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濤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冠脈搭橋術后傷口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200例行冠脈搭橋手術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傷口護理,觀察組采取品管圈進行傷口護理。對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術后傷口愈合狀況及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傷口愈合情況與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冠脈搭橋手術的患者來說,采取品管圈對術后傷口進行治療護理能取得顯著的效果,有利于傷口早日愈合,提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品管圈;冠脈搭橋手術;傷口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品管圈(QCC)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為了有效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具有相同或相似工作性質的人員組成團體,從而對圈員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最終使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1]。我院對收治的行冠脈搭橋手術患者采取品管圈進行傷口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行冠脈搭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17例患者中,男34例,女83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3.8±6.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積極配合醫療救治護理;②取患者胸骨正中作切口行手術治療;③術后接受傷口治療次數≥3次。排除合并影響切口愈合的其他疾病,排除精神心理疾病以及服用激素類藥物疾病者。將20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100例實施術后常規傷口護理,觀察組100例采取品管圈進行傷口護理,主要措施為:①成立專業的傷口治療室:小組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用作傷口護理的服務中心,室中物品有換藥床、無菌物品、消毒劑以及各種敷料等,其主要作用是為患者出院、返院時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2]。②進一步明確小組職責及工作內容 為了進一步規范傷口的護理,在小組成員共同研究下制定小組職責及工作內容,即明確規定傷口換藥的時間間隔以及使用敷料時是否應取得家屬同意。③構建分層次傷口護理模式:慢性傷口主要由傷口護士及治療師負責,急性傷口主要由普通護士及傷口護士負責,對于疑難傷口則需要由主治醫師幫助治療[3]。④構建傷口延續護理模式:對于傷口未完全愈合但已經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傷口治療師及臨床醫師應當對患者出院進行合理評估,除了那些傷口十分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療外,其他患者均在傷口延續護理模式下出院。醫師需要給患者開傷口治療醫囑單,使患者繼續接受傷口換藥治療[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傷口愈合情況
觀察組患者中,甲級愈合97例,乙級愈合2例,丙級愈合1例,臨床愈合率為97.00%;對照組患者中,甲級愈合92例,乙級愈合5例,丙級愈合3例,臨床愈合率為92.00%。觀察組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82例,一般滿意14例,不滿意4例,臨床滿意度為96.00%,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0.5±2.6)天;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56例,一般滿意22例,不滿意22例,臨床滿意度為78.00%,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3.9±2.4)天。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當前臨床領域中,品管圈護理模式的應用逐漸變得廣泛,并且對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意義重大。通過品管圈護理模式對心血管外科行冠脈搭橋患者進行術后切口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切口的甲級愈合率。品管圈護理模式具有系統、全面、個性化等特征,能實現對患者術后切口愈合的全方位觀察。本組中,在實施具體的治療護理措施之前,小組成員首先做了幾個方面的前期工作:①迅速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組,并對全科護理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同時講述品管圈活動的特點、原則及相關工作方法等[5];②確立品管圈主題為“切實做好傷口護理,促使傷口盡快愈合”,并上報護理部審批后實施各項措施;③制定活動方案:每隔2周召開1次品管圈小組會議。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10.5±2.6)天,顯著短于對照組(13.9±2.4)天,傷口愈合情況(愈合率97.00%)與護理滿意度(96.00%)顯著優于對照組(92.00%、78.00%)。由此可見,對行冠脈搭橋手術的患者來說,采取品管圈對術后傷口進行護理能取得顯著的效果,有利于傷口早日愈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周麗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動在檢驗標本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04:73-76.
[2] 許晨耘,符林秋,陳克妮,李 斌.以點帶面全面推行醫院護理品管圈活動[J].護理學雜志,2013,13:4-6.
[3] 王臨潤,汪 洋,張相宜,饒躍峰,盧曉陽,張幸國.品管圈管理在醫療機構中的應用價值[J].醫藥導報,2012,06:
823-826.
[4] 王秀芳.品管圈活動對住院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12:1089-1090.
[5] 盧芳燕,江 南,趙銳祎.推行護理品管圈活動的困難因素調查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1,08:66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