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娟

【摘要】目的 觀察早期高壓氧輔治腦梗死患者的療效。方法 將腦梗死患者23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156和對照組81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兩組均給予疏血通聯合阿加曲班治療,觀察組于入院第2天開始給予高壓氧治療。觀察兩組療效,治療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估。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51%高于對照組的8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壓氧輔治腦梗死療效顯著,能明顯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狀況,減少神經功能損傷和再發危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梗死;高壓氧;輔助治療
【中圖分類號】R459.6 【文獻標識碼】A
腦梗死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總稱,多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局限性腦組織壞死或軟化損傷[1]。該病好發于老年人群,且致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目的為減輕神經功能損傷,降低腦梗死的致死、致殘率和再發風險。筆者通過臨床實踐觀察到早期高壓氧輔治腦梗死患者有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入院的腦梗死患者237例,均經臨床和腦部CT確診,經臨床檢查均伴有高血壓病史,病程5~23年,平均病程(18.3±7.6)年。將237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56和對照組81例。觀察組男87例,女69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6.7±11.2)歲。對照組男45例,女36例;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6.5±10.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脫水、降顱壓及對癥支持治療。并于于入院48 h內給予阿加曲班60 mg溶于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48 h后給予阿加曲班10 mg溶于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次/d,并予疏血通6 mL靜脈滴注治療,1次/d。觀察組于入院第2天開始給予高壓氧治療,吸氧1 h/次,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7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療效,治療前后采用NIHSS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估。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減少;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好轉,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有所減少;無效:患者病情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
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51%高于對照組的8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NIHSS評分
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大腦是能量代謝較活躍的器官,供血、供氧障礙對腦組織的影響很大,其病理改變主要是缺血、缺氧引起神經細胞膜、線粒體、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影響能量代謝過程,從而導致乳酸大量堆積,引起電解質紊亂,從而引發腦細胞腫脹等一系列神經細胞損傷[2]。本文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供氧狀況,提高血氧含量,減輕缺氧對腦細胞線粒體、溶酶體的影響,改善腦組織能量代謝和離子交換狀態,增加血氧彌散距離,提高血氧分壓,迅速改善腦組織的缺氧狀態,使其病理過程發生逆轉[3]。
綜上所述,高壓氧輔治腦梗死療效顯著,能明顯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狀況,減少神經功能損傷和再發危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4-5]。
參考文獻
[1] 鄭 輻.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中國衛生產業,2014,05:113-115.
[2] 馬云枝,劉政偉,沈曉明.通脈舒絡膠囊聯合針刺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64例[J].中醫研究,2014,27(4):14-16.
[3] 俞 寧,李 通,陳瓊珍.早期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能量代謝及療效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21(1):48-50.
[4] 符青偉.中醫綜合療法改善急性腦梗塞患肢下肢關節活動度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4,6(7):95-96.
[5] 魏國明.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4,13(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