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美
【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用中醫情志護理的效果。方法 通過整理、分析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患者在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中醫情志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所有治療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中醫情志護理,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疾??;中醫情志;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人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上人們居住環境、生活習慣等影響,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持續性、多發性等特點,常常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隨之患者則會表現出抑郁等消極情緒,不配合甚至拒絕治療,影響其臨床治療與護理[1]。因此,減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病痛苦,改善其生活質量,現已成為護理工作者需要解決和面臨的問題。本文對所在醫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4例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4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CCMD-3診斷標準[2]。年齡16~79歲,平均年齡(42.3±6.1)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7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1例,其中高血壓18例、冠心病26例、心絞痛13例;治療組中男37例,女20例,其中高血壓17例、冠心病25例、心絞痛15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病及有精神病史、語言障礙、神志不清、溝通交流障礙等情況。兩組患者在年齡、臨床表現、臨床癥狀、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患者的血糖、血脂變化。護士定期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評估,包括飲酒、吸煙、運動、情緒變化等。根據患者自身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等,進行相應適當的知識宣傳。同時,注意平時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定期做好隨訪
工作[3]。
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實施中醫情志護理。根據治療組的患者在臨床中表現出來的心理上、生理上及生活習慣的變化,對各個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整理和歸納。針對患者相應的病情、病況及心理和生理狀態等,實施中醫情志護理。情志護理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①開導。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及時的開導和引導,讓患者盡量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大喜大怒,盡量保持愉悅的心情,消除消極情緒和煩惱,以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積極配合治療,縮短治療時間;②分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如:焦慮、憂郁、恐懼等消極、不健康心理進行研究分析,并根據患者相應的接受能力和范圍適度的講解相關醫學知識,解決患者的疑問,讓患者能夠更清楚、明了的認識自身疾病,進而更為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③暗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暗示心理,特別是對于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這種暗示心理的作用可能會更為明顯。因為此類患者對治愈具有強烈的欲望。所以,對所有關于其治療及疾病進展的信息都十分關注和敏感,因此很容易被暗示。護理人員則在適當的時機,暗示患者與疾病有關的事物,進而減輕患者疑慮;④安慰。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病程較長,且病情較嚴重,所以要治愈則需要的時間就會較長,患者則易出現不能堅持,甚至放棄治療。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狀態,一旦發現此類現象,及時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多講解治愈案例,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進而使患者能夠配合治療,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⑤移情。護理人員通過語言或其他行為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進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促進患者的治愈;⑥適應。中醫中主要以情治情的心理護理方式進行心理護理。此方法能夠通過一些特定的形式,緩解患者由于過于敏感而產生的精神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采取以情治情的方式,有效引導、開導患者,減弱或解除患者的憂慮,從而促進患者的
康復[4]。
1.3 評價指標
所有患者接受護理后,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分析
所有患者接受護理后對滿意度進行評分的結果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所有治療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中醫情志護理就是一種心理療法的一類,以護理人員的語言、行為、情緒等影響患者的心理,以達到護理的目的。在《靈樞·口問》中指出:人的情志狀態會直接影響其自身的心臟功能,因此,患者的情緒則會影響其疾病的治療。中醫情志護理,能夠消除患者的憂慮,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促進患者康復,且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5]。
參考文獻
[1] 毛祚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醫情志護理[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22):131-132.
[2] 景 艷.對于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86(24):179-180.
[3] 陳星慧.中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情志護理干預[J]. 當代醫學,2012,18(22):111.
[4] 王曉嵐.中醫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性化護理淺談[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2):587-588.
[5] 黃明鳳.個性化護理在心血管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3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