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蓉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衰患者院內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護理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8月治療的心衰患者66例為研究組,2011年9月~2014年8月治療的心衰患者66例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性臨床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基礎臨床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主動預防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觀察對象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吸煙史、長期臥床、高血壓、濫用抗菌藥物、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齡等是心衰患者院內感染主要因素。結論 實施針對性的院內肺部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有助于臨床療效的改善和護理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心衰;院內肺部感染;主動預防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B
心衰是臨床常見的嚴重心血管疾病,受到患者心輸出量減少的影響,其機體能量供給和代謝供氧受到影響而誘發一系列疾病。院內肺部感染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心衰并發癥,心衰患者肺部感染的發生會導致患者癥狀的逐步加劇,進而對患者預后和療效造成不良影響[1]。2011年9月~2014年9月以來我院對心衰患者實施了針對肺部感染危險因素的主動預防護理,現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治療的心衰患者66例為研究組,男40例,女26例,年齡43~87歲,平均年齡(64.4±2.3)歲;選擇2011年9月~2014年8月治療的心衰患者66例為對照組,男42例,女24例,年齡43~89歲,平均年齡(64.7±2.4)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觀察對象接受基礎治療護理。研究組觀察對象在基礎治療護理的基礎上接受主動預防式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保證病房內空氣流通、清潔;加強患者呼吸道管理,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氧流量和氧濃度;按需對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清理,且動作要輕柔,防止損傷呼吸道粘膜;加強氣道加溫濕化;霧化吸入;翻身拍背等護理措施有利于改善通氣功能;每天進行兩次口腔清理,保證口腔清潔。②加強患者體溫等生命體征指標監測,若患者體溫高于38.5℃,則應進行物理降溫處理,適當應用退熱藥物治療,保證適當的體溫水平。③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多交流溝通,加強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促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態度。④健康指導,指導并教會患者使用呼吸操等方法改善肺功能。護理人員應囑患者依氣溫變化和身體情況適當增減衣物,防止著涼感冒;日常飲食方面,以豐富膳食纖維、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為主。⑤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和引導。對于長時間臥床治療的患者,應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被動鍛煉,以改善其機體抵抗能力;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合并COPD的心衰患者,應積極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感染預防治療;對于年齡偏大的患者,需要通過蛋白等營養物質的補充,達到改善免疫力的作用。
調查治療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分析心衰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相應的影響率。
1.3 效果評定標準
顯效,指患者臨床治療和護理后,脈搏與血氧飽和度水平都完全恢復,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臨床表現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臨床治療和護理后,脈搏與血氧飽和度水平有所改善,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臨床表現明顯好轉;無效,指患者臨床治療和護理后,未達到上述評定標準,脈搏和血氧飽和度等指標水平無見改善甚至有所惡化,相關臨床癥狀未見改善[2]。
患者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時使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定,>6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通過SPSS 17.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
經統計,研究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危險因素分析
導致心衰患者發生院內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可能包括:濫用抗菌藥物、侵入性操作、長期臥床、吸煙史、糖尿病、高血壓、COPD、高齡等等。
3 討 論
我院本次對心衰患者的院內肺部感染發病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濫用抗菌藥物、侵入性操作、長期臥床、吸煙史、糖尿病、高血壓、COPD、高齡等均可能是心衰患者院內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3],數據顯示慢性阻塞性肺部、吸煙史和濫用抗生素三因素位列前三。有研究表明濫用抗菌藥物、侵入性操作、長期臥床、吸煙史、糖尿病、高血壓、COPD、高齡等都會導致患者出現并發性肺部感染現象,屬于其獨立危險因素[4],而統計各因素OR值則顯示,吸煙史、長期臥床、高血壓是位列前三的最危險因素。
COPD成為導致心衰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癥狀的一項主要原因,COPD的發生會導致患者發生通氣血液比例失衡,減少肺毛細血管床,誘發低氧血癥,導致氣道內分泌物聚集,影響氣道自身清潔能力,進而為病原菌的生長提供有利環境。因此臨床醫師需要對抗菌藥物的類型進行適當選擇,在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停止用藥。COPD患者受到抗菌藥物的長時間影響,其身體的抗菌藥物耐藥性也相對較高,而這也是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一項重要原因,所以,臨床上需要對COPD合并心衰患者實施早期預防性抗菌藥物治療。吸煙是導致COPD的最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有吸煙史患者COPD患者吸煙率達56.05%[5],吸煙史成為心衰患者肺部感染排位靠前的危險因素了。而長期臥床導致患者體質較差,抵抗力降低,易發生肺部感染。高齡成為心衰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應該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6],其自身機體免疫能力會有所降低,加之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纖毛功能降低,以及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的影響,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容易出現程度不同的肺部水腫或是肺部淤血癥狀,以及肺泡破裂數增加,進而降低其自身對于肺部感染的抵抗能力[7]。糖尿病成為危險因素,相比普通心衰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衰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更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長時間的高血糖容易降低患者機體抵御能力,加之糖尿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血管性病變,因而組織器官抵抗能力更差,另一方面,高血糖能夠為細菌繁殖提供良好營養環境,進而加重癥狀[8]。受到疾病長時間消耗的影響,患者白蛋白水平明顯低于正常水平,因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并會影響機體的感染抵抗能力,加之臨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操作逐漸增加,患者機體會面臨較大損傷,加大機體受到外界微生物侵入引發感染
的危險。
針對心衰患者高危因素,對心衰患者做好針對性的主動預防院內肺部感染護理[9]。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率都顯著高于對照組,顯示針對性的主動預防護理可有效降低心衰患者院內肺部感染,提升療效和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宋增敏,周金雙,朱 玲.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3,30(4):290-291.
[2] 梁蘭英.急性腦卒中患者伴肺部感染的個體化護理對策[J].中國基層醫院,2012,19(10):1597-1599.
[3] 陳 茜,季崇宇,劉博飛,陳慧穎.ICU院內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江蘇醫藥,2013,39(21):2599-2600.
[4] 成 彥.肝移植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2,1(1):8-9.
[5] 杜進波,任 蕾.COPD與吸煙[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2):221-223.
[6] 高 萌,盧麗華.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發肺部感染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7):623-624.
[7] 褚鴻飛.腦出血患者并發院內肺部感染診治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2):183-184.
[8] 隆衛娟.腦出血合并院內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刊,2012,(9):1627-1628.
[9] 黎春雨.重癥肺心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