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瑩

【摘要】目的 討論對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并發應激性潰瘍的患者實行護理干預的療效與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心肌梗塞并發應激性潰瘍患者100例。隨機分為A、B兩組。分別行常規護理及綜合完善的全面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不同程度護理后護理滿意程度及恢復情況。根據患者護理實際情況研究預防應激性潰瘍的方法以降低疾病發生概率。結果 B組患者經完善護理干預并采取預防措施后護理滿意度及治療恢復時間等指標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心肌梗塞并發應激性潰瘍患者立即進行搶救并止血后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既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更能夠顯著提高疾病治療效率,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降低應激性潰瘍復發概率。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肌梗塞;應激性潰瘍;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應激性潰瘍主要是指休克、創傷及手術后發生的急性胃炎,多以出血為主要癥狀,屬于急性胃黏膜病變[1]。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機體處于應激狀態且常合并低血壓、泵衰竭等,應激性潰瘍發生率較高。另外,目前臨床應用抗凝、抗血小板類藥物盡管能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并提高遠期存活率。但對胃腸道副作用較大,易引發消化道潰瘍而影響療效。因此,在治療基礎上聯合完善綜合的護理干預既能夠加強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更能夠改善其心理、機體狀態,有效降低應激性潰瘍發生率。本實驗為研究對老年心肌梗塞合并應激性潰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促進疾病恢復的臨床療效與意義,特選取10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試驗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4年7月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心肌梗塞合并應激性潰瘍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2001年《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患者治療前均無消化道潰瘍病史及胃炎病史。隨機分為A、B兩組。A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3.3±12.2)歲。B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52~74歲,平均年齡(63.3±11.3)歲。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觀察生命體征,飲食指導及知識宣傳等。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進行完善的護理干預并配合預防措施。包括(1)對患者既往病史進行詳細詢問的同時為患者講解心肌梗塞及應激性潰瘍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對身體恢復的影響,使其意識到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主動提高治療依從性。(2)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告知患者每種藥物每次服用的劑量、使用時間及注意事項等。由于抗凝及血小板藥物的服用均對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產生影響,須告知患者在飯后用藥,避免空腹用藥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或由于食物在胃內停留過久導致胃黏膜受損[2]。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可適當增加保護胃黏膜藥物以降低消化性潰瘍發生率。(3)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嚴密觀察。一旦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應及時觀察嘔吐物顏色及量并對患者進行血液常規檢查。盡早發現病情變化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4)對應激性潰瘍患者應幫助其床頭抬高30°左右并將頭部偏向一側,確保其呼吸道通暢并幫助其將嘔吐物進行清除[3]。應用止血藥物,如有必要可對其進行輸血并維持充足循環血量,避免由于失血過多造成休克。(5)患者一旦出現應激性潰瘍應禁食,避免食物進入消化道導致胃黏膜刺激加重造成出血更多。止血后24 h可適當使用堿性食物中和胃酸并促進胃黏膜收縮。對病情較嚴重患者可采取禁食不禁藥的做法;出血量較多患者使用冰凍生理鹽水150 mL與去甲腎上腺素8 mg相容后從胃管中注入;4~6次/d 并觀察出血情況是否改善。(6)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患者既要忍受疾病給身體帶來的痛苦,還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患者內心存在的疑問及困惑進行解答并幫助其解決合理的要求能使患者正確全面的了解疾病并提高治療依從性。囑患者家屬多對其進行關懷與鼓勵,幫助其樹立面對疾病的勇氣與信心。(7)注意保持患者飲食清淡且熱量營養均衡。多食瓜果蔬菜等營養豐富類食品,戒除各類不良飲食習慣并督促患者自覺調整生物鐘,保持每日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時間。
1.2 療效觀察
比較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恢復時間及護理滿意程度。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SET和MACC1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差異比較采用x2檢驗,兩者的相關性分想要的采用Spearman相關性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 果
2.1 兩不同程度護理后滿意度比較
B組患者經完善護理干預并采取預防措施后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后患者平均治療時間
完善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治療及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 論
由于心肌梗塞患者多以老年人為主,一旦發生消化性潰瘍可能引發出血量較多且疼痛明顯,再加上疾病發生可能導致患者死亡風險增加,因此更易引發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患者正常治療及恢復造成嚴重影響[4]。因此,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傳教育可指導其正確認識疾病并意識到積極配合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治療。另外,護理人員積極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并了解其內心需求,指導其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可有效緩解患者緊張、不安等各類不良情緒。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對其進行全方位檢查有助于盡早發現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另外,潰瘍嚴重患者應及時進行輸血、補液,維持有效循環血量避免發生缺血性休克。可適當對患者使用針對性藥物抑制胃酸分泌以保護胃粘膜,并對其胃內容物色澤、量等變化進行及時記錄,監測病情發展情況。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完善綜合的護理干預聯合預防措施后護理滿意程度,治療及恢復時間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通過對應激性潰瘍患者提供有效的基礎護理、營養支持以及采取及時的預防用藥及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療效率并降低應激性潰瘍發生率。對應激性潰瘍較嚴重患者來說,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能減少出血時間及出血量,對改善其預后情況,保證生命安全,提高治療后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5]。
參考文獻
[1] 徐銀麗,何嫵荔.急性心肌梗塞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辨證施護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23(02):158-159.
[2] 潘希東.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塞11例分析[J].首都醫藥,2010,11(06):30-31.
[3] 溫小梅.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2,17(09):3800-3801.
[4] 苗 芳.有關循證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的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3(12):280.
[5] 張 琳.心理干預介入上消化道出血護理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1,18(0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