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桐梅,潘 青,李 靜,陸 慧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國際助產聯盟將助產士定義為:一名可信賴的專業人士,通過與孕婦建立伙伴關系,提供婦女整個孕期、產時和產后必要的支持、護理和咨詢,在其職責范圍內進行助產接生、新生兒照護,為孕產婦提供全程連續性服務[1]。據報道,發達國家助產士與生育婦女比為1:1000,而我國為1:4000[2]。近年來開展的“導樂陪產”和“助產士一對一全程陪產”,使人性化助產服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對降低剖宮產率起到了很大作用。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圍產期保健、護理和診療等服務日益重視,對助產人力資源需求日益迫切[3]。
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1》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江蘇省人口7865.9萬,醫療機構30956個,其中醫院1155家,婦幼保健院103個[4]。而從事助產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缺乏,2010年江蘇省1.35萬名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參加了助產技術服務資格考試,和全省人口相比缺口很大。本研究隨機選擇江蘇省37家醫院(包括連云港、徐州、泰州、南京、常州、蘇州、昆山等地市級、縣級醫院)產科進行調研,了解江蘇省助產行業人才結構現狀及助產人才執業能力要求,為我院助產專業培養目標制定、課程設置提供依據。
以我院助產專業10名2012級學生為調查員,為使調研覆蓋面廣,調查員以學生生源地為選擇標準(南到蘇州、昆山,北到徐州、連云港)。對全省37家醫院產科進行臨床助產士結構(包括年齡、學歷、職稱等)調研,其中三級醫院21家,二級醫院9家,一級醫院7家。
調研期間對各家醫院的產科護士長及年資5年及以上助產士進行訪談,了解醫院對助產人才的知識技能需求,完成調研表200份。
將各項數據輸入Excel表格,進行統計分析。
接受調查的37家醫院,共有產科床位2775張,助產士613人,具體見表1。

表1 江蘇省各級醫院產科床位與助產士現狀
各級醫院助產士學歷、職稱、年齡結構見表2~4。

表2 江蘇省各級醫院助產士學歷結構[n(%)]

表3 江蘇省各級醫院助產士技術職稱結構[n(%)]

表4 江蘇省各級醫院助產士年齡結構[n(%)]
調查顯示,目前二級及以上醫院助產士工作量明顯較大,產科床位數與助產士人數比例嚴重不協調,三級和二級醫院床護比分別為 1:0.232、1:0.137,這一數據遠低于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中的要求:三級醫院在編護士床護比應為 1:0.6,二級醫院在編護士床護應為 1:0.4[5],顯然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均未達標。由此可見,未來各級醫院對助產人才需求量大。

表5 助產人才知識技能需求[n(%)]
調查顯示,目前無碩士學位臨床助產士,各級醫院助產士學歷以專科和本科為主,從訪談中了解到本科學歷多數是通過在職教育獲得,這表明臨床助產士學歷結構不合理。而臨床助產士職稱以初級(護師)和中級(主管護師)為主,迫切需要科研能力培訓,以提高職稱水平。
表4顯示,助產士年齡結構基本合理。但助產工作的特殊性(工作量大且工作時多取站立前驅位)使得助產士成為腰背疼痛高危人群[6],40歲及以上助產士占總調查人數的31.97%,這一結果已經呈現出一定老齡化趨勢。
表5顯示,在專業知識方面,非常需要的依次是助產學科專科知識、護理學科基礎知識,占62.5%和60.0%。在技能方面,助產專科技能、規范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對產程進展的評估能力是非常需要的,分別占 71.0%、64.0%和 62.5%。通過訪談我們也了解到臨床一線對助產人才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人文素質需求較高。
[1]張明娥.高職助產專業現狀與人才培養的思考[J].職業教育,2012(3):82-83.
[2]龐汝彥.我國助產行業的現狀和發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0,7(7):293-294.
[3]簡雅娟,趙平,甘西西.助產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現狀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8,9(43):832-834.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
[5]楊珍杰,白夢清.護理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J].中國實用醫藥,2011,10(6):264-265.
[6]朱丹華,葉俊花.國內助產士工作的壓力源及對策研究現狀[J].護理與康復,2009,3(8):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