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平
中藥聯合手法治療頸椎綜合征的臨床效果觀察
傅建平
目的 探討中藥聯合手法治療頸椎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48例頸椎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單雙號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24)。其中對照組實施單純手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以中藥湯劑進行中藥聯合手法治療。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結果 通過實施不同的方法對頸椎綜合癥患者進行治療后,觀察組臨床有效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中藥聯合手法治療頸椎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操作簡單易行,患者不良反應小,適合各大醫院、門診推廣應用。
中藥聯合手法;頸椎綜合征;效果觀察
頸椎綜合征即脊椎病,該病多病發于老年患者和長期坐立患者,老年人因骨質疏松,部分中年人因長期坐著、低頭,缺乏正常運動,進而導致病發。勁椎病患者臨床癥狀復雜,主要表現為上肢無力、頸背疼痛、行走乏力及困難、頭暈等,部分患者還伴有視力模糊等癥狀[1]。該病臨床治療大多為保守治療,指導患者通過功能鍛煉及藥物減輕并恢復病痛。近年來,本研究對頸椎綜合癥患者實施中藥聯合手法進行治療,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湖南省湘鄉市中醫院骨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頸椎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29~75歲,平均(44.5±2.8)歲。病程4個月~1.8年,平均(1.8±0.5)年。48例患者中36例從事設計、會計等腦力勞動,12例從事搬運、死機等體力勞動者。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且排除鎖骨下動脈缺血綜合癥、合并有心、肝、腎、原發性疾病及心腦血管意外患者。根據就診單雙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24)。2組患者各方面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實施單純手法治療,其手法治療主要包括旋提和牽引手法2種。其中旋提手法治療時,患者端坐位,頸部自然放松,醫生采用按、揉、滾法對其頸部軟組織進行旋提按摩,按摩時讓患者頭部水平旋提至最極角度和最大屈曲,達到固定感。每天3次,每次10組,每組10min。牽引手法治療時,患者坐位,帶枕牽引,頭部向前微屈至感覺舒適且能減輕癥狀為準,牽引間重量由3kg開始,逐步增加(每次增重0.5kg),最重不超過6kg,每天3次,每次30min[3]。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單純手法治療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藥物組成血竭、乳香、沒藥、生地、川西歸尾、川西紅花、川芎、赤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干、穿山甲[4]。根據患者癥狀進行辯證加減,以達到通經活絡、消腫定痛、行血散瘀、強筋壯骨等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第三節中藥新藥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指導原則確定。(1)臨床控制: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2)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且療效指數≥70%,<90%;(3)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但不明顯,療效指數≥30%,<70%;(4)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有加重現象,療效指數<30%。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實施不同的方法對頸椎綜合癥患者進行治療后,2組患者均無任何副作用發生。2組患者臨床效果差異顯著,觀察組臨床有效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對比[n(%)]
頸椎病屬中醫“傷筋”的范疇,多因肝腎虧虛、氣虛血瘀、筋骨衰退所致。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故“傷筋”在臨床上表現為局部疼痛,如上肢麻木、頸部活動受限、眩暈等癥狀[5]。手法治療是指結合人體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是非藥物治療的一種,屬自然、物理療法,治療期間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6]。通過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可以疏通頸部局部軟組織的粘連,糾正失穩錯位的關節,疏通經脈氣血,緩解癥狀。中醫認為治療頸椎綜合癥應溫經通絡,消瘀散結,祛除風寒除濕,以此達到治療的作用。中醫中藥治療頸椎病主在內調,治療期間結合患者情況配備藥材,煎水服用,以達到通經活絡、消腫定痛、行血散瘀、強筋壯骨等療效[7]。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聯合手法進行治療,內外兼顧,中藥通經活絡、消腫定痛、行血散瘀、強筋壯骨,手法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兩者配合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臨床療效來看,觀察組中患者臨床有效22例,有效率為91.67%,而單純手法治療的對照組臨床有效20例,有效率為83.33%,2組臨床有效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同時,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由此可見,中醫聯合手法治療頸椎綜合癥患者操作簡單,不良反應,無任何設備、設施限制,還可在基層醫院實施,值得廣泛推廣應用[8]。
[1] 孫波.溫通補益方結合理筋、按摩手法改善脊髓型頸椎病下肢功能的研究[A]//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換屆選舉會議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亞健康防治論壇[C].2012.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8.
[3] 郭志鋒.中藥湯劑聯合手法治療頸椎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22(3):131.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精)[J].中國醫藥科技,2002,29(5):48-49.
[5] 趙成.手法推拿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頸椎病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1):136.
[6] 陳志堅,吳惠明,王慶來,等.手法配合高分子熱能并中藥酊劑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6):686-687.
[7] 張偉杰,王志明.中醫治療頸椎綜合征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7):115.
[8] 高毅.中醫治療頸椎綜合征68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6):54-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108
湖南 411400 湖南省湘鄉市中醫院神經內科 (傅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