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胰島素的不同注射方法對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的效果觀察
李麗萍
目的 分析不同胰島素注射方法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162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甲組40例,乙組42例,丙組40例,丁組40例。甲組均進行三短一長法強化注射、乙組均進行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丙組均進行皮下注射預混胰島素、丁組均進行甘精胰島素針皮下注射。將4組研究對象的血糖達標時間、日均胰島素用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各組分別應用相應方法進行治好后,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其中,乙組的血糖達標時間為(5.6±3.4)d,顯著短于其他3組[最低為(10.7±2.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日均胰島素用量方面,乙組為(36.9±2.4)U/d,也顯著少于其他3組[最低為(44.7±3.1)U/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乙組為11.9%,顯著低于其他3組(最低為22.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持續胰島素皮下注射方式對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患者進行治療,其效果更好,能顯著控制血糖,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減少日均胰島素用量,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有利于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2型糖尿?。灰葝u素;效果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糖尿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該病是一種全身的代謝性疾病,持續發展并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對患者全身大部分系統構成損傷,導致多種并發癥,其中感染就是較為常見且嚴重的一種。目前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一般應用胰島素注射方式,但一般注射方式容易引發低血糖以及穿刺點感染等并發癥。探索較好的注射方法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院積極開展該項研究,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對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具體效果以及安全性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8月廣東省普寧市康美醫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共計162例。其中男92例,女70例;患者年齡45~76歲,平均(55.3±5.8)歲;患者病程0.5~12年,平均(5.2±3.5)年?;颊呔蟇HO關于糖尿病分型及診斷標準[1],均通過臨床檢查確診?;颊呔哂胁煌潭鹊母腥景Y狀。在征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4組,其中甲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54.6±5.7)歲,平均病程(5.1±3.4)年;乙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55.2±5.5)歲,平均病程(5.2±3.2)年;丙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54.8±5.7)歲,平均病程(5.1±3.6)年;丁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55.4±5.7)歲,平均病程(5.2±3.8)年。4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相關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根據感染病原菌具體分型以及相應的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對應抗菌藥物進行治療。4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胰島素以及注射方法進行治療。于每天早、中、晚對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進行定時監測,并對血糖達標時間進行準確記錄,將各組每天胰島素消耗量情況進行對比。(1)甲組均進行三短一長法強化注射,其中門冬胰島素(Novo Nordisk A/S,國藥準字J20050097)餐前10min內皮下注射,3次/d;甘精胰島素(長春天誠藥業有限公司,注冊證號S20030078)皮下注射,1次/d。(2)乙組均進行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3)丙組均進行皮下注射預混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針,早、晚餐前10min內進行,2次/d。(4)丁組均進行甘精胰島素針皮下注射,瑞格列奈片(北京萬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37),3次/d,口服,于3餐前5~10min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針,1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4組研究對象的血糖達標時間以及胰島素日均使用量情況,同時觀察各組低血糖以及穿刺點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等,將相關數據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4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以及胰島素日均使用量情況比較 各組分別應用相應方法進行治好后,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其中,乙組的血糖達標時間為(5.6±3.4)d,顯著短于其他3組[最低為(10.7±2.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日均胰島素用量方面,乙組為(36.9±2.4)U/d,也顯著少于其他3組[最低為(44.7±3.1)U/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患者血糖達標時間以及胰島素日均使用量情況比較(x±s)
2.2 4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在治療過程中,各組均發生低血糖以及穿刺點感染等并發癥,其中甲組有11例,比例為27.5%;乙組有5例,比例為11.9%;丙組有12例,比例為30.0%;丁組有9例,比例為22.5%。乙組比例顯著低于其他3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島素不足或缺陷影響所導致的高血糖效果[2]。因此,注意減輕胰島素抵抗、延緩B細胞功能衰竭以控制病情進展的治療2型糖尿病的主要目標[3-4]。所以,均主張以補充胰島素方式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對于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使血糖水平迅速降低到正常范圍,以解除高血糖對胰島B細胞所造成的毒性作用。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可使患者本身的胰島B細胞得以充分“休息”,使血糖恢復至穩定狀態。補充胰島素目前主要采取注射方式,該方式能夠短時間內迅速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水平,對血糖進行有效調節。但是,注射方式容易造成患者的穿刺點感染,從而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和病情。所以,選擇合理的注射方式,盡最大努力降低患者再感染的發生率,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的胰島素注射方式難以完全模擬出人體內24h胰島素的動態變化,也無法進行嚴格的血糖控制。在兩餐之間,患者的胰島素高于正常,則容易產生低血糖反應,餐后血糖達到峰值時胰島素水平則一般較低,難以控制餐后的高血糖反應[5]。所以,有不少患者雖然在應用胰島素,但其血糖控制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持續胰島素皮下注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應用。該方式可有效模擬人體正常的胰島素分泌模式,向人體提供相應的胰島素。應用這種方式進行注射,一方面可有效維持患者的血糖基礎量,另一方面又可有效追加其餐前最大量,對餐后的血糖高峰進行有效控制。應用這一注射方式,可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一個相對理想的范圍內,能有效防止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應用胰島素泵持續注射方法,能夠在短期內有效解除高血糖對胰島B細胞的毒性作用,快速恢復血糖的穩定狀態,一方面能有效減輕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另一方面也可促進胰島B細胞功能在病程早期就能得以恢復,以杜絕再次感染情況發生。
臨床研究表明,生理性胰島素分泌主要是兩種模式[6]。持續性基礎分泌,可確保人體在空腹狀態下產生葡萄糖與利用葡萄糖實現平衡;在進餐后,胰島素迅速增加分泌,使血糖水平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控制,防止餐后發生高血糖反應[7-8]。胰島素治療應當盡可能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針對患者進行持續胰島素皮下注射,其作用機制就是依次為依據。應用胰島素泵進行持續注射,其顯著優勢就是可以精確且24h持續不斷地向患者皮下輸入胰島素,實現生理角度的模擬,達到“人工胰”的效果。該方法能有效防止穿刺點發生感染,尤其是針對本身就存在有穿刺點感染的患者,采用該方式進行治療更加凸顯其優勢。這一方式,可確?;颊叩难谦@得更滿意的控制,有效避免血糖波動,從而降低低血糖發生率,防止病情發生急性或者慢性并發癥同時控制并發癥發展。應用這一方式,還能將患者從每天多次注射中解脫出來,增加自有空間,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本研究中,4種注射方式均對血糖實現了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持續皮下注射方式小組的血糖達標時間顯著短于其他3組;在日均胰島素用量方面,該組也顯著少于其他3組;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該組顯著低于其他3組。上述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明應用持續皮下注射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方式可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
[1] 齊麗艷.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1):195.
[2] 張琳.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患者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指標變化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3.
[3] 邵海琳.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3.
[4] 陸晚云.60例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治療與人性化護理的觀察[J].中外醫療,2012,31(20):1,3.
[5] 張孝竹.關于糖尿病注射胰島素的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4):150.
[6] 包玉倩.2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模式的變化及治療對策[J].藥品評價,2008,5(3):109-111.
[7] 熊其蘭.臨床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胰島素注射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4(1):175.
[8] 蔣肖男.糖尿病規范注射:規范注射,安全達標[J].家庭科技,2010(1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71
廣東 515300 廣東省普寧市康美醫院內科 (李麗萍)