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容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提高臨床救治率,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方法 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符合WHO臨床診斷標準且年齡在60歲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研究對象?;仡櫺苑治銎渑R床特點。結果 對本組患者均予以臥床休息、止痛、吸氧、抗血小板聚集等支持治療后,患者治愈好轉出院49例,治愈率為75.38%,治療無效死亡16例,其死亡率為24.61%。結論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起病不具有典型性,且常伴有較多的并發癥,擁有較高的病死率,提高對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認識,是提高診斷精確率以及老年心肌梗死預后的關鍵。
【關鍵詞】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急性心肌梗塞亦稱之為急性心肌梗死[1]。其病理機制是因為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而導致部分心肌急性壞死,常見于中老年患者[2]。該病具有一定的突發性,病情發展快,并發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癥狀,若不及時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往往會延誤病情,嚴重的威脅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且隨著近年來我國老年化趨勢的加重,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比例也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3]。并且成為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臨床中通常呈隱性發病,且臨床表現的不明顯,經常被忽視,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誤診率、病死率極高,因此早期診斷和及時進行治療對患者的意義非常重要。有報道指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發病至整個病程中都無明顯的疼痛發生,且病情尤為復雜,加大了老年心急梗塞患者的治療難度[4]。本課題研究中,將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分析其臨床特點,提高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全面認識,降低死亡率,這對提高老年人健康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符合WHO臨床診斷標準且年齡在60歲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8.5歲。
1.1.1 臨床特點
分析本組患者臨床特點,其中首發臨床表現以胸痛為主的40例(61.53%)。首發臨床表現為血壓降低、突發性大汗淋漓,并帶有心慌氣短、面色蒼白等癥狀的6例(9.23%);首發臨床表現為腹瀉、惡心、嘔吐者4例(6.15%);首發臨床表現為背痛、牙痛者10例(15.38%);首發臨床表現帶有咳嗽、端坐呼吸等臨床癥狀的13例(20%)。
1.1.2 誘發因素
本組患者中,其心肌梗死均有明顯誘發因素。其中因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者26例(40%);因過度勞累而引發心肌梗死者21例(32.31%);因飽餐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者6例(9.23%);因排便不暢而引發心肌梗死者8例(12.31%);余下7例患者心肌梗死誘因尚
不明顯。
1.1.3 危險因素
對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基礎疾病中患有高血壓者21例,高血脂者33例;糖尿病者16例;腦血管疾病者16例;冠心病者21例。
1.2 診斷
1.2.1 心電圖檢查
本組患者入院之初,分別予以其18導聯心電圖檢查,記錄本組患者心電圖變化情況。其檢查結果中有45例患者的心電圖檢查結果符合典型心肌梗死心電圖演變,20例患者的心電圖檢查結果符合不典型心肌梗死心電圖演變。
1.2.2 血清心肌酶譜檢查
予以本組患者血清心肌酶譜測定,其檢查結果顯示本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2.3 梗死范圍
依據心電圖相關導聯予以患者梗塞范圍進行確定,本組患者中梗塞范圍位于前間壁13例,廣泛前壁18例,下壁11例,下壁和正后壁9例,下壁和前壁7例,下壁、正后壁以及右室壁2例,前壁和高側壁5例。
1.3 治療
本組患者中無溶栓禁忌癥且無其他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5例行瑞替譜酶靜脈溶栓治療,其余有溶栓禁忌癥患者予以常規治療,給于起使用鎮靜止痛、硝酸甘油擴張冠脈,并采取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抗凝抗栓,對心力衰竭患者給予利尿劑、鎮靜劑或血管擴張劑等配合治療。另外,對于早期無禁忌證的老年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倍他樂克、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
2 結 果
對本組患者均予以臥床休息、止痛、吸氧等支持治療后,治療中,治愈好轉出院49例,治愈率為75.38%,治療無效死亡16例,其死亡率為24.61%。
3 討 論
通過探討與分析本組6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可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有疼痛感不明顯、并發癥多、預后差等特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感不明顯的原因可概括如下:1)因梗塞區血管和神經長期處于缺血狀態,損傷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敏感度;2)老年患者的腦動脈硬化比較嚴重,大腦極易處于缺氧狀態,疼痛反映遲鈍;3)冠狀動脈梗塞嚴重,供血心肌不能產生足夠的代謝產物刺激引起疼痛;4)合并癥的出現掩蓋了心肌疼痛感;5)患者長期受到該病的影響,已能夠適應改癥狀的不適和疼痛。而對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來說,可同時伴有多種并發癥。而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的依次有心律失常、低血壓、心力衰竭等癥狀,患者一旦出現多種并發癥,極易引起感染,進而硬氣肺功能的衰竭和腎功能的衰竭,嚴重的威脅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5]。對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并發癥多且重,以及其不典型的臨床表現,都加大了該病的臨床診斷和救治,嚴重的威脅了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綜上可知,老年心肌梗死的起病帶有不典型性,并發癥多且重,有著較高的死亡率,而提高對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認識,是提高診斷精確率,提高老年心肌梗死預后的關鍵。因此,一旦發現老年人出現突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并發癥時,要高度懷疑為老年心肌梗死,并及時的予以患者18聯導心電圖檢查和血清心肌酶譜測定,及時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確證,并予以對癥支持治療。以保證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適當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范錫偉,甘新平.老年患者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34:130-131.
[2] 曹志友.趙慶福.李中言.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3,13(21):130-131.
[3] 江建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大家健康,2013,7(5):177.
[4] 齊煥然.10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2):40-41.
[5] 王培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征分析[D].天津醫科大學,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