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心臟術后心包縱隔引流管的護理措施,選取2014年2月~5月我院收治的心臟手術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患者進行嚴密的觀察和正確擠壓引流管,為患者恢復健康創建條件,從而有效預防心包壓塞和縱隔偏移等并發癥的發生。由此可見,運用正確的引流管擠壓和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能避免并發癥發生,使患者順利出院。
【關鍵詞】心臟術后;心包縱隔引流管;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手術后放置心包縱隔引流管,排除心包和縱隔內的滲血、滲液,對于預防心包壓塞和縱隔移位而引起的并發癥意義重大,并且能促進患者術后早日恢復。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2月~5月我院收治的心臟手術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65例,先天性心臟病矯形術45例,瓣膜置換術35例,冠脈搭橋術10例,主動脈夾層10例,其他10例,術后康復出院,平均住院時間20天。
2 護 理
2.1 引流管放置方法
患者在手術后一般都是半臥位,這利于進行引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壓迫引流管。通常來說,心臟手術后行前縱隔引流管、開胸手術后行胸腔閉式引流管,時間一般在3~4天。雖然半臥位比較容易引流,然而長時間臥床會導致肺不張及下肢靜脈血栓,同時由于引流管大多為重力引流,因而經常變動體位利于引流液的排出,并且還能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當患者體位為坐位或者改變體位時,引流液會從引流管中流出。
2.2 擠壓引流管的方法
從引流管接近皮膚處開始雙手交替擠壓引流管,借管腔變窄變扁所產生的負壓吸出引流液,因此一定要保持引流管道的密閉性。定時擠壓引流管,一般術后5 h內每隔
15~30 min擠壓一次,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扭曲、受壓、堵塞。妥善固定引流管,做好標記,班班交接,防止滑脫和移位。嚴密觀察引流量、顏色和性質:出血量>100 mL/h,顏色為鮮紅色,其中有血凝塊存在,并且會伴有脈搏增快癥狀,這提示可能已經發生活動性出血,這時應當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護理人員應當對引流液的性質、顏色等情況進行觀察,由于心臟手術結束后2 h左右引流量會很多,而3 h以后則會逐漸減少,并且顏色也逐漸轉變為淡紅色[1]。一旦引流量很大,同時顏色變為鮮紅色,易凝血,并且性質較為粘稠,則表明患者胸腔內發生活動性出血,此時需要通過開胸手術再次止血。當出血量很大時,護理人員應當連續擠壓引流管,防止出現管道堵塞等問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手術創面較大、肝素的應用,滲血量較多,體外循環后繼發凝血功能紊亂,術中局部止血不
徹底。
2.3 胸腔引流管留置
在進行胸腔引流管留置期間,護理人員應當鼓勵患者保持深呼吸與咳嗽,從而促進胸膜內液體、氣體排出,促使肺擴張。當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穩定時,可以進行適量的床上運動。注意在進行早期下床活動時,需要做好引流瓶的妥善處理[2]。
2.4 加強巡視與護理指導
護理人員應當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工作,告知患者引流管留置的作用,從而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不僅如此,護理人員在協助患者進行創傷活動或翻動時動作應當嫻熟而輕柔,避免由于引流管的牽拉導致心包縱膈引流管脫落。
2.5 疼痛的護理
由于心臟手術后患者會感到切口疼痛,并且患者的呼吸對縱膈胸膜刺激后也會誘發疼痛。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時沒有獲得良好的休息,就會增加耗氧量、加快心率,對患者心功能的恢復產生不良影響。本組鎮痛采用的是鎮痛泵,選擇的鎮痛藥物包括芬太尼、嗎啡等融入生理鹽水稀釋,從而使鎮痛效果良好[3]。由于術后切口刺激及呼吸會加劇患者的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耐受力較差,導致其難以正常休息,增加機體耗氧量,所以臨床醫生應當給予適量鎮痛劑。
2.6 飲食護理
心臟術后患者全身消耗嚴重,機體需要較強的營養支持,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易消化飲食,補充能量,增強營養[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7 引流管拔除方法
縱膈、心包無積液,同時引流液的顏色逐漸轉變為黃色液體或淡紅色液體時,護理人員可依據醫囑或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拔管[2]。當患者引流液量減少或內容暢清澈無滲漏時,護理人員可遵醫囑將引流管拔除。在拔除引流管時應當指導患者深吸氣,在患者屏氣之后拔除引流管,然后采用凡士林紗布敷料對切口進行覆蓋。
2.8 引流護理注意事項
在進行吸引裝置連接時,護理人員應當在使用前仔細檢查吸引裝置的封閉性能,全面保持連接處的緊密,避免發生滑脫。使引流管盡可能保持通暢,避免發生堵塞、打折、扭曲或擠壓。放置引流瓶時,應當低于引流口平面
80 cm左右,水封瓶長玻璃管要沒入水中4 cm左右。盡量維持管道密閉性,避免發生逆行感染癥狀。待患者清醒后需要將床頭抬高15°,待患者循環穩定后取半臥位,對引流量的變化進行觀察與記錄,注意定時更換引流裝置,保持敷料的干燥與清潔,一旦發生滲液應當及時進行更換。在床邊隨時放置血管鉗,在行心臟手術的當天上午如果手術完成后引流管出現大量的滲液,并且沒有減少的趨勢,護理人員則應當及時通知臨床醫師進行處理。如果發現引流管被血塊堵塞或出現大量血液性液體時,及時通知醫師處理[5]。當患者下床進行活動時,應當夾閉引流管,避免發生返修、漏氣、脫落等,在拔管后患者發生心悸、胸悶時,或者傷口出現出血及滲液時,應當及時通知醫師處理。
3 結 語
要想使行心臟手術的患者取得良好的療效,不但需要手術獲得成功,還應當切實做好心臟術后心包縱膈引流的護理工作。如果心包縱隔引流管護理不當,可引起心包壓塞和縱隔偏移等并發癥,影響患者恢復。因此要嚴密觀察引流管和正確擠壓引流管,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1] 李 莉,夏柳勤,朱明麗.體外循環術后心包縱隔引流管的無縫隙管理[J].護理學報,2012,04:51-53.
[2] 李 寧.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心包縱隔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02:80-81.
[3] 黃朝芳,王小為,陳鳴鳳.心臟術后心包縱膈引流管的觀察及護理[J].海南醫學,2010,02:132-133.
[4] 化麗莉.心臟體外循環術后心包縱隔引流管的護理[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03:234.
[5] 祁世曼.三腔型引流裝置在心臟術后引流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1,16:1456-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