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軍

【摘要】目的 探討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的療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治療的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45.4%),女47例(54.6%),男女之比0.83:1,本組高血壓病史3個月~14年,平均高血壓史5.6年。所有患者均給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150 mg/次,
1次/d,療程2周。結果 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患者86例經過治療,收縮壓治療前(158.9±15.1)mmHg,療程結束時(142.2±13.2)mmHg,療程結束4周(138.6±12.6)mmHg,舒張壓治療前(102.2±5.2)mmHg,療程結束時(92.6±5.9)mmHg,療程結束4周(87.8±6.7)mmHg,治療結束及療程結束4周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1],臨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2],原發性高血壓比較普遍,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控制血壓,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延緩生命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我們在治療方面采取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進行治療,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治療的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45.4%),女
47例(54.6%),男女比例0.83:1,病史3個月~14年,
平均高血壓史5.6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150 mg/次,
1次/d,療程2周。
2 結 果
2.1 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
兩組經過治療,治療前收縮壓(158.9±15.1)mmHg,療程結束時(142.2±13.2)mmHg,療程結束4周(138.6±12.6)mmHg,治療前舒張壓(102.2±5.2)mmHg,療程結束時(92.6±5.9)mmHg,療程結束4周(87.8±6.7)mmHg,治療結束及療程結束4周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療程結束后血生化結果比較(見表2)
3 討 論
高血壓是當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已經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臨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組,原發性高血壓比較普遍,合理控制血壓,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延緩生命的重要措施。
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是將厄貝沙坦與小劑量氫氯噻嗪配置在一塊的復方制劑,便于服用。厄貝沙坦是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3],可以阻斷血管的收縮,增加腎血流量,可減少鉀離子排出,升高血鉀,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而且具有良好耐受性,不受年齡的限制。氫氯噻嗪是噻嗪類排鉀利尿劑[4],該藥的藥理作用主要是通過降低血鉀,影響腎小管對水、電解質的重吸收,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復方制劑,能夠阻斷RAAS 產生協同降壓作用,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5]。
所有患者均給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150 mg/次,
1次/d,2個療程。經過治療,收縮壓治療前為(158.9±15.1)mmHg,療程結束時收縮壓為(142.2±13.2)mmHg,療程結束4周收縮壓為(138.6±12.6)mmHg,舒張壓治療前為(102.2±5.2)mmHg,療程結束時舒張壓為(92.6±5.9)mmHg,療程結束4周舒張壓為(87.8±6.7)mmHg,治療結束及療程結束4周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洪強,胡 崧.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與卡托普利對原發
性高血壓療效的比較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2,18(4):
267-268.
[2] 李 莉.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2):234-235.
[3] 李翠蓮,高銘樞,顧成圻.單用厄貝沙坦同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復方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3):253-254.
[4] 李 艷,牛 偉.厄貝沙坦聯合氫氯噻嗪治療老年原發
性高血壓病136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
42(1):105-106.
[5] Law MR,Morris JK,Wald NJ,et al.Use of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drugs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a analysis of 147 randomised trials in the context of expectations from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BMJ,2009,338: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