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紅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50例臨床分析
覃紅
目的 研究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方法 選取子宮相關疾病患者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經腹子宮全切術,觀察組給予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全切術。對2組患者術中情況以及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74.3±3.5)min、(125.6±8.1)mL及(6.1±1.1)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0%(2/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相關疾病患者可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控制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療效確切,安全可靠。
腹腔鏡;陰式子宮全切術;經腹子宮全切術
臨床資料顯示,對于各種嚴重子宮內病變而言,及時通過手術的方式干預治療對于促進患者康復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傳統意義上,對子宮進行全切處理的手術方案為經腹子宮全切術,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創傷較大,手術過程當中會對患者腹腔正常組織產生較大的干擾,且術后患者恢復周期較長[2-3]。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作為一種可替代傳統經腹子宮全切術的手術方案,可廣泛作用于對各類子宮及其附件相關的婦科疾病當中,且研究證實其在擴展手術適應證、提高治療效果方面意義重大[4]。為進一步研究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本研究選取子宮相關疾病患者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比觀察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及經腹子宮全切術的干預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醫院自2013年3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子宮相關疾病患者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術前均經由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子宮及其附件相關良性病變或惡性腫瘤,需要行全子宮切除干預。100例患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8.1±2.6)歲,25例子宮肌瘤患者,18例子宮腺肌病患者,7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觀察組患者年齡28~50歲,平均年齡(40.2±1.5)歲,23例子宮肌瘤患者,19例子宮腺肌病患者,8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取經腹子宮全切術進行治療。患者在硬膜外麻醉狀態下按照常規方法做腹部縱行切口,常規切除子宮及相關組織,電凝止血后縫合創口。
1.2.2 觀察組 患者采取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進行治療。具體手術方案為:患者均行連續硬膜外麻醉處理。術中患者維持膀胱結石體位,按照常規方法對患者下腹部以及會陰部位進行消毒處理。手術操作視野下,以患者肚臍邊緣處作為1.5cm縱向切口,置入0度腹腔鏡對患者盆腔、腹腔情況進行探查,記錄腹腔鏡下觀察的子宮大小以及子宮附件組織情況。2側骼前上嵴連線下腹正中線旁2側4.0cm位置置入套管針腹腔前,提起一側圓韌帶,雙級電凝止血后直接切斷,按照同樣方法對同側輸卵管峽部以及卵巢韌帶進行處理。沿下行方向剪開闊韌帶,達到子宮血管位置(對側使用同樣方法進行處理)。將患者宮頸部位充分暴露于手術操作視野下,對宮頸進行環切操作,沿上行方向推膀胱組織以及直腸組織達到腹膜位置后加以反折處理,打開腹膜后進入腹腔內部,使用血管鉗對子宮兩側韌帶、骶韌帶、以及子宮血管進行鉗夾處理,切斷后進行縫合,子宮離體后取出子宮。腹腔鏡下未探查到出血癥狀后對陰道殘端進行常規縫合,完成手術。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藥物干預。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指標,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74.3±3.5)min、(125.6±8.1)mL及(6.1±1.1)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0%(2/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2組子宮相關疾病患者手術情況比較(x±s)

表2 2組子宮相關疾病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n)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實現了對腹腔鏡手術與陰道手術的結合,2種手術方案的優點均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能夠在控制對患者損傷的同時,促進預后康復[5-6]。特別是對于肥胖患者而言,由于腹腔鏡干預下,能使整個手術操作視野得到合理的放大,故而有助于術中對輸尿管的準確識別,操作過程中更容易接近陰道組織以及直腸組織,實現對子宮切除過程中血塊的徹底消除,在防治術后并發癥方面也有重要的價值[7-8]。同時,由于傳統的經陰道或經腹子宮全切術中,無法直視盆腔,特別是針對存在腸道粘連癥狀的患者而言,傳統手術方案下可能造成周圍器官的損傷,而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則能夠很好的避免上述問題。且在腹腔鏡操作視野下,對患者子宮附件加以切斷之后,能顯著提高子宮的活動度,然后在陰道視野下對子宮動脈、靜脈進行合理的處理。即使對于較大的子宮組織而言,也能夠通過下拉方式進行處理,故而在降低手術操作難度,提高手術處理安全性方面也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相關疾病患者可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控制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療效確切,安全可靠。
[1] 肖群.腹腔鏡子宮全切術與經腹部子宮全切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15):2032-2033.
[2] 唐衛清,鄒琳,李元軍,等.不同途徑非脫垂子宮全切術對女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1,32(13):1705-1707.
[3] 蘇園園,韓燕華,曹麗,等.經腹子宮全切術對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J].廣東醫學,2010,31(7):854-856.
[4] 張娟,王仲奇,杜順珍,等.宮頸錐切或子宮全切術診斷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19):107-109.
[5] 楊曉冬.經腹小切口改良筋膜內子宮全切術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34):61-62.
[6] 繆永輝.單用托烷司瓊對硬膜外麻醉下子宮全切術患者圍術期惡心、嘔吐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1,17(36):8-9.
[7] 廖芳.老年女性腹腔鏡子宮全切與腹式手術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203-3204.
[8] 于天英,何翠,范志榮,等.硬膜外鎮痛對行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后疼痛和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1,51(25):93-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27
湖南 416000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醫院婦產科 (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