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建平+喬繞英

【摘要】目的 觀察調安湯配合針灸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5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調安湯配合針灸治療,兩組均以2個月作為1個療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調安湯配合針灸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療效極佳,無副作用,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調安湯;針灸;心血管神經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0.4 【文獻標識碼】A
心血管神經癥屬于心內科,以女性患者居多,臨床多表現出心悸、胸悶與頭暈、乏力及睡眠質量差等。西藥對心血管神經癥的治療多以調節神經和鎮靜藥物、β-受體阻滯劑等進行治療,療效并不理想[1]。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采用調安湯配合針灸治療取得了極佳的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110例患者均符合我國《內科學心血管神經癥》診斷標準。經過查體和心電圖、彩超等檢查,110例患者均排除了心絞痛和心肌炎、肝腎功能障礙等器質性病變。其中男31例,女79例;年齡18~55歲,平均年齡(33.5±3.6)歲;病程0.6~8年,平均病程(2.5±2.8)年。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各5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要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口服維生
素B1,20 mg/次,口服維生素B6,20 mg/次,配合谷維素服用,50 mg/次,服藥時間為3次/d,如果患者失眠情況較為嚴重可以增加地西泮,5 mg/次,服用時間為睡前[2]。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調安湯配合針灸進行治療。
調安湯組方包括黨:參15 g、麥冬15 g、五味子15 g、香附15 g、棗仁15 g、夜交藤25 g、梔子15 g、煅龍骨20 g等。每副藥通過煎藥機分裝為3袋,3次/d,
1袋/次,連續服用4周作為1個療程[3]。患者口服調安湯的同時,在神門和三陰交等穴位配合針灸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我國《內科學心血管神經癥》診斷標準進行判定。顯效:患者心悸、呼吸困難及失眠、多夢、焦慮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心悸、呼吸困難及失眠、多夢、焦慮等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心悸、呼吸困難及失眠、多夢、焦慮等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的統計學,進行組間比較,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顯效29例,有效23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4.5%;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28例,無效15例,治療總有效率72.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 論
心血管神經癥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復雜多變,多由主觀感受判定,并沒有客觀的證據,而患者各癥狀間并沒有內在的聯系。例如:患者感覺心悸、失眠多夢、多汗等癥狀,經過檢查卻很難發現患者相應的病理體征。心血管神經癥的發病原因,現階段并不完全確定,研究發現心血管神經癥與患者神經類型和周圍環境、個人性格有直接的關系。患有這類疾病患者多過于抑郁與焦慮。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受到過度的刺激就很容易發病,近年來,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發病呈年輕化發展。大多患者對心臟病認知不清,疑似癥狀就會產生憂郁的情緒,長此以往誘發心血管神經癥。此病發病時還會伴隨神經紊亂與內分泌失調,患者交感神經功能會過于亢進,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時,腎上腺素會明顯快于正常人,有時患者動脈波動有明顯增強和左心室射血的速度過快,對運動和心理、疼痛等方面的刺激有異常表現[4]。
中醫把心血管神經癥歸于心血虛少和肝氣郁結的范疇。本次研究中,選擇調安湯進行治療,方劑中的黨參對患者具有補中益氣和生津養血的作用,其中的麥冬具有活心除煩的作用,其中的五味子可以有效寧心安神,其中的香附可以舒肝理氣,而夜交藤又具有鎮靜與催眠的作用,其中的煅龍骨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調安湯方具備養、疏與鎮、清等療效,對患者可以迅速寧心安神,再配合針灸治療,協調患者全身陰陽平衡,在患者三陰交和足三里等太陽脾經穴針灸,起到補益心脾的重要作用,使患者保持氣血的旺盛,配合調安湯,起到養心安神功效[5]。
西醫對心血管神經癥的治療主要是心理治療,配合西藥治療。中醫配合針灸治療費用低,無明顯副作用,療效佳,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杰.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神經官能癥34例[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7):619.
[2] 胡秀娟,陳桂敏.葛紅湯加味治療心血管神經癥23例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5(3):231.
[3] 孫書坤.寧神湯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43例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12,25(5):324-325.
[4] 趙志付,王彩鳳,張 成,等.心臟神經癥的剛柔辨證[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5):712-714.
[5] 朱玉芬,周鳳君.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心血管神經癥32例[J].中醫藥學報,2012,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