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日
延邊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吉林延邊 133000
新聞采訪是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強調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還需要懂得如何利用新聞采訪藝術,獲取新聞采訪的成功。新聞采訪作為一門藝術,其藝術性的體現,主要在于語言藝術、技能藝術等的準確把握,在采訪中構建和諧的溝通環境,搭建良好的信息渠道。因此,本文從學會溝通、學會控制、學會“做人”三個方面,闡述了新聞采訪所需具備的藝術,以更好地推動我國新聞媒體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聞采訪建立在溝通的急促之上,語言藝術的體現依托“溝通”的直觀體現。對于新聞記者而言,語言藝術的科學把握,關鍵在于“學會溝通”,在溝通中體現人文風貌、真切的表達思想情感,這些都是語言藝術魅力的著力點。語言藝術的構建,主要在于新聞記者要具備扎實的職業技能,在情感表達、提問技巧等方面,緊緊圍繞采訪主題,讓主題在采訪中升華,在新聞事件中“以小見大”、“一針見血”,這才能達到新聞報道的效果。
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記者應與采訪者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進而在溝通中形成“傾心而談”、“真情表達”的溝通氛圍。因此,溝通是新聞記者所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更是采訪藝術的重要構成元素。溝通作為新聞記者的特殊本領,一是要隨機應變,在采訪中消除陌生,建立起親切的采訪關系,在適應采訪者的同時,更需要適應自己,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無論是提問技巧的把握,還是提問語言的表達,都需要在溝通中準確表達情感,在情感中獲取所需要的新聞素材,進而出色地完成采訪任務。
新聞采訪是一個過程,需要記者具備良好的控制能力,控制采訪中各要素的狀態最佳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沉著冷靜、思維縝密,緊緊圍繞采訪主題,布局好、控制好這個采訪過程。無論是被采訪者的身份如何、地位如何,新聞記者都要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學會控制既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被采訪者的尊重。
首先,對被采訪者的態度與方式控制。被采訪者是采訪過程的參與者,對待采訪者的態度與方式,考驗的是新聞記者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在實際中,一些新聞記者表現出高高在上的新聞姿態;一些新聞記者表現出自我感情抒發的新聞狀態,這些新聞狀態的出現,究其緣由,就是新聞記者的技能藝術缺乏,在情感上控制不到位,對被采訪者缺乏尊重。因此,學會控制是新聞記者所需具備的基本技能與素養;其次,對于采訪中突發事情的控制。采訪中突發事件的發生,難以避免。如,被采訪者突然出現情緒波動;采訪環境突然惡劣等,這些都需要記者保持沉著冷靜的處理心態,及時控制采訪現場,并進行采訪現場的重新布局;再次,對于采訪中的情感控制。新聞記者作為一種職業,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情感的有效控制一方面是完成采訪任務的重要基礎,也是記者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因此,記者要善于控制情感,在采訪中正確的表達情感,不能出現過于偏激的情感表達。
新聞采訪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期間有情感、有故事、有情節,而這些要素的構建需要“學會做人”的藝術體現。首先,溝通是采訪的基礎,建立在人與人的真誠溝通之上,強調人的情感的真情流露,而非虛情假意、欺騙情感的“報道”;其次,新聞采訪要強化對人的關注,特別是對生命的真誠關注與熱愛,是獲取新聞生命力的重要基礎;再次,新聞采訪要針對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問題,讓采訪所處的環境對應其主題,方可實現有效的新聞采訪。例如,采訪農忙中的農民,不應將人家叫到鄉鎮里,而應該主動走到他們工作的地理田間,和農民聊收成、嘮嘮家常,這符合新聞采訪的主題。因此,新聞采訪要“學會做人”,做有心人、做愛心人,在工作中充分尊重自己的職業,也充分尊重每一位被采訪者。
綜上所述,新聞采訪的藝術性體現,主要在于如何在采訪中構建藝術元素,在元素中體現采訪技能,進而讓采訪緊緊圍繞主題。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一是要“學會控制”,控制情感、控制現場;二是要“學會溝通”,為新聞采訪的成功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三是要“學會做人”,尊重自己、尊重被采訪者,尊重自己的職業。只有這樣,才能出色的完成采訪任務,達到所期待的新聞采訪效果。
[1]王崇彬.淺談新聞記者采訪的提問藝術[J].才智,2014(02).
[2]陳琳.采訪中提問藝術的分析[J].新聞傳播,2013(04).
[3]鄭艷麗,魏曉雅.新聞采訪的藝術[J].新聞傳播,2014(07).
[4]孫偉,郎凱.淺談新聞采訪技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