糾紛問題。除此之外,由于心血管內科護理任務十分繁重,導致護理人員精神高度緊張、身心疲憊,久而久之對工作產生厭煩情緒,并且容易將厭煩情緒帶到工作中,最終導致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1]。
2.2 護理記錄與書寫因素
很多護理人員雖然意識到護理記錄的重要性,但依然有一些護理人員沒有依據相關要求進行護理內容記錄,有時并沒有嚴格觀察病情、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采取科學處理對策后就盲目填寫護理記錄,從而導致護理記錄內容不盡詳實,甚至會出現記錄錯誤、數據偏差等問題,這就造成護理信息的失真[2]。一旦出現任何意外,護理記錄就會成為醫患矛盾的導火索,從而產生一系列醫療糾紛。
2.3 患者自身的因素
任何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都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一些患者對醫囑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引發一系列護理安全問題。例如,有的患者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從而忽視了后期疾病造成的危害,時常會出現未經醫護人員允許擅自離開病房的行為。而當患者處于醫院外的嘈雜環境中,就很容易使疾病發作,從而威脅到自身的健康與安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患者及家屬缺乏足夠的疾病知識,并且對醫院治療結果期望過高。這時如果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一些家屬就會將責任推卸給醫護人員,從而誘發嚴重的護理安全問題。
3 討 論
針對上述的護理安全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護理干預對策。
3.1 進一步加強護理人員對法律法規的學習
作為一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應當深入學習與臨床護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這樣在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就能夠通過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且還能進一步約束自身的護理行為。此外,責任護士或護士長還應當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對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護理方面的不足,從而采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避免護理安全問題的再次出現。每位護理人員都應當意識到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為重點開展各項工作。
3.2 全面提高護理工作人員專業技能與水平
當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與綜合素質,因而心血管內科可以開展相關培訓活動或知識講座,依據護理工作的現狀有針對性的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能。同時,還應當向新的護理人員傳授現代化的護理經驗與理論知識,從而大大提升其護理知識儲備。
3.3 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內容,加強護理文件的管理
護理記錄文書是體現臨床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的重要憑證,也能夠反映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的具體狀況,更是一種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所以,醫院應當對護理文書的書寫作出嚴格的規定與要求,進一步強化護理記錄內容的及時性、準確性及客觀性[3],禁止出現涂改、錯記、漏記等主觀臆斷現象,護理人員在書寫時如果發現存在任何問題,應當及時上報給護士長處理。
3.4 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在當前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臨床護理人員應當注意交談時的技巧,在交流過程中應當保持誠懇親和的態度,向一些態度過激的患者及家屬耐心解釋治療的好處及護理的優勢,同時詳細介紹診治的方法與藥物使用的具體要求[4]。在護理操作之前應取得患者的同意,操作時動作盡量輕柔,并通過親切詢問病情傳達出對患者的關愛之情。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學習,提高護理技能與水平,進一步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格式與方法,以及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減少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張 靜.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1:321-322.
[2] 梁秀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外醫療,2012,31:182-183.
[3] 陳小茹.心血管內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討[J].中外醫療,2014,08:150-151.
[4] 林智歡.解析心血管內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