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民
鼻中隔偏曲與鼻竇炎的相關性探討
王軍民
目的 探討鼻中隔偏曲與鼻竇炎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鼻中隔偏曲伴鼻竇炎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鼻中隔偏曲與鼻竇炎的相關性進行探討。結果 對側發生額竇炎的患者6例(17.1%),發生蝶竇炎的患者3例(8.6%),發生上頜竇炎的患者15例(42.9%),發生篩竇炎的患者28例(80.00%);同側發生額竇炎的患者5例(14.3%),發生蝶竇炎的患者4例(11.4%),發生上頜竇炎的患者12例(34.3%),發生篩竇炎的患者23例(65.7%);本組鼻中隔偏曲患者對側中鼻甲肥大、鉤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篩泡過度氣化等解剖變異的發生率與同側相比差異明顯(P<0.05);篩竇炎、上頜竇炎的發生率顯著大于與其同側蝶竇炎、額竇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側鼻竇炎發生率無明顯差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鼻中隔偏曲患者兩側鼻竇炎發病率無明顯差別,對側以篩竇炎、上頜竇炎居高,鼻中隔偏曲的角度越大,其對側下鼻甲、中鼻甲的寬度也代償性的增大。
鼻中隔偏曲;鼻竇炎
鼻中隔偏曲指的是鼻中隔脫離正中位置向兩側偏曲或向一側偏斜,也可形成脊突或矩狀突,并引起頭痛、鼻阻塞等一系列臨床癥狀。鼻竇炎與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大多鼻竇炎患者都會合并鼻中隔偏曲[1]。本研究選取鼻中隔偏曲伴鼻竇炎的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鼻中隔偏曲與鼻竇炎的相關性進行初步探討,為臨床預防、診斷、治療提供有利依據,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宿遷市鐘吾醫院2010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竇炎患者35例作為研究對象,參照七年制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所述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有鼻塞、流膿涕、頭痛等癥狀,并經鼻鏡、鼻內鏡檢查及CT或MRI檢查,確診為鼻中隔偏曲伴一側或二側鼻竇炎;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35.6±2.04)歲。
1.2 解剖變異檢查情況 對鼻內鏡及CT掃描等檢查結果進行仔細的觀察及研究,并將患者雙側中鼻甲肥大、鉤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篩泡過度氣化的解剖變異情況詳細記錄[3]。
1.3 鼻中隔偏曲角度及中、下鼻甲寬度的測量 依照鉤突所在的斷層解剖平面,從頂點到鼻中隔偏曲最高點的連線同經過雞冠正中線夾角所構成的鼻中隔偏曲角度,在平上頜竇口處中鼻甲寬度進行測量,于其中部測量下鼻甲的寬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3.0 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本組偏曲兩側鼻竇炎的發病情況 兩側鼻竇炎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頜竇炎、篩竇炎發生率顯著高于與其同側的額竇炎、蝶竇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本組偏曲兩側鼻竇炎的發病情況[n(%)]
2.2 本組患者偏曲兩側的解剖變異情況 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對側中鼻甲肥大、鉤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篩泡過度氣化等解剖變異的發生率與同側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 中鼻甲肥大 鉤突肥大 下鼻甲肥大 篩泡過度氣化對側 10(28.6) 5(14.3) 17(48.6) 8(22.8)同側 3(8.6) 2(5.7) 8(22.9) 5(14.3)χ2值 5.393 6.732 7.157 6.936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鼻中隔偏曲的角度與對側下、中鼻夾寬度的關系 鼻中隔偏曲的角度(9.511°±2.658°)與對側下鼻甲寬度(2.136± 0.598)mm、中鼻甲寬度(1.331±0.378)mm成正比關系,由此可見,鼻中隔偏曲的對側中鼻甲、下鼻甲寬度隨鼻中隔偏曲角度的增大而代償性的增寬。
凡鼻中隔偏離中線或呈不規則的偏曲,并影響到鼻功能,導致鼻出血、流膿鼻涕、頭痛、鼻塞等現象出現,即可確診為鼻中隔偏曲[4];根據偏曲形態可分為“S”形和“C”形,根據方向可分為橫行偏曲和縱行偏曲,根據偏曲部位可分為低位、高位、后段、前段。導致鼻中隔偏曲的因素可能有外傷、高拱硬腭、發育異常、壓迫因素、遺傳因素等[5]。手術矯正是治療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方法,臨床目前主要在鼻內鏡下行鼻中隔矯正術,但患者若同時伴有鼻甲肥大或鼻息肉時需先行鼻甲和鼻息肉手術,術后在鼻部癥狀消失、鼻通氣改善情況下,可不處理鼻中隔偏曲[6]。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鼻中隔偏曲寬側發生竇口鼻道復合體解剖變異發生率高,這可能因為氣流動力學使寬敞側受到影響,致使機體出現代償性改變,為達到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平衡,寬大鼻腔側的下鼻甲、鉤突、中鼻甲出現代償性增生及肥大,代償結果阻塞肥大的下鼻甲、鉤突、中鼻甲竇口鼻道的復合體,導致鼻竇炎的發生[7]。治療方法中,傳統手術在矯正鼻中隔偏曲同時切除對側肥大的中下鼻的一小部分,這樣可有效改善對側鼻腔的通氣障礙,鼻甲可加溫、加濕外界空氣,還可使兩側鼻腔的空氣動力學有效平衡,故在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的同時應杜絕行對側肥大的下鼻甲手術,在矯正鼻中隔偏曲后,會阻斷對側代償性的下鼻甲、中鼻甲肥大,繼而有效改善同側鼻腔通氣功能[8]。
總之,鼻竇炎的發病過程中,鼻中隔偏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引起耳鼻咽喉科醫師的高度重視,并建議該病患者盡早接受治療;治療過程中要依照患者自身條件及具體病情選擇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手術順利完成后不僅可使同側鼻腔的通氣功能得到改善,還可降低鼻竇炎的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李鐵柱,楊邁.鼻中隔偏曲與鼻竇炎的相關性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0,2(3):25,29.
[2] 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77-278,298-299.
[3] 陶澤璋,張劍寧,楊強,等.鼻中隔偏曲兩側竇口鼻道復合體解剖變異的差異[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13,36(2):132-134.
[4] 劉燕青,強筆,張艷,等.鼻中隔矯正術治療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持續性變應性鼻炎[J].長江大學學報,2013,10(27):7-9.
[5] 韓朝,王德輝,黃一波.鼻中隔偏曲影響因素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55-57.
[6] 李鐵柱,楊邁.鼻中隔偏曲與鼻竇炎的相關性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0,2(3):25-28.
[7] 顧兆偉,曹志偉,王韞秀,等.鼻中隔偏曲與慢性鼻-鼻竇炎相關性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8,14(4):312-314.
[8] 盧俊,李紅.淺談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J].求醫問藥,2012,10(4):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60
江蘇 223800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醫院耳鼻咽喉科(王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