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聲
在廣州五中,每一種發展可能,都會受到尊重;每一個方向的生長,都會得到激發;每一種能力,都能找到成長的土壤。
一、傳承五中文化,培育科雅新人
沒有教學質量就沒有學校的今天,沒有辦學特色就沒有學校的明天。學校辦學特色只有用厚重的學校文化、高質量的特色課程以及詩意的校園氛圍做支撐才具有生命力。科雅育人特色是五中悠久歷史的自然積淀。時間定格在歷史的節點上,五中的科學博雅精神傳承了六十余載。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校就開始了地震科普教育活動,建起了廣州市的地震監測站,為地震預報提供數據,防止災害的發生。2012年3月,我校高中以“張衡特色課程”獲得廣州市特色課程重點立項,2014年學校以“科雅育人”特色課程體系被認定為廣州市義務教育特色學校。
科雅育人,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為宗旨。科者,科學也,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意識、觀念、態度)、科學知識與方法、科學決策能力。讓學生了解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最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雅者,即校長儒雅、教師和雅、學生文雅、校園高雅,對學生進行系列人文情懷教育,使學生感悟到人類對自身生命、健康、尊嚴自然關愛的必要性。
廣州五中高中特色課程以“張衡”命名,是期望學生向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有榜樣,培養學生“佐國理民”的情懷、“淡泊名利”的人格、“孜孜鉆研”的態度、“求真創新”的實踐、“學貫古今”的素養……張衡科學精神將滋養五中莘莘學子成為中國夢的創造者。
二、課程搭建平臺,特色發展名校
教育承載的就是文化使命,它有責任傳播和創造適合師生發展的健康、高雅文化。廣州五中的“科雅育人”課程體系正是基于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并重,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結合的理念而設定和發展的。
科雅育人的人文教育部分校本課程包括有:書法課類(毛筆楷書技法、硬筆楷書技法、中國書法簡史)和美術類(國畫、油畫、水粉畫、版畫、素描等)的翰墨丹青課程;管樂合奏、歌曲欣賞、古典舞的鑒賞、朗誦技巧、民間工藝(蠟染、根雕)的藝風雅韻課程:閱讀經典名著、展示讀書筆記和閱讀心得、美文朗讀與鑒賞的閱讀人生課程:了解生命起源、理解生命意義、珍惜生命存在、享受生命過程的生命教育:人類與自然的相依相存,尊重生態,善待環境的環境生態課程:
科雅育人活動課程包括危機應急課程、生存技能訓練、防災疏散演練、醫療自救互救、心理危機干預、人生規劃指引等。以各種學生社團活動為支撐平臺的模擬聯合國社、青年志愿者協會、青年地帶社工站、書香圖書館服務隊、綠焰環保社、心悅社、紅十字會、天文社、浪淘沙文學社、校園采風攝制社、街舞社、動漫社、跆拳道社、口技社、魔術社、網球社、橄欖球社等學生社團。
三、追求卓越養習慣,科雅育人鑄英才
1. 科技課程育人
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一門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學校目前是“廣州市防震減災教育示范基地”,“廣東省防震減災教育示范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學校在2009年協辦了廣州市防震減災疏散演練的海珠區分會場的現場會,學校也以此為資源,開展了系列防震減災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地球、了解自然、了解災害,學會尊重自然、愛護環境,樹立環境的憂患意識,關心身邊的環境問題,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環境突發事件的應對方法。同學們在“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抗震研究、“地震來了怎么辦?”等實踐活動中得到的不僅僅是地震知識的普及、防災救護技能的鍛煉、科技創新思維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同學們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懂得了生命的價值,進而學會了關愛自然,關愛生命,善待他人。
2. 藝術課程育人
藝術教育在人格修養方面具有內涵的豐富性、方式的獨特性。因此,藝術教育對人格修養方面起著可貴的輔助作用,它是思想道德課所代替不了的人格修養課程。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美是人們的一種向往和追求。藝術美、自然美及一切具有美感的事物都能凈化人們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行。音樂、舞蹈、語言、美術等都是美的藝術,因此,寓德育于藝術教育之中,將德育升華到美育,才能真正實現“美育”,使德育得到升華。學校通過一系列的藝術課程,讓具有不同優勢智能和不同興趣志向的學生都能受到應有的教育,使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為不同類型人才的發展和脫穎而出創造條件,體現追求卓越、讓優秀成為習慣的德育理念。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