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急診接診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依據治療用藥的不同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較低,故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胺碘酮;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A
冠心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其主要因冠狀動脈硬化所致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極易導致患者原發疾病加重,從而致使心源性猝死的發生,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上治療該病癥所用藥物大多以控制心律失常為主,以免患者出現心源性猝死。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本院急診接診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療效,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急診接診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依據治療用藥的不同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對照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50~68歲,平均年齡(57.3±2.5)歲,病程2~23 h,平均病
程(17.3±1.1)h;觀察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1~70歲,平均年齡(56.7±2.3)歲,病程1.8~24.2 h,
平均病程(16.5±1.2)h。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一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其均未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利多卡因進行治療,用法用量:50 mg利多卡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靜脈注射。觀察組: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用法用量:胺碘酮
15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靜脈注射。
1.3 療效評定標準[2]
經過治療,患者各項臨床表現基本消失,心電圖顯示心率恢復至60~100次/min,心律規則,每小時早搏動次數在10次以下則為顯效;經治療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偶有發生,心電圖顯示心率100~150次/min,心律規則,則為有效;上述癥狀以及檢查結果均未有明顯改善或有加重跡象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快速心律失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冠心病并發癥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陣發性室上速、房顫等。曾有研究結果顯示自主神經興奮是造成心律失常持續性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2-3]。胺碘酮屬于廣譜抗心律失常類藥物,其可有效降低竇房結、希氏束-普肯野組織等處心肌細胞的自律性及傳導性。而且胺碘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舒張血管平滑肌,從而降低心肌梗死、猝死的發生率[4-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進行治療,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70.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療效較為理想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本次研究結果與王國敏[6]等人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
綜上所述,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較低,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雙喜,賈寶山.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7):68-69.
[2] 查高飛.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分析[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3,(4)):391-393.
[3] 郭慧梅.口服胺碘酮患者QT離散度檢測的臨床意義[J].山東醫藥,2013,53(34):89-90.
[4] 宋淑芬,徐 濤,史 萍,等.參松養心膠囊聯合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4,1230):59-60.
[5] 劉惠媛.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和護理干預[J].河北醫學,2014,6(12):2118-2119,2120.
[6] 王國敏,莫淑琴.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8(9):2539-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