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紅艷
子宮瘢痕妊娠行雙側子宮動脈栓塞的效果及護理配合
曲紅艷
目的 探究子宮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宮動脈栓塞手術介入治療的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2組患者均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雙側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觀察2組患者的術后效果。結果 手術治療配合恰當的護理后患者的血人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gonagotropin,β-HCC)明顯的下降,6例陰道大出血患者術后的0.5h內陰道流血量明顯減少,術后給予對應的護理效果更好,沒有出現死亡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的出血量較少,出血時間和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對子宮瘢痕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配合恰當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切除子宮的危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宮瘢痕妊娠;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護理
子宮瘢痕妊娠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異位妊娠,隨著剖宮產手術的增多,該病的發生率也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1]。子宮動脈栓塞手術是治療子宮瘢痕妊娠安全性高、止血迅速、并發癥少的辦法。該手術不僅可以為患者保留完整的子宮,也為其保留生育能力[2]。本研究以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子宮瘢痕妊娠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探究2組患者的治療聯合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60例,年齡23~40歲,平均(30.1±5.2)歲。患者均有停經史和不規則陰道出血的情況,沒有比較明顯的腹痛史,均有剖宮產史,有15例患者有正常流產史,6例患者出現陰道大出血。此次妊娠距離剖宮產的時間在1~15年,患者術前均進行了陰道B超檢查。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30例,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31.5±2.3)歲。對照組30例,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3.2±2.7)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雙側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所有患者仰臥,在局部麻醉之下右側股動脈穿刺,成功后引入5Fr的導管鞘,通過鞘插入5Fr的導管,隨后行左側插管子宮動脈造影并栓塞,最后采用成像技術行右側子宮動脈造影劑栓塞,得到子宮動脈栓塞成功的結果。在進行栓塞之前對左右子宮動脈均注射20~30mg甲氨蝶呤。在動脈血流全部阻斷之后進行拔管,局部加壓包扎24h,壓砂帶6h,避免局部出現血腫及術后感染的情況。2組患者均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具體護理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患者對子宮瘢痕妊娠知識沒有詳細的了解,患者出現各個層次的焦慮及恐慌。術前可以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了解子宮瘢痕妊娠及治療有關的知識,讓患者清楚了解子宮瘢痕妊娠危害及介入治療的重要性。講述多個手術成功的案例,加強患者對手術成功的信心,讓患者以最好的狀態接受治療。
1.2.2 術前準備 對各種檢查項目進行完善,做碘過敏進行試驗,防止出現影劑過敏的情況。術前6h之前禁止禁食禁飲,手術當天創建靜脈通道,確保手術順暢的實施,護士配合好醫生的各項輔助工作,陪伴患者達到放射科室。
1.2.3 術中護理 讓患者處于平臥位,把手術區域充分暴露出現,對那些煩躁不安、來回活動的患者可以對其肢體進行相應的固定。設置導尿管,確保導尿管處于通暢的狀態,認真觀察患者尿量,防止術中膀胱充盈導致栓塞效果不佳的情況。醫護人員要細致觀察患者的血壓、心電、氧飽和度的情況,時刻注意其心率、血壓是否處于正常的狀態。手術中如果患者運用造影劑之后,出現胸痛加重、意識模糊、冒冷汗、臉色蒼白等情況,應即刻匯報給主治醫生進行處理,隨時準備好搶救,做好輸血準備。醫護人員必須了解手術的步驟,確保可以準確、及時滿足手術中各項物品的需求,保障介入栓塞治療可以有效及時的進行。采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之后,對栓塞的效果進行判斷。術后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15~20min,并進行加壓包扎,把患者推進病房。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在當天或第2天展開刮宮術。
1.2.4 術后護理 在術后的24h持續對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情況及、意識狀況進行監測,可以每隔1小時進行一次測量、記錄,直至處于平穩的狀態停止測量。術后24h之內觀察患者穿刺口敷料有沒有出現滲血的情況,皮下有沒有活動性內出血,確保具有正確的體位。如果足背的動脈波消失、患者出現臉色蒼白、全身體溫下降的情況,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進行妥善處理。患者子宮動脈栓塞之后,局部組織缺血加上子宮的收縮會引發疼痛,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的疼痛位置、時間、程度進行準確的觀察,并給以相對應的處理。指導患者在術后2h之后進食,多飲水,加快體內藥物的代謝,有效減輕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標準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有9例陰道出血,觀察組4例陰道出血,半小時內陰道流血量明顯減少,給予合理的護理措施后,陰道流血量明顯減少。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的出血量較少,出血時間和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 例數 術后出血量(m L) β -H C C轉歸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 0 2 7 1 . 3 ± 2 4 . 2 4 7 . 9 ± 5 . 3 2 5 . 9 ± 0 . 7對照組 3 0 2 7 6 . 4 ± 1 9 . 8 7 3 . 5 6 ± 1 1 . 5 7 7 . 2 ± 1 . 1 t值 2 7 . 9 3 1 9 . 6 2 4 . 5 7 6 P值 <0 . 0 5 <0 . 0 5 <0 . 0 5
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范圍內的剖宮產率明顯升高,致使子宮疤痕妊娠發病率上升[3]。部分患者由于實施清宮術,致使術中出血不可控制大出血,最終不得采用切除全子宮切除術挽救患者生命。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具有出血量少、創傷小、保留子宮等優點,為確保手術效果,必須做好恰當的術前準備、術中、術后護理措施,并將健康宣傳貫穿整個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獲取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從而得到最佳的治愈效果[4]。子宮瘢痕妊娠發生的因素至今不是很明確,臨床通常認為是剖宮產術中傷害到了子宮內膜基層,形成于宮腔相互通暢的裂痕,受精卵通過該裂痕侵入到瘢痕基層種植[5]。子宮動脈栓塞手術治療是指在影響設備的指導下,把可塑導管插入出血血管進行栓塞手術,所采用的栓塞物質是明膠海綿顆粒,可以把出血動脈從末梢進行栓塞到主干,把整個動脈管腔進行閉鎖[6]。即使有其他的交通支也沒有大量的血液由髂內動脈展開供血,進而很好的控制出血的情況[7]。介入治療之后產后出血已經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可知,觀察組和對照組均出現陰道出血的情況,實施有效的護理后流血量明顯減少。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出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必須注意,醫護人員必須了解血管解剖和手術操作的各個環節,正確識別動脈血栓出現的征兆,強化觀察、護理、巡視工作,從而做好術后護理工作[8]。
子宮動脈栓塞手術對于治療子宮瘢痕妊娠具有明顯的療效,不僅手術安全性高、并發癥較少,也可以為患者保留完整的子宮,保留其生育功能,可以在臨床進行大范圍的推廣。
[1] 駱亞平,王彥龍,楊麗.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8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2):1070-1071.
[2] 陳毅,謝春明,楊敏玲,等.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5):410-413.
[3] 黃加勝,張慕玲,束曉明,等.預防性子宮動脈栓塞在產科疾病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12):980-982.
[4] 樊慶勇.子宮動脈藥物灌注栓塞在控制及預防子宮瘢痕妊娠出血中的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6):980-983.
[5] 陶可偉,徐中華,靳激揚,等.運用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治療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的療效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30(3):485-487.
[6] 種軼文,張坤,周延,等.MRI檢查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12):914-918.
[7] 董芳芳,易建平,孫靜濤,等.剖宮產經產婦子宮切口瘢痕妊娠初始治療方式探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413-3415.
[8] 范麗,黃光榮,高霞,等.孕囊型子宮瘢痕妊娠治療方法的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92-3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74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 (曲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