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偉
摘 要:該文根據(jù)當前嚴峻的森林防火形勢,結合黃山區(qū)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分析了黃山區(qū)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森林防火對策。主要包括:提高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水平、強化野外火源管理、落實防火措施等。
關鍵詞:森林防火;問題;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114-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erious forest fire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Huangshan area,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in Huangshan District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were proposed,including increasing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and fighting work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field fire, implementing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Guan Jianci:Forest fire preven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Study
黃山區(qū)林業(yè)資源豐富,境內座落著名黃山風景區(qū)和太平湖風景區(qū),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兩山一湖”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的中心區(qū)域,森林防火工作尤為重要。
1 基本情況
1.1 自然地理條件 黃山區(qū)地處安徽省南部,地處東經117°50′~118°20′,北緯30°00′~30°32′。土地總面積1 641km2。地貌屬黃山山脈中低山,間有丘陵和山間盆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溫在15.5℃,年均日照時數(shù)1 900h,年均降雨量1 564mm,年蒸發(fā)量1 200mm,平均相對濕度78%,全年無霜期226d,適合林木生長。
1.2 森林資源概況 近年來,黃山區(qū)以建設生態(tài)林業(yè)和民生林業(yè)為目標,以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等林業(yè)重點工程為抓手,以深化林業(yè)改革為動力,大力推進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是全國林業(yè)重點縣、首批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全國林業(yè)標準化建設示范區(qū)。全區(qū)有林地123 367hm2(其中:喬木林地97 567.5hm2,占85.7%),活立木總蓄積量725萬m3;竹林面積16 257.9hm2,毛竹立竹蓄積5 236萬根。森林覆蓋率78.4%,林木綠化率達80.5%。
2 森林防火設施及存在問題
2.1 森林防火設施和隊伍建設 黃山區(qū)在國家公益林、重點林區(qū)、國有林場和205國道、103省道等重點地段及林區(qū)邊緣設立固定防火宣傳和警示牌500余塊,建有瞭望臺4座,總建筑面積160m2。建設生物防火林帶總長14 9915m,折合面積350hm2,其中木荷防火林帶141 662m,茶葉防火林帶4 080m,油茶防火林帶4173m。建成森林防火消防專業(yè)撲火隊四支,隊員100人,應急分隊14支,隊員700人,全區(qū)村居應急分隊79支,共有1 580人。
2.2 森林防火存在問題
2.2.1 思想認識不足 一些鄉(xiāng)村領導對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防火意識淡漠,重視力度不夠,思想麻痹,存在僥幸和厭戰(zhàn)心態(tài),把森林防火僅僅當作一般性的工作來安排部署,對森林防火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估計不足,有“重撲輕防”的思想,超前研究不夠。直到火災發(fā)生時才采取補救措施,工作處于被動狀態(tài),稍有陰雨天氣,就放松警惕,錯失了對森林火災的防范。
2.2.2 工作措施不力 每到森林防火期,標語張貼了不少,廣播、電視、宣傳車也進行了宣傳,對森林防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對森林火災的重要性、危害性宣傳還沒有做到家喻戶曉,沒有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在森林火災高火險時段以及春節(jié)、清明、節(jié)假日等關鍵時期,對重點部位沒有嚴加防守,沒有真正做到路口有人把,山頭有人看,墳頭有人守,沒有真正做到嚴禁一切形式的野外使用明火,從而導致森林火災的發(fā)生。
2.2.3 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 森林火災發(fā)生的人為原因主要是在林區(qū)野外用火不慎所致,如農事用火、祭祀用火、旅游、特殊人群、吸煙等。黃山區(qū)通過“三五滅荒”和工程、項目造林的人工林大部分為人工針葉純林,有的林分下衛(wèi)生條件差,枯枝落葉層厚,在高火險天氣,一旦遇上明火,加上風力的作用,火災將會迅速的蔓延。區(qū)內及邊界林地與田地相互交錯,群眾生產活動頻繁,特別是每年的清明、冬至期間,部分群眾還有上墳祭祖燒紙的習俗,增加森林火災隱患;有的地方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人為活動相對較少,一旦發(fā)生火情極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延誤了最佳撲火時機。
3 森林防火對策
