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旻
在當前背景下,為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珠海市相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珠海經濟特區實際,制定了《珠海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校企合作能否持續深入開展,建立長效機制是核心。《條例》第一章第三條規定:“本市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促進職業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與職工培訓、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資源共享與共同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
這種新型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關鍵是要在加強政府統籌引導,充分調動學校和企業積極性的基礎上,發揮行業組織在校企合作中的獨特作用,引導和鼓勵本行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充分發揮行業資源、技術、信息等優勢,參與校企合作的相關工作,強化行業組織的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避免靠感情和人脈關系進行校企合作。
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支持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共同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以及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并通過向行業協會購買服務等方式發揮行業優勢,發布和預測本行業用人信息及崗位要求,向職業院校推薦合作企業,引導、協調、指導本行業開展校企合作工作,達到促進教育和產業有機融合的目的。
二、明確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
校企合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賴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如果政府缺乏相關法規,沒有落實相關政策的具體措施,則企業將面臨以下一系列困難:1. 企業難以承擔學生頂崗實習的安全風險。2. 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貢獻缺乏社會認可。3. 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經濟補償。4. 企業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納稅減免得不到落實。5. 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的協調服務。如此一來,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因此,《條例》第二章第六條至第九條規定了由市人民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本市校企合作的規劃、資源配置、經費保障、督導評估等工作。還對教育、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發展和改革、科技、財政等行政管理部門各自的職責范圍作了原則規定。落實了由市、區人民政府,橫琴新區和經濟功能區管理機構設立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對校企合作事項進行扶持,并定期對校企合作情況進行績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扶持措施。
另外,在《條例》明確了政府各職能部門職責的基礎上,還需要安排常設組織機構進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落實。建議將市和各區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分別設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作為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辦事機構和校企合作工作的協調機構,負責統籌協調區域內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制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措施,提出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年度重點支持項目和使用計劃,統籌協調校企合作項目評審工作,負責管理、監督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為更好地完成相關工作,還需要由市級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整合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團體等相關資源,建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公共網絡服務平臺,及時發布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的項目、就業、培訓等相關信息。
三、明確職業院校的權利與義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平等合作。任何一方的實力太弱,就會使雙方的平等地位失衡,合作也就難以為繼。實際中表現為,好的學校合作企業門庭若市,好的企業合作學校也是趨之若鶩,反之就會門可羅雀。僅靠關系,沒有辦學基本實力,再好的政策也引不來合作伙伴。對企業來講,開展校企合作猶如找對象,一般對學校也有較高要求。要有名校、名師、名專業,要有完善的實訓基地,良好的實訓條件以保證學生受過足夠的技能訓練,還要有以市場為導向,適應企業、行業所需要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體制和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珠海本地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以及特色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為主。所以,各職業院校應加快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條例》第二十二條至二十九條規定了職業院校要建立專業課程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制度,建立教學內容更新機制,加強企業管理人員、技術技能人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并建立學生和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制度。《條例》還特別明確了職業院校的在校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不少于半年,專業教師到企業生產實踐每兩年不少于兩個月,為學校安排相關教師下企業生產實踐提供了政策支持。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