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麗,王 振,劉建華
(魚臺縣水利局,山東 魚臺 272000)
魚臺縣李橋排灌協會示范區項目探析
田海麗,王振,劉建華
(魚臺縣水利局,山東 魚臺 272000)
論述了魚臺縣李橋灌區借助世行貸款項目成立了農民排灌協會,通過田間排灌工程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筆者在協會成員中選取2個典型農戶進行調查走訪,對協會建立前后支出與收益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并對存在問題進行探討。
魚臺縣;排灌協會;運行管理;效益分析
魚臺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岸,處于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的下游,地勢低洼,呈西南高東北低。借助世行貸款項目的實施,李橋灌區成立了農民排灌協會,明確了水利工程設施運行管理的主體,為魚臺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走出了一條自管、自用、自我維修新思路。
李橋排灌協會排灌區位于山東省魚臺縣老萬福河南岸,涉及6個行政村,1209戶,人口4900人,耕地面積420hm2,總排澇面積6.0km2。根據山東省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的安排,對該片洼地進行治理,改建李橋排灌站,疏挖主要排水溝及田間配套工程。工程完成后,防洪除澇標準將得到提高,增加灌溉范圍,成立李橋農民排灌協會,加強工程后期的運行和管理。
調查的兩戶典型農戶分別位于李橋排灌協會范圍內的劉樓村和王莊村。被調查的兩戶典型家庭人口均為5人,耕地0.47hm2,人均耕地0.093hm2。種植結構都是一年兩季,一季小麥,一季水稻。項目實施前,以李橋排灌站為中心的澇洼地尚未得到治理,排灌站機電設備老化失修,部分機組損壞嚴重,不能運行。六七十年代形成的排灌渠系經過三四十年的運行,因維修不及時,管理跟不上,除主要干渠外,田間的支渠、斗渠等淤積嚴重,排水、輸水不暢。經調查,該地區的農民多數年份的損失主要是農作物受洪澇災害的減產和絕產。項目實施后,該地區的防洪除澇標準得到提高,同時增加了灌溉措施,農戶一般年份不再受災。工程實施前后種植模式收入對比(見表1),以便于核算工程建設前后協會總體效益情況。

表1實施前后種植模式收入對比
由以上分析得出,工程項目實施前該農戶年畝均農田總凈收入為572.5元;家庭勞動力收入為35.33元/工日;工程實施后,種植結構和采用的技術不變時,該農戶年畝均農田總凈收入為922.5元,家庭勞動力收入為40.33元/工日;工程實施前后對比,農田凈收入增長率為24.00%,家庭勞動力收入增長率為14.15%。具體李橋排灌協會典型農戶實施前后收入對比見表2。

表2李橋排灌協會典型農戶實施前后收入對比表
考慮項目洪澇災害與灌溉收益進行綜合比較分析,項目未實施前,年洪澇災害損失是3600元/hm2,每年農田收入是12187.5元/hm2,可以得出,該農戶凈收入為8587.5元/hm2;項目實施后,種植模式和采用技術不變的情況下,該農戶每年洪澇災害損失是1275元/hm2,因灌溉產生的農田收入增加1200元/hm2,每年農田收入是13912.5元/hm2,凈收入為13837.5元/hm2,工程項目實施前后對比,凈收入增加額為5250元/hm2,凈收入增長率為61.14%,農戶效益費用比為6.36,協會費用占總凈收入的5.96%,具體見表3。由此可知,農民排灌協會的建立,對農戶和工程項目均是有利的。

表3李橋排灌協會綜合分析表
李橋農民排灌協會示范區位于山東省魚臺縣清河鎮,該地區地勢低洼,易受澇災。現有耕地的排水出路和灌溉用水均為魚清河,水利工程條件較好。
本次對該灌區進行治理時,成立以李橋排灌站為中心,由6個村4900位農民共同組成農民排灌協會。協會由5名委員組成,負責協會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他村民進行監督。協會收取的費用主要為排水和灌溉時所用的電費,以及工程正常運行和管理所需的運行維護費。主要支出包括電費、運行維護費和協會的管理費等。
由分析可知,在現狀情況下,協會總收入252000元,總支出252000元,收支平衡,每畝農田平均費用40.00元,協會費用占農田總凈收入的比例為5.96%;項目實施后,協會總收入為346500元,總支出346500元,收支平衡,每畝農田平均費用55.00元,協會費用占農田總凈收入的比例為4.82%。雖然項目實施后,每畝農田費用增加了,但協會費用占農田總凈收入的比例減少了,由于排澇協會的成立,保證了農民免受澇災和旱災的損失,總體上,農民是收益的;同時,通過征收農民的排灌協會會員的費用,可以滿足項目正常的運行、維護和管理費用,使項目具有良好的可持續性。
李橋排灌協會示范區的建立,促使了農戶更加主動關注、關心排水渠系是否暢通、完好,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帶動泵站的管理與維護。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的現狀水利工程設施,提高了項目區的防洪除澇標準,解決易澇多災的面貌,使當地的人民群眾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同時,改善了項目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有利于促進本地區農業生產的合理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本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擴大人民的生存空間,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另外,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有效控制該區的洪澇災害,改善低洼地區的防洪排澇條件,避免了洪澇災害可能伴生的疾病流行、生存環境的惡化,對促進流域內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社會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橋排灌協會示范區項目的成功,為在一定范圍內推廣農民排灌協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區效應。建議下一步要持續對各類地區及排灌形式協會化管理進行嘗試,避免協會形式固化,做到農民排灌協會的自主發展、自由創新。
(責任編輯崔春梅)
F323.213
B
1009-6159(2015)-12-0036-02
田海麗(1978—),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