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宇
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在革命年代的戰斗中形成的優秀精神財富,對當今社會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里仁洞小學坐落的里仁洞村,在抗日戰爭年代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植地莊抗日戰斗。學校充分挖掘植地莊戰爭所表現的強烈的責任擔當等精神,開展“擔當教育”辦學特色的實踐研究,是有歷史可追溯、有根基可依靠的。
“植地莊精神”是里仁洞小學所在區域內寶貴的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內容是家國情懷、理想信念、責任擔當、自強意識。這其中,革命先輩保衛番禺所體現出來的擔當品質與基礎教育具有適切性。從“植地莊精神”中挖掘“擔當”,繼而進一步提煉為“擔當教育”作為里仁洞小學教育品牌,來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
一、核心理念成就擔當型教師
教師從事著崇高的職業,除了需要有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教師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信念和情懷,需要一份使命和擔當。里仁洞小學在“擔當教育”的引導下,對教師進行敬業和擔當教育,打造擔當型教師隊伍。
1. 建設“健體養心室”提升教師幸福感,使其樂于擔當
教師崗位職責任務繁重,職業壓力不斷加大。學校要特別關注教師身心健康,在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投入精力來提升教師幸福感。教師提升了職業幸福感,才會樂于承擔職責、敬業奉獻。學校建設“健體室”,為教師職業生活提供了充沛的體力精力支持;建設“養心室”,讓教師在課間、下班等空閑時間在此讀書、暢聊,獲得放松。
2. 設計“精彩人生”活動提升教師團隊歸屬,使其敢于擔當
團隊合作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單打獨斗,提升教師的團隊精神,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團隊歸屬感,教師才敢于承擔更大的重任。學校組織形式多樣的工會活動,豐富教師生活,讓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中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這樣教師相互之間才會產生真誠的溝通,建立深厚的友誼,團隊的意識自然而然就形成。同時,學校還組織教師參加體驗式培訓,啟發教師思考,不斷減輕教師職業倦怠,提升教師團隊凝聚力。
3. 打造“教師共進平臺”提升教師職業素養,使其能夠擔當
學校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幫助教師在教育理念、知識、技能、道德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教師職業素養的不斷提高,擔當各種職責的能力也就不斷提升了。開展結對共進,使教師共同分享教學心得、教學困惑、共同進步;開展集體研討,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相互切磋,教學過程的問題和困惑也會得到相應解決;開展跨校交流,讓教師的視野得到擴展,讓教師的知識得到更新;開展專家解惑,讓老師有更高層面的指導,幫助教師獲得提升。
二、貼近生活教育實踐,塑造學生擔當的品格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各項活動的中心。“擔當教育”理念要在學校德育的各個環節體現出來,依靠各種平臺和活動,實現學生“樂擔當、敢擔當、能擔當”品格的培養和塑造。
1. 社團與興趣小組建設
社團和興趣小組是學生文化建設的實體平臺。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著力建設“兩社四組”,培育學校紅色文化,培養“樂擔當、敢擔當、能擔當”的新時代少年。如:書畫社,“紅星”儀仗隊,閱讀交流興趣小組,體育特長興趣小組等。里仁洞小學“兩社四組”建設,覆蓋語數英音體美等學科,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能夠擔當重任的素養和能力。
2. 主題活動開展
主題活動是學生文化最有活力的體現形式,同時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學校主題活動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多種活潑精彩的樣式來開展。如:植地莊抗日戰斗紀念活動、“擔當大講堂”、“擔當之星”評比、擔當教育藝術節、主題班會等,通過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
3. 班集體育人
一個充滿活力的班組織,將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機遇和條件。開展班干部輪換制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我們對班干部進行定期輪換,保證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和建設中去,培養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班干部職位有限,我們創造性的增設其他班級管理崗位,如“花長”、“窗長”等,從而有利于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班級管理,承擔職責。
4. 學校、家庭與社區合作
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努力。學校在育人的過程中向家庭和社會尋求合作,多方聯動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與家長合作,開展“今日我當家”活動。讓學生在家庭體驗擔當“當家”角色,體驗持家不易。與社區合作,開展“我為社區添光彩”活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社區衛生清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等。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小公民”角色,有助于學生培養社會擔當意識。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