要結合區(qū)情、林情,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強化防火宣傳,嚴格火源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和專業(yè)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森林防火工作長效機制;堅持制度規(guī)范,科學引領,走科學防火,依法治火之路。層層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確保森林資源尤其是黃山松的安全。
3.1 做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 大部分森林火災都是人為因素引發(fā)的,普及森林防火知識、增強防火意識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務。要在各交通沿線、村口路邊、林區(qū)林緣地帶醒目位置懸掛森林防火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在重點地段制作永久性宣傳牌。積極組織各類森林防火宣傳隊伍,深入林區(qū)村落和深山區(qū),以入戶宣講、文藝下鄉(xiāng)、在重點地段微信短信等多種形式,在重點地段高頻率、立體式、全方位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要突出對散居在偏遠林區(qū)的老年人群和癡、呆、傻、智障人員等“重點人群”及其監(jiān)護人開展面對面的宣傳教育,尤其要注重以近期火情火警開展警示教育和法制教育。針對性要強,群眾容易接受,以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防火意識,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為。
3.2 加強巡山護林和野外用火的監(jiān)管工作 加大對野外農事用火的管理,堅決實行野外用火報批制度。對重點林區(qū)、重要景區(qū)景點實行定點、定人、定責的“三定”措施。在高森林火險天氣,適時發(fā)布禁火令,禁止一切火種進山入林。要利用護林員GPS定位管理系統(tǒng),經常性檢查督促護林員做好巡查管護和火情監(jiān)測工作。在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huán)保的祭祀風尚,全天候、全方位野外巡查,深入排查、消除各種火災隱患;禁止燒紙、燃放鞭炮等一切野外用火,做到火種不進山,火源不入林,決不能存在任何盲點、任何隱患、任何疏漏。
3.3 狠抓制度建設,完善考核體系 黃山區(qū)的山林經林改后,經營主體發(fā)生很大變化,因此,要不斷創(chuàng)新森林防火手段,建立和完善一套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和鄉(xiāng)鎮(zhèn)、村、組三級森林防火考核體系,用制度管人、管林、管火。要嚴格考核,明確獎懲,確保森林防火日常工作有據(jù)可依,有章可循,為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提供有力保障。
3.4 開展森林防火知識培訓 圍繞政策法規(guī)、林火原因、技術裝備、滅火戰(zhàn)術、組織指揮和防火隊伍建設等方面舉辦專題培訓班,提升森林消防隊伍、護林員、民兵應急分隊的綜合撲火能力,推進科學防火。引導群眾本著互利、互助的原則,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在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組、戶之間建立“立足基層,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機制,組成森林防火的中堅力量,及時撲救森林火災。
3.5 抓好監(jiān)測預警,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 強化預警預報和高火險警報工作。綜合考慮森林防火形勢、火險天氣、林區(qū)可燃物易燃及林火蔓延成災的危險程度等因素,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將全區(qū)森林防火預警分為“藍、黃、紅”三級,及時發(fā)布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信息,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高火險天氣各瞭望臺要全天候在崗值勤,密切監(jiān)視火情。嚴格按要求及時上報森林火災信息,做到“有火必報、報撲同步”,確保火災早發(fā)現(xiàn)、早處置、早撲救。掌握全區(qū)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和林農的地理分布狀況,從火情受理、人員組織、物資調配、火場指揮等方面,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森林防火預案,提升處置森林火災的應急能力和協(xié)調水平,一旦發(fā)生火情,能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3.6 科學建設生物防火林帶 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項長效措施,可增強森林自身抗御森林火災的能力,阻隔林火的蔓延擴散,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損失。要綜合考慮黃山區(qū)的自然、經濟條件和林分狀況,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適地適樹、突出重點的原則,科學營林規(guī)劃,建成較全面、完整的生物防火帶主、支干網,有效發(fā)揮出生物林帶在防火工作中的主動性、基礎性、長效性作用,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災的能力,促進森林可持續(xù)發(fā)展。
3.7 強化責任落實 堅持從政府、部門、森林經營主體3條線上強化森林防火責任。按照各自職責,積極主動地開展有關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把責任和壓力傳導到每個“神經末梢”,確保將每個村組、每個山頭、每塊林地的防火任務,落實到責任單位、落實到人頭,做到齊抓共管、多頭參與。對發(fā)生的每一起違規(guī)野外用火事件,都要嚴格執(zhí)行森林火災責任倒查和逐級追查制度,對違規(guī)造成火災的當事人依法嚴處,對相關責任人嚴肅問責,對典型事件處理結果要在新聞媒體上曝光,以達到處理1人,教育全社會的目的。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