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祚燕
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毛祚燕
目的 對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的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取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2組(n=50)。觀察組行優質護理模式服務,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將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優良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滿意度為94%(47/50),對照組滿意度為66%(33/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優良率為84%(42/50),對照組生活質量優良率為72%(3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優質的護理可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及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模式;心血管內科;滿意度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醫學護理模式也隨之更新。在臨床醫學上推出了一項新的護理模式-優質護理模式[1],建立在以人為本基礎上的優質護理,強調了醫院要以患者為中心。醫院的工作人員在管理理念和工作態度及工作程序等各個方面,都要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態度。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本研究選取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對其中50例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2組(n=50)。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6.3±3.6)歲;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51.2±4.1)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模式服務:(1)心理上: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說明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項;(2)生理上:護理人員應在患者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護理評估,指導患者合理飲食[2-3];(3)病房環境:護理人員必須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對于病房的要求,保持病房干凈,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服務,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按照醫囑服藥,并且對患者服藥后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進行觀察[4-5]。
1.3 護理評估 護理的滿意程度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統計[6],調查內容包括(1)基礎護理;(2)服務態度;(3)護理技術;(4)健康教育;(5)護理主動性這些方面。共100分,平均每項是
20分,若總分≥85則為滿意。由專人向100例心血管內科的患者發放對護理人員工作的問卷調查,回收后進行評分統計。通過調查評估出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成優、良、中、差4個等級。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7]。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8]。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明顯對照組患者滿意程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n)
2.2 2組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生活質量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n)
所謂優質護理服務是指醫院要以患者為中心,貫徹落實護理責任制度,強化基本的護理工作,對護理專業予以深化,提升醫院整體的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因為心血管內科的患者病情比較重,所以不只是要對患者進行治療,還要對患者予以精心的護理。
通過對比優質護理和普通模式不難發現優質護理模式服務的好處,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程度與生活質量,能夠讓患者更好的配合醫生治療;應用優質護理模式服務提高了護理的質量和護理的技術,讓護理工作人員能夠做到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對患者予以貼心的護理服務;優質護理服務讓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的好評與贊譽有所提升,使得優質護理的特點更好的顯現。不僅營造了護患間和諧的氛圍[9],而且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益于護理工作可以順利的進行。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以讓患者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還可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其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0];優質護理模式服務可以提高心血管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還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與護理水平。
[1] 任宇超,張嵐,劉靖童.心血管神經癥患者心率變異性研究,淺析如何做好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工作[J].當代醫學,2013,19(20):119.
[2] 鄭春燕,韓潔.急診科的人性化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29(1):149-150.
[3] 唐芳,孟琳,閻秀梅.人性化服務在健康體檢中的作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5(36):3916-3917.
[4] 關蓉.APN排班模式推進心內科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J].當代醫學,2012,18(6):621-622.
[5] 高潔,高素強.人性化護理在老年心血管患者實施過程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4(3):429-430.
[6] 高錦雄,蘇便苓,楊蓉.晚期糖基化終產物受體基因多態性與心血管疾病臨床特征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2:169-170.
[7] 姚海燕.舒適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7(10):360-361.
[8] 周萍.探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4(8):287.
[9] 宋桂麗,黃文娟.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249-250.
[10] 梁晨景.社區護理干預對心血管神經癥療效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23(15):21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85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84
江西 330003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毛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