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楓
【摘要】目的 通過病例分析驗證小兒支氣管哮喘治療新方法。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45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采取應用西醫手段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中醫辯證治療,并與之前未加用中醫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 加用中醫治療后的療效明顯增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單純使得西醫療法,療程長、易反復、副作用大,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效顯著,應在臨床廣泛實踐。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小兒支氣管哮喘;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在兒科疾病中,小兒支氣管哮喘是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患有該病的兒童常常出現呼氣性呼吸困難以及肺部啰音的癥狀。有關資料顯示,小兒支氣管哮喘在我國的發生率非常高,所以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開始重視如何預防與治療該病。常規的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方法是使用西醫的方法來讓患者服用支氣管擴張的藥物并進行糖皮質激素的治療,但是單純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療效并不理想,并且長時間的使用激素還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危害。為此,在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方法上,我院正在逐步探索對患者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
療效[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4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45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實驗組,患者都經過臨床確診。男29例,女16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5.8±0.9)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3.5±0.3)年。同時選取此前單純使用西醫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慣用治療方案:一是給患者使用常規的西醫抗生素的治療方法,同時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泵吸,
2次/d,1 mg/次,具體的使用劑量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增加或者減少。6歲以下的患者可以加用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2次/d,1.25 ml/次;而超過6歲的患者則2次/d,
2.5 ml/次。一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采用新方案:在按照往常慣用方案用西醫常規治療的方法上,同時結合中醫的治療方法,給予患者參麥萸術飲,其基礎配方為山萸肉、炒白術、黃精、枳殼、太子參、麥冬各10 g,再加五味子5 g。如果患者有呼吸短促、咳痰咳嗽的癥狀就需要在上述藥方的基礎上配以炙蘇子、地龍以及連翹各10 g聯合服用;如果患者出現舌苔厚膩而且發黃、飲食積滯的癥狀則在基礎配方上再加上雞內金10 g或者麥芽10 g聯合服用;如果患者出汗比較多就加麻黃根10~15 g;
要是患者出現了大便干燥或者咽喉紅腫的癥狀就在基礎配方上加以玄參10 g聯合服用。以上中藥處方都以免煎顆粒或者湯劑的方式服用,1劑/d,共分為兩次服用,一周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即可[1]。
1.3 療效評價標準
按照有關標準分三個層次評判。患者在治療之后,哮喘癥狀消失,并且聽診時無啰音為顯效;治療之后,患者的哮喘癥狀有較明顯的改善,醫生在聽診時只是偶爾可以聽到啰音為有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哮喘癥狀以及肺部啰音無變化或者病情惡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總有效率97.7%,顯效33例(73.3%)、有效11例(24.4%)、無效1例(2.3%);單純西醫常規治療總有效率84.4%,顯效23例(51.1%)、有效
15例(33.3%)、無效7例(1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肺功能指標情況
最大呼氣流量PEF: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比治療前增加0.73 L,此前西醫常規治療后比治療前增加
0.45 L。顯示治療后兩組PEF均有明顯改善,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 s用力呼氣容量(FEV1):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比治療前增加1.19 L/s,引前常規治療后比治療前增強
0.44 L/s,顯示治療后兩組FEV1均有明顯改善,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均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 討 論
小兒支氣管哮喘既常見高發,又比較頑固常常久治不愈,給患兒和家長帶來無盡痛苦。因該病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確,西方醫學里將小兒支氣管哮喘病納入炎癥性疾病,在臨床治療方法上,西醫治療法主要是通過給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及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方式進行治療,雖然這種治療方法見效比較快[3],但容易復發,而且長時間的吸入糖皮質激素很容易讓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大大降低,而且會引發許多不良反應。目前發現在臨床上使用過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方法的患者往往患有口腔霉菌感染,同時出現患者的身高比同齡人低、體重超重的情況,因此,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方法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讓小孩子在心理上產生自卑心理,對于患者的身心發育都有很多不利影響[4]。而我院使用的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療效顯著,同時沒有發現不良反應。
在我院這次使用的參麥萸術飲中藥配方中,其藥方正好有可以益氣養元、生津養陰、收汗止咳的生脈飲及枳術丸,以及麥冬、人參及五味子等。在配方中,我們將人參替換成了太子參,這是因為在針對脾肺腎氣兩虛型哮喘的治療上,太子參的療效比人參療效好;而山萸肉性溫、味酸澀,具有補肝腎、固脫斂汗的功效;黃精性甘,不但能健脾潤肺,而且還具備補氣養陰的療效,對于體倦乏力、口渴不思飲食、肺虛燥咳者有明顯的療效[5]。
參考文獻
[1] 張亦弛,鄭 心.補中益氣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緩解期支氣管哮喘34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4,34(3):203-205.
[2] 李 明.周耀庭教授辨治小兒哮喘用藥經驗總結[J].世界中醫藥,2014,9(2):202-203,206.
[3] 趙宏章.兩種藥物吸入預防嬰幼兒哮喘發作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3):44-45.
[4] 李晗怡,李亞軍.定喘湯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120例[J].西部中醫藥,2014,27(10):90-91.
[5] 王盛強.中西醫結合治療發作期支氣管哮喘48例[J].西部中醫藥,2014,27(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